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对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对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陈江林

叙永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叙永县  6464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对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排标准筛选病例,病历资料采集来源为2022.01~2023.08本院接收的急诊胸痛患者。此次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急诊常规护理流程)与观察组(n=40,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开展统计学分析,对两组的抢救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组间抢救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急诊停留、分诊评估、急救抢救、体征平稳、系统治疗的时间更短(p<0.05)。组间预后情况临床相关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 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对胸痛患者抢救效果与预后情况的改善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急诊优化护理流程;胸痛;抢救效果;预后

胸痛是多种疾病的首发临床症状,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等病症具有起病急、症状重、发展快等特点,会对人体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需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积极干预来控制病情发展,降低致残及致死率。急诊科是医院收治各类急性病、危重症的主要科室,承担着急诊急救胸痛患者的重要任务。但有研究指出,急诊常规护理流程下开展的胸痛患者急救工作存在环节衔接性不强、人员配合度不高以及等待时间较长、重复操作较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急救效率与质量,有必要通过优化与完善,提升抢救效果、改善临床预后[1]。本文旨在分析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对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应用随机数表法将2022.01~2023.08本院接收的80例急诊胸痛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0)男22例,女18例;年龄39~74(58.24±4.19)岁;胸痛时间0.5~12(6.01±0.83)h。观察组(n=40)男21例,女19例;年龄40~73(58.19±4.21)岁;胸痛时间0.5~12(6.04±0.81)h。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胸痛表现,均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无创伤性心痛者。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应用急诊常规护理流程,即接收患者后,调查了解患者病史,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向医生反馈患者相关情况,配合医生进行急诊急救处理,包括采集血样、输注药物、心电监护等。

观察组应用急诊优化护理流程:(1)院前急救流程。首先于分诊台设置胸痛急救电话,接听人员负责初步调查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包括临床症状表现、既往病史与用药信息等。之后立即安排救护车出诊,并将患者信息有效传达、反馈给相关科室,包括急诊科、神经内科、介入科、手术室、影像科等,以为急救用品的准备完善、检查项目的提前安排、诊疗方案的初步拟定提供依据。其次出诊人员达到现场后,对患者的生命指标、症状体征进行监测、检查与评估,同时予以患者药物治疗、吸氧支持等急救干预,以避免病情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后果。最后在将患者送往医院的途中,出诊负责人应与院内保持联系沟通,使相关科室对患者情况形成进一步了解。(2)院内急救流程。对于症状危重者,直接开通绿色通道,使其能尽快接受救治。对于自行入院的患者,按照了解病史-评估病情-急救处理-完善检查-系统治疗的流程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三定”模式开展急诊急救工作,包括定位、定时与定人。定位即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急诊急救用品的完善并进行位置标记与质量管理,以确保接收患者后快速启用。定时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措施,包括3min内完成血压、血氧的监测,静脉给药与吸氧支持,5min内完成血液标本的采集、心电监护设备的连接等。定人即要求每个抢救环节都有人负责,如负责给药、监测的人员,负责转运、交接的人员等。

1.3观察指标

(1)组间抢救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急诊停留、分诊评估、急救抢救、体征平稳、系统治疗共五项时间指标。(2)组间预后情况临床相关指标。指导患者根据其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填写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F-36),SF-36各维度分值范围为0~100,分值高低与生活质量高低成正比[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8.0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x2检验。P<0.05为对比有显著差异。

  1. 结果
    1. 组间抢救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急诊停留、分诊评估、急救抢救、体征平稳、系统治疗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组间抢救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n

急诊停留

分诊评估

急救抢救

体征平稳

系统治疗

观察组

40

6.51±

1.57

1.59±

0.13

39.87±

4.55

44.15±

3.84

50.78±

4.91

对照组

40

10.40±

2.16

2.63±

0.11

54.29±

4.61

60.12±

2.97

68.14±

5.27

t

9.2134

38.6246

14.0801

20.8059

15.2432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组间预后情况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组间预后情况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

n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

观察组

40

85.13±5.37

86.18±5.59

85.74±5.63

85.96±5.06

对照组

40

76.29±3.35

77.35±3.62

76.78±3.54

76.57±3.94

t

8.8334

8.3856

8.5209

9.2604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 讨论

急诊胸痛可由危重疾病引起,研究指出,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降低急诊胸痛病死率的关键,同时辅以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达到提升抢救效果、改善临床预后等目标[3]。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急诊常规护理流程存在冗余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科室内及科室间的人员缺乏沟通协作,临床检查、文件签署、用品准备、转运交接的操作重复、时间利用率不高。对此有报道表明,为快速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救治成功效率,应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4]。本研究结果显示:组间抢救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急诊停留、分诊评估、急救抢救、体征平稳、系统治疗的时间更短(p<0.05);组间预后情况临床相关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更高(p<0.05)。以上结果体现出了急诊优化护理的应用效果与价值,分析其中原因为:通过高效利用院前时间进行急救,不仅能更快地控制患者病情,还能为院内的检查项目安排、诊疗用品完善、科室人员协作提供重要信息支持,实现流程无缝衔接、减少重复操作、缩短等待时间等目标。对院内流程进行定位、定时、定人的规范,能促使医务人员各司其职、高效协作,为获得更好的救治效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急诊优化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良好,能起到改善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史秋,谢婷,林美玲等. 主动脉夹层病人急诊护理中应用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救治效果的影响 [J]. 全科护理, 2023, 21 (23): 3251-3254.

[2] 成冬梅,周健.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评《实用急危重症处理流程第二版》 [J]. 世界中医药, 2023, 18 (14): 2103.

[3] 余玉美,谭丽萍. 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J]. 基层医学论坛, 2022, 26 (32): 135-137.

[4] 樊怡沁. 急诊快速时效管理模式对急性胸痛患者急救时效、急救成功率及满意率的影响 [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 29 (07): 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