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析

钟盛榕

身份证号:440223198207280032

摘要:社会的发展以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推进,为水资源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甚至一些地区为了当地经济效益的增长,不惜主动破坏当地水资源,使得水源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不仅不利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稳步发展和建设。本文对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修复建设原则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

1水土保持的重大意义

水土保持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在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水土保持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它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互为依托。水土保持可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能够有效调解局部小气候,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还可以改善人类居住的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须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持对发展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和资源保障,也就是说水土保持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正确认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2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缺乏统筹协调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应该进行统筹协调发展,必须要对受损程度、生态结构、恢复能力、周围产业结构等进行全面统筹协调分析,以制定最合理的修复方案,保证修复工作的全面性。但在实际的修复工作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没有对植被建设和土地结构进行全面整合,导致修复过程中出现很多浪费现象,也存在着资金的利用率低等问题。

2.2模式结构不合理

生态系统本身是由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共同组成的,因而生态结构才更稳定,发展更长远。但在当前的修复工作中,存在着植被单一、过程机械等问题,这些问题就不能很好地兼顾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使修复工作的效率低下。

2.3技术和设备落后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机械化的社会,而在生态系统修复的过程中,人们却没有投入过多的技术和设备,导致生态系统的修复仍以传统的修复模式为主,导致工作进程较慢,植被的成活率较低,这些都影响着修复工作的进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大了修复工作的难度,却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

3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3.1防风固沙

植被增加有利于防止土地的沙化,减少沙尘天气的来源。在风尘天气严重的地区,植被可以有效减缓风速,阻碍沙尘的前进,减少沙尘天气的发生。在干旱地区种植耐寒耐旱植被,可以增加该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3.2涵养水源

在地表裸露地区加强植被的种植,使其恢复原有的地貌,可以使该地区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提升,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地势的特点,修建梯田,做到因地因时发展,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3.3改善土壤质量

水土保持工作做好以后,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不会随着水流而流失,对于提升土壤的肥力、预防土质疏松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植被森林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

3.4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重要场所,植物的茎叶可以有效吸收空气中的粉尘,降低噪音。根据相关调查分析,绿色生态系统每年可以吸附的二氧化硫超过十万吨,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

3.5蓄水减沙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河海湖泊等水域内的含沙量增加,降低这些水域的蓄水量,一旦发生大规模的降水,这些水域难以起到调解水流的作用,会加大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威胁人们的生存。水土保持工作做好以后,这些水域中沙土来源会减少,使得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

3.6可以改善山区农业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使得山区农业的生产条件和生存环境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不会为了生存去破坏原有的生态,从侧面来讲,这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所以,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

4加强水土保持的措施

4.1制定分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规划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有所不同,所以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合理进行分区操作,把我国规划成几个大区,然后再将每一个大区进行细化,这样就可以实行一个小区域的水土生态修复,更有利于实现修复目标,将每一个小区域修复完成后,一个大区也就完成了生态修复,将所有大区都修复完之后,我国的生态修复工作就能很好地完成了。所以不但要将修复工作进行细化,还应该将修复工作落实到个人,以加快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进程。

4.2因地制宜开展修复工作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气候与植被的分布状况等都有所不同,水土流失的程度以及森林的覆盖面积等也不一样。所以,在应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时,就必须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修复方案,以及具体应该种植的植被等。同时,还应该对修复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农耕方式等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才有利于修复工作的进行,最终保证修复工作的进度。

4.3加强自然生态文化建设以及宣传力度

有关部门应重视并加强保护自然生态执法团队的建设,提高执法团队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生态建设观念以及执法力度。同时,还应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观念、作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升民众的水生态修复建设和保护观念。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或较为偏远的地区,由于其民众对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的概念较为陌生,所以更应该对这些地区进行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相关内容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从而扩大水生态修复建设理念的普及范围,促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的全面实施。

4.4制定并完善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的相关制度

关于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制度的研究和制定,应在充分研究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基础上,根据水土流失原因以及生态修复方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制度,从而为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指明方向和目标,保证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有关部门还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不仅是对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给予相应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奖励,还应对工作人员在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建设技术方面的有效改进给予奖励,不仅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岗位责任感,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提升意识,并激发工作人员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和研发精神,从而全面提升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水平和质量。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会产生消极作用,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进行水土保持十分有必要。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人们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时候,要科学规划,坚持不懈,明确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洁,孙旭,刘小艳,冷慧梅,李田雨.论水土保持在治理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及发展[J].环境与发展,2017,29(10):170+172.

[2]张继宝.水利施工干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研究[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04):21-23+27.

[3]李雅雄.水土保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7(35):96+100.

[4]刘德成.浅谈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标准化建设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7(18):240-241.

[5]李志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植被恢复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