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科普小常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1
/ 2

疝气科普小常识

卢志云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疝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人体的生理组织脱离原有的正常解剖位置,都被称作疝气。一般所说的疝气指腹外疝,通过手术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由于腹外疝常出现于相对隐私的腹股沟附近,患者羞于启齿,就容易延误诊治,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应当正视疝气的危害性,若发现疝气,应当及时治疗。

1、疝气的成因和易感人群

1.1疝气的直接成因

当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增加,腹腔内组织或器官被挤压,进入腹壁的薄弱空隙,凸向体表,脱离原有位置,就形成了腹外疝。

致使腹壁强度降低的原因有:

(1)先天薄弱点,部分位于腹壁的组织交叉部位先天就比较薄弱或存在空隙,如股动脉穿过股管等部分。

(2)肌肉萎缩,常见因素有腹腔手术后腹壁伤口恢复不良、衰老、肥胖等。

(3)腹白线发育不良,可能导致腹壁肌肉强度降低。

致使腹内压增高的原因有:

(1)腹壁弹性和韧性降低,腹壁缓冲能力不足,内脏易受到直接冲击形成腹壁疝。

(2)腹腔受到压迫,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婴儿啼哭等,都会使腹内的器官和组织被挤压向腹壁薄弱处,导致腹壁疝。

1.2疝气的易感人群

老人:衰老会让人的肌肉逐渐萎缩,腹壁强度降低。老年人也更容易出现其他慢性疾病,是疝气的易感人群。

从事重体力工作者:从事重体力工作会使腹部长期用力,使得腹腔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容易诱发疝气。

小儿:小儿的腹部肌肉未发育完善,哭闹会导致腹压升高,易出现脐疝或腹股沟疝。

腹部手术切口未完全愈合者:手术伤口自然是腹壁的薄弱环节,若未做好护理,腹腔受到压迫,会出现切口疝。

孕妇:妊娠会导致孕妇腹压持续升高,诱发腹外疝。

慢性咳嗽、便秘、泌尿系统疾病都会使腹压增高。因此,长期吸烟、饮食习惯不佳的人,也是疝气的易感人群。

2、疝气的类型和症状

疝气典型症状有:腹部不时出现大小不一的肿块,当腹腔受力时肿块增大,腹部放松时肿块变小。常伴有腹痛、腹胀的感觉。

根据疝的严重程度,即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状况,可分为如下四种情况:

(1)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容易复位,可以简单地回纳入腹腔,通常无明显症状,肿块在休息时消失;

(2)难复性疝,疝内容物难以复位,难以完全回纳入腹腔,通常仅在腹壁有凸出肿块,患处有轻微胀痛感,可能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

(3)嵌顿性疝,疝内容物被疝环卡住,不能回纳到腹腔,肿块发硬且痛感明显,尚无血运障碍;

(4)绞窄性疝,若嵌顿疝未能及时治愈,疝内容物持续受压,可能发生坏死和感染,诱发周围组织产生急性炎症。患者通常会感到疝肿块剧烈疼痛,可能伴有高烧、恶心等不良反应,若嵌顿性或绞窄性疝内的小肠不能得到及时回纳,小肠内容物发生阻塞,就会导致肠梗阻,发生腹部胀气、停止排便排气、恶性、呕吐等症状。若任其继续发展,可导致肠穿孔,发生急性腹痛、呕吐等症状。若疝内容物引起感染,使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就会引起腹膜炎,出现寒战、发热、腹泻、心慌等症状。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根据疝发生的部位,可分为:

(1)腹股沟疝,发生于腹股沟处;

(2)腹壁切口疝,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

(3)股疝,发生于腹股沟韧带下卵圆窝处;

(4)脐疝,疝囊通过脐环凸出;

(5)白线疝,发生于腹壁正中线,后期常有上腹部疼痛、恶心等症状;

