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盛思远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4007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了经济水平的提升,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人才振兴是基本保障。农业高职院校作为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在分析总结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策略,重点解决农业高职学生在农村如何“沉下去,沉得住,沉得稳”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高职院校;就业创业

引言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任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农业高职院校的本质属性使然,也是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布局的必然选择。但已有专业评价体系研究文献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指标显得较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能力的发挥。

1推动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农村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

1.1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确保粮食安全、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国家才能稳步向前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需全面保障稳粮扩油和菜篮子产品的稳定供应。目前,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农民对于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种植技术等了解的不透彻,未充分借助新兴技术开展农业种植,致使我国农业的生产率低下、生产方式过于落后,不利于充分保障我国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大力推进农业类高职院校服务地方高素质农民,可以提高农民的农业种植水平,培养农业现代化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大力提高粮食的生产率,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1.2提高农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逐年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据教育部统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更难,农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是难上加难。近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社会就业空间缩小,对农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大中城市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给当前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挑战。2021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加强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因而农业高职院校需要在把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创业新路子,补齐就业创业中的短板,为落实国家就业政策做出积极贡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乡村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的优越政策。农业高职毕业生应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将就业重心下沉至农村。农业高职毕业生的加入,有利于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新颖的经营模式等融入农业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形成。同时,农业高职毕业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自身发展与乡村发展有机融合,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既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又实现了双赢。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服务地方农业产业发展

2.1提升教学与专业实力和增加经费投入是必然之举

农业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明晰适应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具体方案和目标,以优势专业为龙头,立足农业新发展,以特色专业为纽带,立足服务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专业群,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生产实践、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锤炼教学本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国家应加大对农业高职院校经费投入,保证地方政府对农业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拓宽经费来源。农业高职教育应瞄准地方农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突出区域农业特色,从而调动相关农业大企业参与农业高职院校培养“三农”建设人才的积极性,吸引地方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的经费投入,让农业职业更直接地对接市场,发挥作用。各地农业职业院校应着眼于“扎根地方农村,领跑农业职业院系,以国际农业职业教育为标杆”,打造现代农业新业态,建设促进地方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支撑国家城乡振兴战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职业教育院校。

2.2强化服务高素质农民的培训理念

在地方高素质农民的培训过程中,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树立服务农民的意识,认真解读国家有关高素质农民培养的政策文件,了解“三农”政策要求,明确高职院校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中,高职院校应精准把控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结合本校的发展方向,以此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高素质农民的培养提供技术、人才支持。另一方面,农业类高职院校应完善地方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建立农业服务体系,把控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宏观教学方向。在农民培训中,农业类高职院校应将服务地方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工作纳为工作重点,对于现有的各类农民培训的资源进行整合,深入基层一线,详细了解农村农业生产态势以及农民在生产中的需求,以便专业教师可基于相关的生产需求为地方农民规划契合度高的培训内容,进而可以更好的辅助地方高素质农民开展相应的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其农业经济收益,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高速发展。

2.3着力双创实践指导,培育学生双创能力

农业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

众创新”的战略部署,丰富创新创业活动,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农业高职院校可根据教学组织特点,设定“创新创业活动日”,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农业专家学者、优秀创业校友等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讲座、创业交流座谈会、创业事迹分享会,营造校园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双创能力的提高,创业实践至关重要。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双创学业导师根据学生特点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参与到导师的课题项目中,并积极引导学生将科研成果以参加互联网+、挑战杯、智慧农业种植等创新创业大赛的方式进行孵化,并允许学生将比赛获奖、创业成果等折算为学分,以置换部分规定课程学分,使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另外,有条件的农业高职院校还可以设立“创业门店”“创业集市”等创业实践项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提供门店、创业启动资金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创业,既可以实现项目成果孵化,助力农创成果转化,有利于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得到提升,积累创业实战经验。

结语

农业高职院校不仅要帮助学生在农村沉下去,还要留得住。这就需要农业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后期追踪服务平台、职业培训体系等,接续不断地为农村就业创业学生提供培训指导。另外,农业高职院校要积极组建教师科技服务团队深入基层,与创业学生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让科技的车轮带动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学生在农村沉得更稳,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农业人才投身到乡村建设当中,使回农村就业创业成为新潮流、新风尚,让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发展更快更稳。

参考文献

[1]李振陆,叶琦,尹江海.农林院校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8(3):10-14.

[2]惠志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0.

[3]何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适应性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4):3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