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优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1
/ 2

气道优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曹亥语

邢台市第九医院, 河北 邢台 055250

摘要:目的:分析气道优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行机械通气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利用随着分组法将72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3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气道优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气道优化护理具有显著效用,借助气道湿化以及口腔护理等一系列干预举措,有利于保障患者呼吸道的畅通,进一步增强吸痰效果,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口腔感染,再结合实施无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

关键词:气道优化护理;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应用效果

前言

重症监护室作为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亦或者是昏迷患者的重要场所,而重症监护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2d直至拔管后2d,非常容易诱发肺炎并发症的出现,也就是临床医学中所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此可以看出,针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规范、有效的气道护理,在降低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为进一步加快患者的病情康复提供了有利保障。而气道优化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形式,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中起到了显著效用,有利于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道情况,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本文,针对气道优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深入分析[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行机械通气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范围21至63岁,平均年龄(39.58±6.27)岁。观察组3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范围20至64岁,平均年龄(40.12±3.21)岁。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测,并且全面掌握患者的基础资料,积极为其建立电子档案。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对其进行用药,做好相关的用药护理,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相应不良反应,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先兆,护理人员需要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应对干预举措。为了降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出现感染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消毒工作,坚持病房无菌原则。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气道优化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⑴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头高足低体位,患者的床头保持在30°至45°之间,然后利用软枕将患者的足部垫起来。如果患者处于意识清醒状态,那么护理人员可以针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保持头高足低体位的作用;如果患者此时处于意识昏迷状态,那么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且针对性的做好叩背与翻身等一系列护理干预。⑵护理人员要保障气囊压力维持在25至30cmH2O,时刻关注气囊压力情况,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患者气管内壁的坏死与实际受损情况。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而对其展开针对性的肠外营养、亦或者是肠内营养支持,及时纠正患者低蛋白血症情况,保障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度处于平衡状态。在给予患者鼻饲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翻身、叩背等一系列的护理干预,要密切留意患者胃潴留情况,如果患者潴留量高于150ml时,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停止患者的鼻饲;如果患者不耐受肠内营养的话,那么护理人员则需要通过小口径胃管对患者展开分段喂养。患者鼻饲30min后,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保持半卧体位。⑷密切关注患者口腔内的PH值,如果患者口腔PH值较低,那么护理人员需要使用浓度2%的碳酸氢钠溶液指导患者进行漱口;如果患者口腔PH值较高,那么护理人员则需要使用浓度为1%至3%的硼酸溶液指导患者进行漱口。⑸护理人员积极做好患者的气道湿化护理,将雾化装备安置于患者的呼吸机管路上,然后将湿化瓶的温度保持在32至35℃,并且将湿度调整在60%至70%。为了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护理人员要每天更换雾化器[2]。⑹如果护理人员听诊患者肺部发现有可见肺鸣音,同时患者还表现出频繁的呛咳,患者血氧饱和度相对较低,那么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吸痰护理,此外,呼吸机管路也需要实施有效护理,并且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呼吸机管路,最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将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倾倒干净。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以及护理后SF-36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一  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以及护理后SF-36评分(n)%

组别

例数(n)

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时间

SF-36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6

8.11±1.67

10.05±3.01

56.94±3.12

76.51±4.32

对照组

36

12.42±2.36

14.65±2.08

56.87±5.49

65.24±3.42

X2

5.295

6.348

7.548

8.926

P值

0.026

0.014

0.035

0.028

3讨论

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相对比普通患者来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更容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这一并发症不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甚至还会极大的延长患者治疗时间,进一步的加重患者家属经济负担。而本文针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了气道优化护理干预,从护理结果可以看出,极大的降低了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机率,为进一步推进患者尽快康复提供了有利保障。气道优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借助机械振动从而很好的辅助患者进行排痰,再结合密闭式吸痰、雾化吸痰以及体位护理等一系列干预举措,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保障患者人工气道的畅通性,为避免患者出现肺炎以及压疮等一系列并发症而奠定了夯实基础,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3]。综上所述,气道优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进一步降低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极大的缩短了患者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王文静,王宁,林红,郭远,林静,李冬妮.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护理实践[J].现代临床护理,2023,22(09):78-84.

[2]靖莉莉,卜祥菊.气道优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3):110-112.

[3]罗欣悦,邓俊,杨梓苑,衡鑫,张佩芸,王宋平.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13):2518-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