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1
/ 2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李富贵

三台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三台县 621100

【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本院于2021年12月-2022年10月的62例肿瘤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实行常规病理诊断,观察组实行免疫组化技术,比较应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参照组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对于肿瘤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展开病理诊断,不仅可以提高其确诊率,同时对于患者整体满意度的进一步提高也有着重要作用,存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病理诊断;应用

最近几年,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对于肿瘤患者,其早期阶段无显著症状,确诊时其病情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错失了最佳治疗机会,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因此怎样提高肿瘤确诊率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限越来越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临床中,肿瘤诊断方法具有多样性,但是肿瘤细胞结构存在类似性,其形态较为接近,以往常规病理诊断技术其准确性较差,因此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当前,免疫组化作为一种病理学相关诊断的常见技术,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其主要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并且化学显色之后,针对组织切片及准备测试的细胞化学成分进行酶标记处理,在显微镜观察与统计下展开病理诊断及鉴别[1]。本次研究主要探析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分析其在病理诊断中的优势及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于2021年12月-2022年10月的62例肿瘤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纳入指标:①可正常沟通交流,无意识障碍;②签署知情同意告知书。排除指标:①认知、精神和沟通障碍者;②合并其他严重脏器损伤患者;③抗拒心理严重及中途退出者。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

例数

年龄

均龄

病程

男性

女性

参照组

31

16

15

40~82岁

(6311±3.01)岁

1~2年

观察组

31

17

14

41~79岁

(63.45±3.47)岁

1~2年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实行常规病理诊断。切除标本后展开固定操作,时间控制在8-12小时,之后由病理科医师取材,在自动脱水机中放入相关组织后行脱水、透明、浸蜡处理,并展开包埋、切片、HE染色以及封片等一系列操作,之后于光学显微镜下阅片。

1.2.2观察组

该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常规病理为基础选取蜡块,切白片之后选取适当一抗,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机染片,经水洗、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及封片处理之后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阅片。

1.3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其确诊率进行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资料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

2  结果

2.1两组诊断结果对比

观察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结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确诊例数

确诊率

参照组

31

22

70.97%

观察组

31

29

93.55%

5.415

P

0.019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参照组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心理顾虑

生理顾虑

信任感

满意度

参照组

31

67.81±3.25

71.21±4.30

72.41±5.25

23(74.19%)

观察组

31

87.24±4.27

88.15±9.00

92.37±10.66

30(96.77%)

19.122

9.455

9.352

6.369

P

0.000

0.000

0.000

0.011

3  讨论

影像学检查是对肿瘤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其价格较低,但是由于部分肿瘤无法明确其分型、性质等,因此肿瘤检查中一般将影像学检查作为初筛方法。尽管常规病理检查其效果明显,但是确诊率相对较低。而对于免疫组化技术,其具有操作便捷、灵敏性高等优势。最近几年该技术的病理诊断在临床中获得了普遍应用,在不同类型肿瘤的病理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研究发现,和传统检验技术相比较,免疫组化技术能够在进行定量、定位以及定性研究的同时可以对组织切片中抗原分布位置以及数量进行观察,其中细胞标本、组织标本等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标本[2]。对于组织标本,石蜡切片为最佳保存方法,能够在有效修复切片组织的同时长时间对组织进行保存、染色,因此其在临床中有着广泛应用,且存在较高价值。并且该技术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伤,患者耐受性以及配合度较高,当前已经获得了患者的普遍认可。就目前而言,尽管肿瘤诊断水平日渐提高,但是一些肿瘤细胞其组织结构、形态存在类似性,只是依赖形态学检查并不能使诊断准确性获得保障。

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组织起源的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对未分化恶性肿瘤性质进行判定,进而对大细胞、多行性细胞中流等进行鉴别诊断,在对转移性肿瘤原发部位急性确定之后及时发现微小转移病灶,并对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淋巴瘤等进行有效鉴别,及时诊断各系统肿瘤,为后续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便利

[3]。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免疫染色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提高其整体满意度,患者依从性良好,能够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力保障。但值得注意,尽管免疫组化技术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依旧存在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抗体存在特异性,现实操作过程中需要设置阴性或阳性对照,避免由于对照不准确而使诊断结果受到严重影响。除此之外免疫染色技术的应用,需要思考是否存在假阴性以及假阳性结果,所以试验期间需尽量保证实验的合理性与规范性,进而促进诊断准确性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积极采取质控措施,使试剂浓度获得维持,并严格规范相关操作,确保抗原修复一致性,提高免疫染色质量,进而促进诊断准确性的进一步提高。

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具有特殊优势,首先可以有效鉴别诊断中流,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能够更好地对肿瘤性质、来源、分化程度进行确定;其次淋巴瘤这一血液系统肿瘤存在复杂性,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对于患者预后极为关键,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准确分型肿瘤细胞,能够为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提供有力依据;再次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对病原体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能够更好地诊断梅毒、结核等一系列感染性疾病。最后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准确标记肿瘤组织,可以更好地对肿瘤切除范围进行确定,进而最大程度避免病灶残留[4]。并且在放化疗敏感性判断中,免疫组化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参照组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这也就说明对于肿瘤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展开病理诊断,不仅可以提高其确诊率,同时对于患者整体满意度的进一步提高也有着重要作用,存在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检测有关疾病,同时在肿瘤检测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耿以如.标准化操作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23,(12):253-257.

[2]宋全明.分析胸腹水细胞块结合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6):1-2.

[3]夏思钧.浅谈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0):29-30.

[4]李海,邓志勇,徐松等.免疫组化技术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西南军医,2010,12(06):110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