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现浇连接部位施工工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0
/ 2

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现浇连接部位施工工艺

蒋东旭

安徽建工建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为实现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构件在现浇节点处的尺寸小、施工精度高等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项目,对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现浇节点处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转换层的钢筋位置定准,预制墙的标高控制,PCF 板片位置调节控制、在水平方向安装预制件,现浇式叠合钢板节点和预制夹心保温墙板安装的安装等施工工艺要点的应用,它可以加速工程建设的进程,改善工程的质量,减少工程建设的费用。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施工技术

1.转换层钢筋定位技术

转换层中,钢筋的定位需要如下过程:测量放线→安放横向套板→套板内打孔→插入竖向定位筋→焊接横向钢筋。要确保计量与放样的精度,偏差不能大于 2 毫米;在规定的部位对模板进行支撑,保证支撑可靠;将预埋件的钢筋横放于模板上,并对模板和套板进行定位,用铁钉固定好;在横梁上穿线,并在横梁上垂直钻孔,并在横梁中插入埋设的钢筋;对水平垫片的安放情况进行检验,为了保证预埋精度,在水平垫片上添加了垂直垫片。要做好预埋筋偏位的矫正措施:在原来的设计中,没有对 PC 墙上下口的截面变化进行全面的思考,上口叠合梁的宽度是 250 毫米,下口反坎部分是 200 毫米,但是在墙体截面的中间,是预留套筒和预埋钢筋的地方,在这样的状况下,混凝土墙体中的埋设钢筋和上部墙体中的预埋件将产生25 mm的偏差。为了防止出现偏差,需要将预埋件去掉,并采用 L 型钢筋进行焊接, L 型的大小和弯折分别为 400 mm+100 mm 和 90°。埋设钢筋的定位钢筋没有做到精确,造成了定位钢筋的偏差。因此在处理时应将钢筋加强定位筋的外露部分切除;在 PC 墙面上标出正确的定位,并在墙面上打出一个精确的孔洞,再把 HRB40020 螺纹钢放进去。

2.预制墙体标高控制

在垂直墙与柱子的节点处,采用了半灌浆或全灌浆的套管连接方式。地面孔隙应在垂直预制件间留出20 毫米的间距。将可任意调整高度的设备埋入到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结构中,从而实现垂直预制构件的精确调整,从而避免了在控制标高时,需要对楼面混凝土浇筑表面进行多次剔凿。安装完毕后,调整控制螺钉的标高,使垂直预制构件的底部标高为预制构件的顶点。在各楼层的吊运完毕后,用雷射水平计测量垂直墙壁的标高。预制件的位置控制器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竖直的转换楼层,将下部分预埋,在构件的底部,需要将上、下部分,在预埋的过程中,将上、下部分,进行刚性连接,避免在连接过程中,发生损坏对标高产生影响。在安装竖直预制件前,需要对螺帽顶部进行统一的标高调整,确保在吊运期间,不占用吊车吊装时间的标高控制,因此,提升了吊车的总体效率。

3. PCF板施工

在工厂里,加工生产预制组装式外墙板(PCF 板),然后把它运到工地去安装。当它安装好后,与现浇件一起浇筑,就构成了叠合墙。针对 PCF 板单边支撑的难题,提出了两级螺栓的解决方案,即在 PCF 板与现浇层间设置装配螺栓,保证结构节点的完整性。PCF 板的施工工序具体如下:准备工作→吊装 PCF 板→弯折 / 搭接竖向钢筋→安装 PCF 板绑扎钢筋→埋设机电线盒→预制墙板灌浆→铺设现浇层模板→浇筑混凝土。利用 PCF 板定位装置,将 PCF 板分别置于两侧预制件上,实现 PCF 板的精确定位。为了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定位装置出现偏差,将 L 形连接角钢上的螺栓洞分别加工为 12 mm×60 mm,60 mm×12 mm 的长方形孔洞,对 PCF 板进行调整,以确保其稳定性,从而降低测量定位工序。在吊装 PCF 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要考虑。(1)将现浇楼板和墙下钢筋清理干净。(2)可使用多功能吊运钢梁,钢绞线与 PCF 面板之间预留的可使用的吊圈联接,吊起来时与地面间隔 500 mm,以保证吊挂的牢固,并且在板面上不能出现破损和污染。(3)当 PCF 面板落下时,采用撬棒调整面板的位置,使面板能够到达地板的弹线处。(4)PCF 板的外部约束应采用层间联结器来实现,当 PCF板下沉时,垂直钢筋应延伸到埋设在板体中的环筋中。(5)在 PCF 板下落过程中,钢筋的上部会出现倾斜,当调节有问题时,应将垂直的钢筋切断。接下来,就是要用到重叠的方法了。在板件中,如果竖筋位置错误,不能延伸到板件中的圈筋,则可通过在吊运结束后进行搭接,再将圈筋弯曲,达到结构的要求。

