城市多断面复杂结构旧路改造提升要点分析—以成都市中环路改造提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城市多断面复杂结构旧路改造提升要点分析—以成都市中环路改造提升为例

刘积魁 黎仕国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23)

摘 要: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和文化的窗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城市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路改造成为了城市旧路提升、满足需求的重要手段。作者以成都市中环路中道路恢复提升工程为例,从旧路改造平纵横设计、路面结构加铺设计等方面对改造方案进行了论述。针对成都市中环路修建历史较久,现状道路断面复杂、结构多样的特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城市道路;旧路改造;道路设计

<1 / 4>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增长迅速,不少道路相继出现各种病害。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景观和文化的窗口[1],城市道路旧路改造不仅要改善道路的交通使用功能,同时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做到功能性、景观性、人文性三者的协调统一。

成都市中环路位于成都市2.5环,为成都市一条重要的城市主干道环线。中环路提升改造工程以地铁7号线站点路面恢复为契机,综合打造提升中环路全环道路。对中环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进行全面提升改造。

1工程概况

1.1项目地理位置

中环路位于成都市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由五城区和高新区的21条道路组成这些道路建设跨度较大,最早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修建最晚为2012年底建成的建材路北延线。中环路全长42公里,规划红线宽40-50m,现状全线基本已按规划建成。中环路沿线与主干道以上道路形成31个重要节点,沿线已建立交节点17个。

图1.1.1项目地理位置图

1.2项目现状

中环路建设跨度长达40年,道路横断面和现状路况多种多样。

1.3.1横断面形式

现状横断面分为两块板、三块板、四块板和高架底层道路。

横断面形式

路段

两块板

八里庄段、二仙桥西段、双店路段、崔家店路段、锦绣大道段、

三块板

紫瑞大道段、科园大道段、武阳大道段、青羊大道段、同和段

四块板

金府路段、洞子口路段

高架底层

火车南站东段

1.3.2 路面类型

车行道:现状路面类型分为水泥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白加黑”路面和石砖路面。

现状为水泥路面:累计长度约8km,含火车南站西段、紫瑞大道段、武阳大道段、二仙桥东路(建设北路至杉板桥路段)。

现状沥青混凝土路面:累计长度约23km,含武阳大道段、一品天下大街段(安蓉路至茶店子东街)、双店路段、锦绣大道段、高攀东路段。

现状为“白加黑”路面:累计长度约10km,含同和路段、金府路段、洞子口路段、双荆路段、火车南站东段。

现状为石砖路面: 累计长度约约700m,主要为一品天下大街段(蜀兴西街至安蓉路)段。

人行道:现状人行道类型较多,如彩色方块砖、压印混凝土、花岗石等。

2设计目标和原则

(1)提高道路行驶安全性和路面行车舒适度,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2)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按规划条件,改建、新建一批市政管线。

(3)全线统一横断面布置形式,

(4)对人行道部分,根据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予以改造。

3道路平纵横提升要点分析

3.1平纵面设计

路线平面线形与规划红线以及旧路线形一致,改造范围按实际情况进行处治,沿线道路开口维持现状。对于现状道路平面布置与规划不一致的,原则上仍以现状道路平面为准进行恢复建设和提升。暂时无法拆迁的房屋等障碍物可根据现状对道路平面进行适当调整。

纵断面设计在维持现状纵坡的基础上加铺沥青面层,施工时应以沥青加铺厚度为主要控制指标。

3.2横断面改造设计

针对中环路复杂多样的横断面,经过多方专家的充分论证,最终确定本次横断面布置形式全线统一为一块板,具体为:

道路宽度40m=3.5~4.0m人行道+32.0~33.0m车行道+3.5~4.0m人行道。

考虑到现状道路已建人行道宽度不一,本次横断面改造时人行道宽度控制在3.5~4.0m,同时车行道宽度控制为32.0~33.0m。车道划分为双向八车道(3.25*8=26m),两侧非机动车道宽度为2.75~3.25m。