(6)闭孔疝,膝关节与股骨感觉异常,有麻木和刺痛感等表现。

疝气不具备传染性,也不会遗传。通过正规治疗,大多数疝气患者都能够痊愈。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越早治疗,痛苦越少,康复速度更快,治疗难度也更低。因此,提倡及早治疗,尽量不要拖延到疝气发展至较严重的情况。

2、就诊与检查

2.1及时就诊

当发现腹部出现可活动的肿块、或有腹胀、腹痛症状时,应前往普通外科就诊。

对于腹部肿块出现剧痛、有高热、呕吐、恶心等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小儿出现可活动的腹部肿块、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应前往儿科就诊。

不论出现以上哪一类情况,都应当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2.2检查与治疗方案

通过体格检查,即视诊和触诊,根据相应的症状进行判断,即可明确患者是否患有腹壁疝,并大致判断腹壁疝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确认患者是否出现细菌感染。

通过B超、X线检查、CT检查等,可以对疝内容物进行判断,帮助医生了解腹壁缺损位置,明确疝气与腹腔内器官和组织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施治。

3、治疗与护理

3.1疝气治疗的基本原则

疝气的治疗目标是使离开原本位置的组织和器官复位,并对破损的腹壁进行修补。

对于一般腹外疝患者,应当尽早进行手术。避免病情发展为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尽可能避免肠梗阻等不良并发症发生。若患者为一岁以下婴幼儿或年老体衰者,应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对于有腹水、慢性咳嗽等会导致腹内高压问题的患者,或有合并糖尿病,则应在手术前对此先予处理,在术后也予以积极的控制和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疝气的概率。

3.2保守治疗

可采用棉线束带压住疝块,防止疝块凸出,结合药物缓解疝气造成的不良症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对于一岁以下的婴幼儿,也应采取保守治疗,大多数小儿疝气都可以在一定干预下自愈。

常用的药物包括各类止痛药、抗生素。常用的中成药有疝气内消丸、橘核丸、补中益气丸等。止痛药适用于嵌顿性或绞窄性疝气患者,抗生素则用于应对术后感染等情况,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须遵循医嘱用药。

3.3手术治疗

对疝囊进行高位结扎,切除疝囊,并对腹股沟管管壁进行修补和加强。常用的修补方法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等。

其中,传统修补方法缝合张力大、术后疼痛感强烈,复发率较高。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在切除疝囊后,利用人工高分子网片对腹腔壁缺口处进行修补,疼痛感轻、恢复周期短、复发率低,在术后半个月内即可痊愈。是如今的主流方法,但也存在排异和感染的风险。

经腹腔镜疝手术法,是在腹腔镜下对腹部缺损进行修补,使疝环缩小。具有创口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但对技术设备要求高,且需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存在一定风险。

3.4术后护理

应遵循医嘱。一般需要在术后一周进行复查,检查创口愈合状况。术后一个月复查B超,检查是否存在积液。之后三个月到半年内,定期复查X线,检查患者是否复发。

手术后,应当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术后一周内应避免伤口沾水。患者应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注意伤口感染的预防,若发现伤口有发炎红肿,应及时就医。

患者术后应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不得抽烟、饮酒。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避免咳嗽、避免用力排便等可能造成腹腔压力增加的情况。对于小儿疝气,监护人应注意尽可能减少孩子哭闹。

饮食方面,患者应注意均衡饮食,少吃可能引起便秘或胃胀气的食物。多吃高纤维的谷物、杂粮,多吃蔬果,多饮水,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应避免食用油腻或煎炸的食物。

应当进行适度锻炼,加快恢复。

4、疝气的预防

总的来说,应当积极预防或治疗相关疾病,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抽烟,积极参加锻炼。应当多喝水,多吃高纤维食物,使得排便畅通,避免出现便秘等会使腹腔内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情况。进行腹部肌肉锻炼也可以预防疝气。对于易患疝气的高危人群,应当避免会使腹壁肌受力的动作,比如托举重物、用力咳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