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以学为中心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探究

王汉鹏 吴相锐 任鸿杰 武志宏 马少华 李林利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促进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推动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人才市场服务。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学校关注的问题。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现代教学理论;计算机基础课;建构主义

引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作为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计算机信息技能知识教育自然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之一。席卷全球的计算机网络热潮是信息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深远影响将超过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伟大成就,改变着全世界人类的生活方式。信息时代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受到了这股热潮的影响。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广泛影响,计算机教育的落后势必影响整个国家的科技进步。本文试图从现代教学理论出发,探讨以学习为中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

1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目标

国家教育部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应掌握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的基本目标,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教育的课程体系。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应该是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能力本位”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体现,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建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2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目标

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应掌握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教育部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教育。提出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能力本位"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现,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是要建立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3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全面建设核心课程、系列精品课程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例如,开设的课程单一,课程学习时间较短,课程学习较为孤立,与其他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学习联系较少。这样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学生不能系统、完整地学习计算机知识,不能及时掌握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计算机能力培养缺乏连续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学校可以提供的产品是专业和课程、课程和围绕课程提供的服务。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这样的应用型课程,学习的方向应该是以应用为目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这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评价精品课程最重要的客观标准。全面调整课程内容,注重贴近应用实际,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即以提高技能为目的,进行内容的整合与完善,使课程内容既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又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

4.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应的教学理论也与传统教学有很大不同。

(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二是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去运用所学的知识;三是让学生在自己行动反馈的基础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行动的反馈,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3)“协作学习”在意义建构中的关键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在理解学习内容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协作学习,一组学习者的思维和智慧可以被整个小组共享,即整个小组的学习者共同建构知识。

(4)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探索和学习的场所。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

(5)强调利用多种信息资源支持"学"为了支持学习者主动探索,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应向学习者提供多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探索。

5.以学为中心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实践探讨

(1)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我们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结果。通过对整个计算机基础课程及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当前知识的基本内容:在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当前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知识的基本内容,然后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意义建构。

这样建构的"意义"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符合教学的要求。"意义建构"是指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一节课文显然是当前要学习的知识,但一节课总是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的,而且每个知识点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有的属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的属于一般事实性知识或现阶段学习的知识有的是一般事实性知识或只需要知道而不需要掌握的知识。可见,不加区分地要求完成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是不合适的。非计算机专业涉及不同的学科和许多不同的专业,非计算机教育就是针对这些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对计算机有不同的应用需求而进行的。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归纳出知识单元,并按知识单元实施计算机课程整合,使教师和学生对能力结构的要求心中有数,用能力结构指导学生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计算机能力结构。

(2)学习环境的设计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结合课程的基本内容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广东职院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走在广东省高校的前列。计算机教学课程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专门配备了计算机幻灯投影,有利于教学园地化,更有利于讲解图形用户界面和多任务的快速切换,学生通过大屏幕投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教师在计算机上的实际操作。在保证少而精地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理论内容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学生在已学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拓宽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布置作业和课程设计,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内上机时间和课外上机时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在上机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现场操作,鼓励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对当前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同化和索引,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一定的意义,对于学生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和困难,在授课时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应尽量亲自带学生去实验室。

(3)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建构主义认为,通过师生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可以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J东职高的计算机实验室安装了大量的软件供学生练习。笔者在讲授计算机基础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机时间到位,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学习、讨论和分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

(4)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为了支持学生主动学习,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通过电子邮件提交作业、开展师生互动讨论外,我们还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类教学媒体和教材)。我们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学习中心,提供网络资源共享,发布学习网址,学生可以下载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可以方便灵活地扩展和拓宽自己的计算机知识面,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结语:

本文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计算机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学生通过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比较轻松地完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剑洪.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4):258-259.

[2] 李建伟. 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各个环节[J]. 小学科学,2023(12):73-75.

[3] 刘朋辉. 提高高职教师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能力的策略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6):150-152.

[4] 黄华东. 计算机应用在线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福建电脑,2023,39(6):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