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实践谈生物插图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从教学实践谈生物插图教学

刘陈虹

重庆市垫江中学校

摘  要  针对生物教材插图数量众多的现象,分析了插图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运用插图的教学策略及注意事项,以充分发挥插图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实践    生物    插图教学

现行生物学教材中,插图占有极大的分量。以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为例,共有插图455幅,占据了教材1/3的篇幅,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重要概念,插图已经成为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插图,并学会科学、合理运用插图。

一、生物教学应重视插图

㈠教育学和心理学证据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1]此论述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图片等具体的形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感知活动,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

日本学者保坂荣之介用大量翔实的事实证明,“人脑中语言信息量与形象信息量之比为1:1000,人脑对诸如图片等形象信息的记忆能力是语言文字记忆的1000倍” [2]。这项研究表明:图片等形象信息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加速记忆。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把画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 [3]。此说法也表明图片等形象信息一方面可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另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㈡学科性质使然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4]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图片能够直观、准确、完整地还原生命现象,因此,生物学的学习离不开插图。纵观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材(2011版),七年级(上、下册)插图共205幅,八年级(上、下册)插图共250幅,插图已经成为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材文字相互呼应,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材文字的补充、延伸和发展。

二、运用插图的教学策略

本文以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材(2011版)为背景,从教学实践中谈教师如何科学、合理运用插图。

㈠借图提问,理解知识

生物插图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活习性、进化、生态等内容的“写真”, [5]具有鲜明的直观性、简洁性和概括性,能够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学中,教师借助插图,针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提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眼的结构虽然复杂,但其本质是带有辅助结构的光感受器,视网膜是感光核心结构——光感受器,其余都是辅助结构。如何让学生理解此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七年级下册教材82页图12-10提问:据图解释,为什么视网膜才是光感受器,而其余都是辅助结构?

通过图,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都是把光线聚拢并有效地呈递到视网膜上,所以是辅助结构;只有视网膜能接收光线刺激,将光线刺激转变为冲动,所以是光感受器。这幅图所呈现的事实证据,是学生理解知识的良好素材。

同样地,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利用七年级下册教材38页图9-13,提问:为什么心脏的左心室要比右心室厚,从而渗透“结构决定功能”这一基本思想。

㈡据图展学,检测学习效果

插图本身不是知识,而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否获得了插图蕴含的知识?获得的知识是否正确?这都依赖学生据图展学,将学到的知识外化出来,才能被教师检测到。因

此,据图展学是插图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展学情况。

比如,学习《尿液的形成》时,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先学习肾单位的结构组成,再学习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最后布置展学任务:根据七年级下册教材64页图11-6,上台据图讲解尿液形成的全过程。

针对学生展学暴露出来的情况,教师能够及时诊断,并进行针对性反馈,矫正学生的认识。

㈢以图代文,减轻认知负荷

日本学者保坂荣之介经研究证实,人脑对于图片等形象信息的记忆能力是语言文字记忆的1000倍。图片富有趣味性,能提升学习兴趣和专注时间,强化记忆效果。图片还具有直观性和简洁性,能降低认知难度,简化认知加工。因此,用插图替代文字信息,能大大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

比如,七年级上册教材79页“光合作用”的定义是用一段冗长的文字给出的,该文字包含了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源、原料和产物四个知识点,信息量大,且难于理解。记忆时,教师可用图1替代:

 

 

 

图1  光合作用示意图

㈣利用组图做微视频,建构重要概念

微视频是指利用图片、语言、文字等素材,对单一主题录制的数分钟以内的视像演示。适合在短时间内对单一主题进行针对性阐述。

生物学重要概念是由丰富的、有代表性的生物学事实抽象概括而来,生物学要重视重要概念的学习。 [6]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支撑某一概念形成的所有插图串联起来,制成微视频,就能够系统、完整地建构出该重要概念。

比如,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时,教师用微视频依次展示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花的结构、植物的受精过程、果实的结构插图,学生在一幅幅图的回顾中理解到“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一粒种子的萌发到幼苗的根、茎、叶的发生和生长,再到成熟植株的开花、传粉和受精,最后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一重要概念。

此外,《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人的生殖与发育》、《动物体的生殖与发育》等内容,都可以借助微视频组图建构重要概念。

㈤整合插图,连贯知识结构

教材根据知识的难度和归纳性需要,安排插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7]这就造成了插图只针对某一细小知识点而设定,缺乏知识之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整合关联插图,连贯知识结构。

比如,七年级下册42页图9-16是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七年级下册56页图10-8是图9-16中肺部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全身毛细血管气体交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内容上是递进关系。教师可以将56页图10-8“嫁接”到42页图9-16上,如图2所示:

10-8 

 

 

 

 

 

 

 

图2  血液循环中的肺的换气、组织换气

通过“嫁接组合”,学生既能整体感知肺的换气、组织换气在血液循环途径中的发生部位,又能从放大细节中观察到肺的换气、组织换气实现的具体过程。

同样地,教师也可以将七年级下册教材38页图9-13心脏结构模式图,嫁接到42页图9-16上。通过嫁接图,学生既能直观看到与心脏连通的各类血管名称及血流性质,也能深刻体会到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动力泵”作用。

三、插图教学的注意事项

㈠分清主次

插图教学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并不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不能为讲插图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双基教学。

㈡完善插图

当教材插图未能体现完整的生理过程时,不仅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会误导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完善插图,绘出完整生理过程图。

例如,七年级下册教材在描述视觉的形成时,82页图12-10只将此过程呈现至视网膜就中止了,学生受到干扰,误以为视觉形成的部位就在视网膜。为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教师需完善此图,绘出视觉形成的全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视觉的形成

总之,生物教学要重视插图。以上教学实践也同样证实,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科学、合理运用插图,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永华,谌业锋主编.新教师角色适应与专业发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 汪棣华.重视教材插图,提高教学质量[J].零陵学院学报,2005,(2).

[3] 彭彩云.初中生物教材插图教学的应用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0,(2).

[4] 刘恩山主编.生物学七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龙家超.浅谈高中生物教材插图教学[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6] 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7] 司徒雪芬.优化教材插图,提高课堂效果[J].中学生物学,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