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仔猪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浅析仔猪白痢的综合防治措施

李白英

怒江州兰坪县农业农村局         671400

摘要:仔猪白痢是生猪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候剧变、阴雨潮湿、环境卫生质量较差、母猪乳汁过浓或过稀而造成的,此病发病急,传播快,对仔猪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实践提出了从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做好母猪产前免疫、提高环境卫生质量、仔猪防寒保暖等有效防治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仔猪白痢;防治;措施

前言:养猪业一直以来是兰坪县广大群众的一个传统养殖产业。在农村,许多农户都有饲养母猪的习惯,每户饲养1至2头能繁母猪,以满足其他农户对仔猪的需求,由于农户科技意识淡薄,应用新科技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仔猪白痢时有发生。此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气候剧变,猪舍不够卫生,通风不良,怀孕母猪后期饲养管理跟不上等方面。如果不及时防治,仔猪会因脱水,衰竭而死亡。虽然本病在仔猪断奶后多可自愈,死亡率不高,但对仔猪生长发育影响较大,仔猪容易变成僵猪,往往给仔猪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1病原

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传染源是带菌母猪和病仔猪,仔猪白痢发生与菌群失调、母源抗体减少,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

2流行特点

仔猪白痢大多发生在母猪饲养管理不当和卫生条件不良的养猪场(户),以10~20日龄的小猪发病最多,以7~14日龄最为严重,1月龄以上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天,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严冬及炎热季节发生较多,每当气候突然变坏时,发病数显著增多。

3临床症状

病猪主要发生下痢,粪便为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粥样、糊状,有腥臭味。有时粪便中混有气泡。仔猪精神委顿、食欲废绝、消瘦、走路不稳、寒战,喜钻卧垫料或挤压成堆。病情严重的仔猪,肛门周围、尾及后肢常被稀粪沾污。

4剖检变化

常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部分粘附于粘膜上,不易完全剥离,肠系淋巴结肿大,小肠黏膜红肿,充血或出血,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变薄、松弛;胃黏膜发红。重者,心、肝肾等脏器有出血点,部分有坏死病灶。

5诊断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发病症状、病理变化及结合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分析,容易做出确诊。

6预防措施

6.1 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仔猪的健康状况,必须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哺乳母猪的良好体况和均衡的营养需要,防止哺乳母猪缺乳或乳汁过稀、过浓,以保证产后母乳的量和质。

6.1.1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一般饲粮中粗蛋白含量应为14左右,哺乳母猪昼夜哺育仔猪,营养付出和体力消耗都很大,因此,应增加精料的给量,尽量满足哺乳母猪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的需要。

6.1.2 适当减少饲喂精料。产后3-5天内,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的喂量,减少饲喂精料,这样可防止产后母猪乳汁因饲喂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而含乳脂过高,引起仔猪消化不良而拉稀。

6.1.3 母猪料应保持新鲜,不得饲喂变质、霉变,品质不稳定的饲料。此外,做好产仔母猪乳房的清洁工作,产前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洗净母猪乳房,同时挤出每只奶头内最初1-2滴奶汁,防止仔猪吃到不干净乳汁而发生下痢。

6.1.4 充足的饮水及青绿饲料的供应,母猪奶水中含水分80%左右。因此,应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对提高母猪泌乳量、促进仔猪发育十分重要,青饲料不足母猪泌乳不佳,仔猪易患下痢、肺炎。

6.1.5 为了改善母猪消化功能,改进乳质,预防仔猪下痢,母猪产后每天喂给25g小苏打,分2-3次于饮水中投给。同时,对母猪适当补硒(亚硒酸钠),可提高仔猪的免疫机能,降低仔猪白痢的发病率。

6.2 抓好哺乳仔猪的培育工作

哺乳仔猪的培育是养猪生产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发展猪只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如何培育出优良哺乳仔猪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6.2.1 让仔猪尽早吃到初乳,这样可以及早地让仔猪获得免疫力,获得丰富的营养,尽快产生体热,增加抗寒抗病能力。此外,初乳酸度较高,对消化器官的活动有良好的作用。据检测:每100ml初乳中含有7-8g免疫球蛋白。一般初乳期为2天左右,从产后第2天起每100ml初乳中免疫球蛋白降到O.5g,加上初生仔猪的肠道上皮在最初24小时内处于原始状态,免疫球蛋白可不经转化很容易渗透进入血液里,使仔猪免疫力迅速增强。

6.2.2 适宜的温度是养好仔猪的关键。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7日龄为28-32,8-30日龄25-28,31-60日龄为23-25。由此可见,仔猪对温度要求十分严格,低温是导致仔猪白痢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根据不同季节做好仔猪的防寒或防暑工作,保持适宜的圈舍温度,避免防止感冒引起仔猪白痢。

