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齐建华郑伟青赵华伟邓星星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呈现前所未有的快速、规模化发展态势对提高城市地下管网的安全性和促进国内经济微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综合管廊存在投资大建设周期回收期长管廊准入收费难等问题制约综合管廊的发展进程为提升城市韧性保障管线安全拉动社会资本投入塑造经济发展新动力本文围绕我国综合管廊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综合管廊建设;施工城市韧性

引言

我国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成了多种地下物项,为城市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空间利用和综合管理途径。然而,在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下,我国综合管廊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因此,开展综合管廊建设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此可以促进综合管廊建设的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同时可以促进国内经济的大循环。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述

城市综合管廊为利用地下空间解决直埋物项的一种措施,其结构为混凝土管廊,集合了通信、电力、燃气、给排水等多专业物项,并设置专用的监测系统和检修口,可统一巡检各专业物项,保证城市安全稳定运营。地下管廊建设过程中,受到较多因素影响,为保证其建设顺利开展,前期需要充分调查项目实际情况,全面深入了解工程范围,做好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确保后续顺利完工。

综合管廊纳入了原来需要直埋的多专业物项,可以避免反复开挖道路,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原有管线损坏,为后续其他工程建设施工提供了很大的便捷。综合管廊寿命长,后期运维方便快捷。一次投资终身受益,进而取得大大节约资源的效果。综合管廊需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优化布局可使物项排列有序,地下空间利用率有效提升。综合管廊结构稳定性强,抵御外部载荷冲击方面优势明显,可以充分保护其中的物项安全,减少外部破坏。

2城市综合管廊的优势

2.1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激增,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城市,导致城市面临着十分突出的用地紧张问题。城市地上空间有限,综合管廊可以更加合理、有序地规划布置多专业物项,提升地下空间利用率,因此,可以节约城市地上空间,打造更加美丽、舒适的城市环境。

2.2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以往的供电、通讯线路等多架设于地上,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正常交通。近些年,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不断加剧,,城市交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通过地下管廊建设,将地面上的物项集中放置到地下管廊中,改善城市地上布局,美化城市环境,城市道路更加广阔,城市交通更加顺畅。

3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范围涉及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做全局性的安排,专项规划是对总体规划的支撑和保证。我国综合管廊在建设初期,多数管廊规划仅仅是将市政管线的规划套一个综合管廊的壳子,缺少对总体规划的技术把控和综合管理。比如,一条市政道路的地下空间涉及到的专项规划包括轨道交通、排水、防洪、消防、燃气、供热、地下通道等多方面,综合管廊专项规划需与这些相关的专项规划融合协同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目前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在这方面考虑的因素有所缺失。

目前,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存在准入原则不清晰,管廊断面优化不够深入等问题。目前综合管廊分舱较多,集约化和综合性不足;在附属设施的设计中存在过度冗余、功能融合性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处在管廊建设初期,缺少相关经验,相关规范体系不健全,有些体系从国外套用过来,有待实践验证,部分规范是建立在直埋管线的基础上的,导致管线的安装检修空间过大,部分管线舱室独立设置,附属设施过度冗余设计,造成管廊舱室过多、断面过大、附属系统不够轻量化,进一步提高了管廊的投资,影响了管廊的建设发展。

标准化施工方法不足,施工工法有待创新。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初期,项目类型多为新建城区的干-支混合型管廊,断面较大的非单舱管廊,施工方式多为明挖现浇钢筋混凝土管廊,工期长、造价高,标准化预制程度不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型化管廊需求不断突显,其更适用于狭窄的老城街道改造项目,此类项目也对传统施工技术提出新要求,除标准化预制外,亟需断交少、影响小、周期短的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综合管廊的运维护水平低,不够智能。普遍存在无标准流程、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应急处置差、响应速度慢、大数据缺失、智慧化水平低等问题,增加了管廊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整体运维成本。

4综合管廊建设问题应对措施

基于我国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上述各类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症结,建议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4.1建立健全市政基础设施共享平台,加强大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建立健全市政基础设施共享平台,加强纳入综合管廊的地下各类物项(如管线、电缆等)的规划设计、建设投资、运维费用等大数据采集及统计分析工作。根据管线、道路实时数据,及时同步更新共享数据,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建造和运维提供决策支撑。

4.2拓展投资渠道,优化投资、成本回收、运管机制

综合管廊建设投资大、回报率长,目前多依靠政府投资,阻碍其持续发展。因此,不断拓展投资渠道,推动机制创新,拓展资金来源,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多种模式探索实践。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和支持用户、企业和社会资本入股,与政府共建、共享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不断完善成本回收和收费机制,改进合作模式(如PPP、PPT等),以区域管理为抓手,细化政府补偿机制,投资回报机制弹性化、透明化。

加强成本监督及运行监管,进一步构建涵盖地理信息及各类设施的城市基础设施大数据平台,确保数据动态更新、协同共享,为不同类型综合管廊构建精细化投资及效益分析决策模型,为综合管廊建设的决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4.3优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廊解决方案,推动中、小型综合管廊建设

综合管廊的建设应立足城市的实际需求,紧抓“牛鼻子”问题,企业应将重点关注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廊解决方案,关注系列化、梯级化问题,目标建设“因地制宜、按需设置、投资省、回报高、运维低”的综合管廊。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更新发展阶段,老旧城区改造的“最后一公里”(地下安全问题)受到政府和行业的高度重视,在城市更新区建设中、小型管廊已成为必然趋势,针对老城区现状,应优先选用非开挖、预制等新技术,如顶管、盾构等施工工法。在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应优先结合轨道交通、道路、地下管线新改、扩建等项目规划,因地制宜,动态调整建设规划,鼓励因时、因地,采用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结束语

综合管廊已成为新、老城市扩容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综合管廊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规划不合理、“重形象,轻效益”、投资回报率低、设计和施工技术落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应加强设计和施工的深度融合,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选择新技术、新工艺、新施工工法等提升建造效率,节省建造和运行成本,同时应加大综合管廊建设的监督管理力度,切实提升综合管廊建设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新时代的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油新华,曲连峰,罗朝洪.我国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经验、问题与建议[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0,40(05):621-628.

[2]管瑞东,姚华彦,高鹏等.我国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及若干问题分析[J].市政技术,2020,38(02):244-247+252.

[3]苏平,苏鹏涛.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1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