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针刺治疗面瘫的应用及临床预后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艾灸联合针刺治疗面瘫的应用及临床预后评价

王紫红周红通讯作者

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425500

【摘要】目的:评价艾灸联合针刺治疗面瘫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效果。方法:面瘫患者共94例,均在2021年01月-2023年10月期间入我院治疗。按掷骰子法分组,对比组47例选取针刺治疗,观察组47例选取艾灸联合针刺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面神经功能、舒适度评分、治疗疗效。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治疗后观察组的面神经功能更好、舒适度评分与治疗疗效均更高(P<0.05)。结论:选用艾灸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疗效,使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提升患者舒适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艾灸;针刺;面瘫;面神经功能;治疗疗效

面瘫是指面神经受损引起的面肌瘫痪情况,多存在口角歪斜、鼻沟变浅、眼睑闭合不全、无法皱眉等现象,如未规范治疗,随病情不断加重,可影响日常生活与面部美观[1]。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中医理疗等,前者虽可发挥治疗效果,但见效较慢,且易产生不良反应,预后效果不佳。而后者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安全性好的特点,患者普遍易于接受。本文对艾灸联合针刺治疗面瘫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21.01-2023.10,选取此时我院治疗的面瘫患者94例进行分析。以掷骰子法分组,对比组47例中男/女=27/20,年龄由低至高为20-70岁,平均(45.18±3.76)岁;患病时长由低至高为1-7d,平均(4.04±1.34)d;面瘫部位:左侧/右侧=22/25。观察组47例中男/女=26/21,年龄由低至高为21-69岁,平均(44.85±4.09)岁;患病时长由低至高为1-7d,平均(3.96±1.41)d;面瘫部位:左侧/右侧=23/24。对比分析2组的基础信息,差异无意义(P>0.05)。所有纳入者均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能沟通、认知障碍、拒绝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对比组:选取针刺治疗,具体如下:选取患者的地仓穴、阳白穴、颊车穴等处为针刺穴位,使用75%乙醇或碘伏消毒后,垂直刺入穴位,采用泻法,以60次/min为宜,行针后2min停止,持续治疗6d停止1d。共治疗2个星期。

观察组:选取艾灸联合针刺治疗,具体如下:令患者维持仰卧位体位,点燃艾灸条,分别对下关穴、神阙穴、翳风穴、足三里穴等处进行艾灸,每处穴位艾灸10min,以局部出现温热感为宜,一日一次,治疗一日停止一日。共治疗2个星期。

1.3 观察指标

(1)评估面神经功能,参考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共分为1-6级,等级越低越佳。

(2)评估舒适度评分,参考GCQ舒适度量表标准,共100分,得分越高越好(≤85分不舒适,>85分舒适)。

(3)评价治疗疗效,治疗后H-B分级恢复至少2级即效果明显;治疗后H-B分级恢复至少1级即改善;不符合以上标准即无效。治疗疗效(%)=效果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4.0软件包进行2组数据分析统计,对于面神经功能这类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执行t检验;对于治疗疗效这类数据使用(n%)表示,执行X2检验。对比分析2组研究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

  1. 结果

2.1 对比2组的面神经功能、舒适度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的面神经功能好于对比组,且舒适度评分更高(P<0.05),如表1。

表1  面神经功能、舒适度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n)

面神经功能(级)

舒适度评分(分)

观察组

47

2.15±0.63

95.13±3.45

对比组

47

3.08±1.02

89.64±5.77

t值

-

5.3181

5.5985

P值

-

0.0000

0.0000

2.2 对比2组的治疗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疗效高于对比组(P<0.05),如表2。

表2  治疗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n)

效果明显(%)

改善(%)

无效(%)

治疗疗效(%)

观察组

47

17(36.17)

29(61.70)

1(2.13)

46(97.87)

对比组

47

12(25.53)

27(57.45)

8(17.02)

39(82.98)

X2

-

-

-

-

6.0209

P值

-

-

-

-

0.0141

  1. 讨论

面瘫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典型症状有口歪眼斜、鼓腮漏气、流涎、无法闭眼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在临床上,中医理疗方式较为多用,包括针刺、艾灸两种手段,前者主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多处穴位进行针刺刺激,以此舒经活络,调理脏腑气血,达到致病目的。针刺地仓穴可作祛风止痛、安神利窍的作用;针刺阳白穴可作祛风泄热、清头明目的作用;针刺颊车穴可作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的作用。后者主要是通过燃烧艾绒对局部皮肤及穴位形成一定刺激,以此达到活血行气的效果[3]。本文主要是对四处穴位进行艾灸,其中下关穴可疏风活络、益气聪耳;神阙穴可调节气血、温阳救逆;翳风穴可通窍聪耳、益气补阳;足三里穴可调中理气、健脾和胃。对患者经以上方式联合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代谢,加快血液循环,促进面部血液流动,减轻面瘫症状,促使面神经功能恢复,缩短康复进程,且一般耐受性良好,患者接受程度较高。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的面神经功能好于对比组,且舒适度评分、治疗疗效更高(P<0.05)。由此说明,艾灸联合针刺治疗是一种疗效较确切的治疗方式,对缓解患者病症、加快病情恢复有益。

综上,为面瘫患者应用艾灸联合针刺治疗的疗效较好,能够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舒适度,建议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金勇,王建民,孙刚毅等.艾灸结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顽固性面瘫3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09):1618-1619.

[2] 宋惠莉,彭志红,宋桂珍等.艾灸联合针刺治疗面瘫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3):93-95.

[3] 郑友锋.针刺与艾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31):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