4. 水平向预制构件安装

在水平预成形体的装配中,要实现准确定位,首先,在水平预成形体中嵌入三个孔子电体;为了保证横断面预制体的定位控制点能够得到有效的定位,需要对现浇层段进行测量,和画上的“十字线”标出;在现浇层板上安装激光水平仪;吊起预埋设件,拆去预埋设件的底部;调整横向预埋件的位置;安装水平预制件,浇注混凝土;拆除预制件的上端部分。

5.叠合楼板现浇连接施工

在拼装楼面板上安装支撑件以确保拼装楼面板的稳固,再将拼装楼面板在拼装楼面板上进行现场浇筑混凝土。在同一直线上设置上、下层支撑,板下支撑与间距都不小于 3.3 m,在很大的建筑负荷下,跨中要把支承放在预制板的中部。在叠合楼板上,支承与板面之间的净距要控制在 300 毫米之内。在单面叠合楼面板的板面上,对隔断节点要加安装加强筋,补强筋直径不得少于 6 毫米,间隔不得少于 250 毫米。将叠合楼预制板两侧的拼接处进行拼装,后浇带宽度必须超过 200 mm。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马镫”式抗剪承载力设计方法,即在承载力作用下,加筋间距小于 400 mm,钢筋直径大于 6 mm,加筋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马镫筋在预制件中的埋入长度必须大于 15 mm。

6. 预制夹心保温墙板安装

垂直套管注浆采用连通空腔注浆的方式,将该地区的任何两个注浆套管相连接,它们之间的距离必须控制在 1.5 米之内。分仓的材质必须达到设计标准,其尺寸应为 160 毫米 x20 毫米 x20 毫米。将预制夹芯绝缘墙体进行封闭,先封闭墙体的外部裂缝,然后再封闭墙体的内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灌浆。在处理外墙拼接接缝时,在装配式柱子的纵筋与纵筋的连接中,采用了一种注浆套管的方法。在清理基础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加压冲洗,接着再对灌浆室进行封堵,灌浆封口采用 20 毫米厚的特种高强灌浆材料。对根部孔洞的外部进行封闭,使其不占据结合面的区域。若先吊装完毕预制夹心保温板后,可将内叶板外侧进行封堵,但外叶板却很难保证,而且 10 mm 范围内不能有硬物。注浆时,按 1:0.125-1.135 的比例加水,搅拌 4 分钟,放置 3 分钟,以除去泡沫。在进行粘合剂的涂刷时,要认真地检查粘合剂的宽度和深度,以保证其能够符合打胶的有关要求。检查后,若发现接头间距偏差大于 ±10 mm,则需要根据现场的具体状况,进行防水工作。

结语

混凝土拼装结构是满足我国绿色发展需求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对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在混凝土组装式建筑的建设中,现浇连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保证施工的精度,降低施工的难度,必须要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减少施工难度。

参考文献

[1] 马军卫 . 新型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D]. 南京:东南大学,2018.

[2] 石磊,崔士起,刘文政,等 . 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灌浆套筒连接钢筋接头施工质量检测处理实例 [J]. 建筑技术,2018,49(S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