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生产的车间效率提升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1

基于精益生产的车间效率提升应用

陈玉娇

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9

摘要: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加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军工企业产品交付周期、准时履约率要求不断提高,需经精益生产提升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利用动作分析法、MOD法对现状分析,采用去手工化、布局调整、人员配置等消除浪费、改善瓶颈,用Flexsim仿真印证方案有效性,UPPH提升65%,本文对制造业多设备车间产能提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精益生产;效率提升;动作分析法;MOD法;Flexsim仿真

1.精益生产概述

精益的“精”代表消除所有不增值的浪费;“益”代表的是改善成效,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一次活动最好都能成为其创造效益,从而达到利润持续最大化的目标[1-2]。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是杜绝浪费,这是管理与革新的重点[3]

2.现状及问题分析

制造车间为智能制造设备为主生产车间,因产品复杂性,设备分为全自动及半自动设备,半自动设备需人工摆板,加之辅助作业,一人仅配2台设备(全自动+半自动),影响生产效率,因此对现场进行分析。

2.1人员效率分析

对半自动产线摆板动作利用双手动作及MOD法分析,如图1、2所示。从分析看出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左右手动作不均衡;二是因产品尺寸问题,需眼睛高度观察、检查等,存在较多动作浪费;三是摆板时间长,摆满200颗载板需8.6分钟,UPPH=13000/32400=0.4,设备加工约17分钟/板,因此需对摆板作业改善。

      

双手动作分析图(改善前)             图2  MOD法分析(改善前)

2.2 布局分析

由于前期布局未规划,设备摆放不合理,搬运距离过长,存在较多搬运、动作浪费,降低人员及设备效率,加大人员疲劳程度。利用Flexsim软件仿真,设备利用率为85%左右,人员利用率为75%,如图3所示,布局有待改善。

      

3 仿真效率图(改善前)            图4  MOD法分析(改善后)

3.效率提升

对人员、设备、环境进行分析,确定问题点及瓶颈点并采取相关措施,提升设备、人员效率,提高产线效率。

3.1 去手工化释放人员,提高人机配比

引入整列机,将摆板瓶颈点去手工化,对改善后作业进行动作及MOD法分析,如图4所示,MOD数从4024减少至124,人工操作时间从8.6分钟降至0.3分钟,极大降低劳动强度,且整列机100S/盘,可提高一人多机配比,提高人员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设备稼动率。

3.2 布局优化,仿真模拟提升人员设备利用率

将设备布局改为环形布局,由中心向四周发散性周转,优化物流路线,降低搬运距离,如图5所示。利用Flexsim仿真,调整整列机、人员、设备数量配比,最终以2人7台设备,将人员、设备利用率分别提至平均80%、91%左右,如图6所示,UPPH=43000/64800=0.66,UPPH提升65%。

     

5 布局优化图                    图6 仿真效率图(改善后)

4.总结

本文利用动作分析法、MOD法、布局优化等IE基础方法对产线分析及优化改善,利用Flexsim软件对现状仿真及优化模拟,有效验证方案合理性,实现UPPH提升65%,提高车间效率。改善是永无止境的,需结合现状及模型不断消除浪费、优化、模拟、验证,最终实现精益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娟,刘旭.精益化装配管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2]刘日杰,刘佳.试论精益生产方式的管理思想[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6(1):16-16.

[3]张虞昕.精益生产之“八大浪费”对教学的启示[J].经营管理者.2014(25):37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