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医护一体化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岳利荣

(亳州市人民医院  236800)

[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患者4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对照组行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HAMA、HAMD),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疾病认知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疾病认知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护理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问题、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应用效果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因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出血、水肿、自身消化或坏死而形成的炎症反应,以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及胰酶增高为特征[1]。AP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明了,但普遍认为与胆管梗阻、酒精、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胆道疾病、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等患者为主要发病群体[2]。临床对于AP的治疗通常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局限性区域性胰腺渗出、坏死,无感染而全身中毒症状不十分严重的患者普遍采用保守治疗[3]。AP保守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压力较大,且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预后效果[4]。积极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问题,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恢复。治疗和护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但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又密不可分,医护间相互配合的质量高低对患者预后有重大影响。传统医护属于主导或从属关系,不适于现今医护工作的需求。医护一体化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医护关系转变并列、互补关系,在多种疾病护理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5-6]。本研究在AP保守治疗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对照组中13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1.70±12.55)岁。研究组患者男性14例,患者女性6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3.10±12.59)岁。

纳入标准:①经血液、B超及影像学检查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9年,沈阳)》[7]中急性胰腺炎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精神类疾病、肿瘤等严重疾病患者。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接待并安排床位,介绍医院环境,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加强生活护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遵医嘱按时给药;做好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护理查房。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干预小组 小组成员由责任护士和床位医生共同组成,由床位医生和护士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并组织实施。

1.2.2临床护理教育路径,联合医生与患者及家属建立沟通渠道,了解患者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等,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理解能力等基础资料,结合病情特点,经小组充分讨论后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以规范其健康行为。责任护士为干预主要实施者,床位医生在一旁给予补充。

1.2.3同步查房 小组成员在实施上述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进行班期同步查房,查房时床位医生作病例资料汇报,详细介绍患者恢复的情况,责任护士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及补充合理问题,并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反馈问题进行解答,与患者沟通病情恢复情况,让患者对病情进展情况及预后全面了解。鼓励患者讲述自身感受,结合患者检测结果调整制定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

小组成员于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问题越严重。

1.3.2 疾病认知度

疾病认知度采用我科室自制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包含1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0-5分分,由小组成员于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说明疾病认知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软件:SPSS23.0;方法:(X±S)与n % 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x²检验;标准:p<0.05示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见表1所示,由表可知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1比较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分,X±S

组别

HAMD

HAMA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研究组(n=20)

40.17±3.52

31.41±2.94

8.542

0.000

36.02±2.51

29.23±2.07

9.333

0.000

对照组(n=20)

40.36±3.18

37.78±2.18

2.993

0.005

35.90±2.73

30.88±2.56

5.999

0.000

t

0.179

7.783

/

/

0.145

2.241

/

/

P

0.859

0.000

/

/

0.886

0.031

/

/

2.2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度

采用医护一体护理的研究组对疾病认知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度(分,X±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研究组(n=20)

30.12±2.98

40.77±3.65

10.108

0.000

对照组(n=20)

30.22±2.06

35.85±3.06

6.826

0.000

t

0.123

4.620

/

/

P

0.902

0.000

/

/

3 讨论

3.1医护一体化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保守治疗中有助于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急性胰腺炎有治愈难、并发症多、死亡风险高等特点,在积极治疗的前提下给予优质护理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8]。既往常规护理主要以疾病为中心,在人文关怀、患者心理建设方面涉猎较少,难以满足患者需要。医护一体化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干预模式,解决了护士对治疗方案掌握不深、医生对护理方面了解不多的问题,在医生和护士的共同协作下全程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性化关怀,以达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减少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3.2 医护一体化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保守治疗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

本次研究中,在后续护理中以患者资料、疾病特点为基础行差异化阶段性护理,其中健康教育以一方教育,另一方及时补充的方式进行,患者更能及时、全面地掌握更多疾病和护理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这有助于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后实施针对性护理,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的目的。从表2可以看出,医护一体化护理后,研究组疾病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陈玉华、王秀英等[9-10]相关研究数据存在相似性,侧面印证了医护一体化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护理中融入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问题,提高了患者疾病认知度。

参考文献

[1] 胡士英,汪湃,王帅,李小平.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列线图模型建立[J].中国医药,2022,17(3):420-424.

[2] 冬磊,郝建宇,刘启桐.内脏脂肪组织在高脂血症性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特点分析[J].中国医刊,2022,57(1):49-53.

[3] 冯秀蓉,马会玲,周雅,等. 系统化护理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9):1261-1264.

[4] 徐庆龙,张绍荣.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保守运用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保健文汇,2021,22(4):135-136.

[5] 张静,孟桂平.基于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策略探讨[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2):76-77.

[6] 黄娟,龚放华,熊子欣,廖佳星.医护一体化模式联合正念疗法在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22,51(5):797-801.

[7]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华胰腺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9年,沈阳)[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11):721-730.

[8] 胡才理.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22,37(3):538-540.

[9] 陈玉华,于桂青,厉冰,等.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保守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时间和焦虑情绪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1):187-189,192.

[10] 王秀英,邹晓霞,魏冬梅.医护一体化精细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