6.2.3 注意补铁。初生仔猪体内含铁量有限,一般于3日龄左右即己消耗殆尽,而母猪乳中含铁量又低,因此,仔猪缺铁是普遍现象,缺铁性贫血往往会诱发仔猪白痢。因此,初生仔猪必须补铁,可注射

富铁力(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每头仔猪1ml)或其它含铁制剂,如牲血素等。

6.2.4 及早补料。为了保证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早期发育,避免断奶后出现奶膘跌落倒裁现象的发生。一般于7日龄开始对仔猪补料。乳猪料从仔猪开食一直喂到断乳后体重达15kg时,再逐步换成断奶小猪料〈换料过程10天左右),断奶不换料,可有效避免由于断奶、换料不适应而引起的仔猪白痢。

6.2.5 合理供给全价料。根据仔猪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掌握好粗蛋白质、赖氨酸、钙、磷、食盐等营养物质的平衡供给量,若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引起肠道内异常发酵,有利于大肠杆菌的繁殖,由于消化不良引起仔猪下痢。平时在仔猪饲料中加入0.1-1.5%柠檬酸(乳酸和食醋也可)可提高胃内酸度,既适合有益乳酸杆菌的繁殖,又能抑制有害大肠杆菌,还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

6.2.6 适时搞好预防注射是增强仔猪免疫力、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育成率及断奶窝重的重要一环。母猪分娩前15-21天注射l次大肠杆菌K88、K99价灭活疫苗。在仔猪1月龄左右进行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和仔猪副伤寒的预防注射。

6.3 保持清洁适宜的圈舍环境

    保持清洁适宜的圈舍环境对防止仔猪白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以阻断仔猪与致病菌的接触。定期对猪场、猪舍进行全面消毒,每月1-2次或根据发病情况增加消毒次数,可有效减少病菌的传播。经常保持猪舍地面清洁、干燥,不让粪尿或污水积存,经常对饲糟进行清洗,保持清洁,对于防止仔猪白痢的发生都是有益的。

6.4 药物预防

6.4.1 母猪在分娩前至分娩后10-15天内,可在其饲料中添加适量抗菌素进行预防,一般常用土霉素、氯霉素、氟哌酸等。

6.4.2 初生仔猪可通过口服庆大霉素进行预防。试验证明,出生后未吃初乳的仔猪每头口服2m1庆大霉素,可有效预防初生仔猪消化道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白痢。

6.4.3 哺乳仔猪于第3、7、21日龄时分别注射1次长效广谱抗菌药如得米先等,也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若一窝仔猪中出现l头拉白痢,整窝仔猪及母猪都同时注射或口服抗菌药。

7 治疗

7.1 用0.5%痢菌净按每千克体重0.5ml,肌肉注射或口服,每天2次,连用2天。

7.2 硫酸庆大霉素按每千克1-1.5 m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氟哌酸每千克体重30mg,活性碳2g,口服,每天2次,连用2天。

7.3土霉素或氯霉素,按每千克体重0.5g喂服,每天2次,连用3天,或用土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

7.4 用黄连素注射液给每头仔猪肌肉注射5ml,每天1次,连用2天。

案例:2023年某日,辖区内有一养殖场负责人来电话咨询,诉其饲养母猪中有2窝仔猪共19头,日前,有4头排白色糊状腥臭粪便,拱背、被毛粗乱、尾根及肛门沾满粪便,怕冷,喜钻草窝,拒绝吃乳。数日后,又有6头相继发病,养殖场负责人焦急万分,故来求助,本人随即到该养殖场进行观察诊断,养殖场所建猪舍低矮潮湿,舍内粪尿满地,气味刺鼻,保温设施较差,舍内有几处仔猪刚排出的白色糊状粪便,母猪膘水一般,经过实地察看、结合当时的气候特点,初诊断为仔猪白痢。建议养殖场负责人立即对猪舍进行清扫,及时清除仔猪粪便,重新更换垫草,对发病的仔猪用庆大霉素,按每公斤体重4毫克的剂量进行注射,或用土霉素,按每公斤体重0.5克的剂量进行投喂,每天2次,连续用药3天,对病症较重的仔猪除用以上两种药物外,改用氯霉素,按每公斤体重0.5克的剂量进行投喂。养殖场负责人按照要求对猪舍进行认真清扫及精心对发病猪群治疗一周后痊愈,切实挽回了经济损失。

8 体会

仔猪白痢的防治,宜早不宜迟。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及时除去发病诱因。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舍卫生质量,防止污水屯积,注意防寒保暖,勤换垫草,保持猪舍通风。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就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简载华 兽医手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 临床兽医学  农业出版社

[3] 畜牧学各论  农业出版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