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4现状路面结构加铺要点分析

4.1路面标高控制

(1)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彻底处治后加铺11cm沥青混凝土路面,因此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直接决定了加铺后路面的使用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原则上按照纵断面设计标高施工,同时应确保加铺的沥青路面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2) 为保证路面纵断面的平顺,局部路段由于原路面的沉陷或变形,需要设置沥青混凝土调平层(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C)。调平层厚度小于4厘米时,沥青加铺层的下面层和调平层一起施工(即单层最大厚度不得大于10厘米);调平层厚度大于4厘米时,调平层应单独铺筑。

4.2现状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结构设计

根据路面状况检测资料,完成路基与基层压浆补强、路面病害整治后,才能对沥青路面进行铣刨加铺。

1)对于基层承载力较高、沥青路面平整且仅存在表面层磨耗和轻微裂缝的沥青道路,将原沥青面层铣刨1cm后,再加铺4cm 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加铺结构为:

加铺4cm 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铣刨1cm原沥青面层

2)对于基层承载力不足、面层平整度较差且存在面层磨耗严重、裂缝较多的沥青道路,加铺结构为:

加铺4cm 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加铺6cmSBS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铣刨4cm原沥青面层

3)特殊路段:中环路八里庄段(桩号K24+740~K26+340)基层承载力差、面层磨耗严重、裂缝较多,同时面层平整度很差,且原车行道横坡≤1%,应按上述2)结构处理,且增加2~3cm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调平层,保证加铺路面的平整度及道路横坡。

4.3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结构设计

完成水泥路面的水泥面板的病害整治和板底压浆补强后,加铺沥青面层。加铺结构为:

4cm 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6cmSBS改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1cm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处治后的水泥面板(病害处置、逐板压浆合格)并进行喷砂打毛

4.4“白加黑”路面加铺结构设计

1)对于单层沥青罩面(沥青面层不大于6cm)的路段,如同盛路—同兴路(K11+675~K12+442),须铣刨原沥青面层至水泥面板,完成水泥面板的病害处治后加铺沥青。加铺结构为:

4cm 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6cmSBS改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1cm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铣刨原沥青面层至水泥面板(进行逐板压浆、病害处置)并进行喷砂打毛

2)对于双层或多层沥青罩面(沥青面层大于6cm)的路段,如大件路(川陕路~老成灌路),铣刨原沥青面层4cm后,加铺4cm SBS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表面层及6cmSBS改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

4.5地铁车站施工后道路恢复新建

按照恢复新建路面标准,按以下路面结构执行:

4cm SBS改性细粒式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上面层

6cmSBS改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中面层

6cm SBS改性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

2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

25厘米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

20cm 级配碎石垫层

5人行道结构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人行道采用透水结构。具体为:

8cm 预制砼(C40)

3cm 粗砂

20cm C20透水混凝土

20cm 再生骨料

40cm 级配碎石

人行道结构层底部均需设防渗土工布,收集的雨水通过100 PVC渗管汇集到道路外侧的下凹式绿地或进入雨水管网。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都市中环路位于成都市2.5环,为成都市一条重要的城市主干道环线。保证安全、经济、以人为本是城市街道更新目标[2]。成都市中环路现状断面复杂,结构多样,在旧路改造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的现状道路条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出不同的加铺和改造设计方案,保证全环道路的线型优美、断面统一、结构安全。兼顾道路沿线各类构筑物的需求。城市道路旧路改造设计不仅仅是工程技术设计,还必须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综合考虑,才能体验到道路更畅顺,景色更优美的旧貌换新颜的城市变化[3]

参考文献:

[1]何明权.浅谈城市道路旧路改造设计 [J].《四川建筑》2014,6

[2]任彬滔.基于街道设计理念的城市道路改造实践与思考[J].《》2023,36(S1)

[3]李超,张蓓.关于现代城市旧路改造过程中道路景观设计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7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