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郑艳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实验小学    015000

关键词: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对于一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思维占着绝对优势,对于数学知识的最为深刻的体会莫过于亲自动手操作和亲自实践。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听,让学生看,更要让学生做中学和让学生学中做,在动手操作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知识 。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一、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1.从学生心理发展中体会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从小学生心理发展来看,它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能让他们有效地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上。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作过这样的论断:“人类心理的发展都来源于动作”。他以动作为基点,来解释人类学习特别是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特点。他所构建的理论成了以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石,在国外教育界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得到广泛的运用,我们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也借鉴了他的理论主张。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凡是在数与形的重要意义揭示时,你如果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动手中去理解,效果要比单纯地讲解好很多,另外,在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中,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学习问题时,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2.动手操作能力,对学习新知的重要性。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和脑中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那就是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创造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地创设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的手脑得到更好的发展。新知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在新知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教学知识,让学生动手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动手去做,通过摸、摆、拼、剪等具体行动感知物体表象,思考形成认识,交流内化知识,是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的体验性学习,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如: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过程,通过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使学生掌握数学训练的一些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充分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模仿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操作满足了儿童好动的天性。但许多学生摆弄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鉴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教师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的内容、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例如:教学“认识角”时,通过媒体演示动画:带着红领巾的图图,一只手拿数学课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着吸管的杯子。首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数学课本上的角并找出图图手中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并跟着老师一起用手势正确地比划出数学课本封面上的一个角;接着有学生自己用手比划出数学课本封面上的其他三个角。然后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并比划出这幅画面上哪里也有角。(学生分别找到红领巾的面上有三个角、吸管上有一个角)此时通过媒体演示隐去三件物品分别显出角。在这一简单的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2.有序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算的。学生通过摆小棒,给9根填1根就是10根,为了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十几,把10根扎成一捆。教学中学生要进行有序实物演示,再让其他学生模仿操作进行“凑十”操作,同桌边摆边说。通过有序操作的示范,理清计算的思路。

3.自主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在数学课中,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设计了这样一组环节。操作一:做一做。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活动角、彩色纸等物品做一个角。学生兴趣盎然,都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了角,并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操作二:玩一玩。(出示活动角)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可以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接着布置游戏要求: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角变大了,看看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又叉开得怎样了?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由学生自己操作活动角的模型,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蕴含了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还为将来从运动(旋转)的观点理解掌握角的定义埋下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操作三:比一比。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或者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可以吗?接着请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做的角比较大?怎么比?再请学生上台介绍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在学生的亲自体验中得出重叠比较法。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4.开放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时时处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和体会,这样,开展动手操作就使学生经历了从知识——实践的认识过程。例如:教学“认识角”课末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一个长方形如果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先让学生猜一猜,再动手剪一剪,并把不同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安排这样一道具有开放性的习题,不仅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测到验证的科学实验方法,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拓展了知识,深化了内涵。

总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教师从低年级抓起,时刻关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养成。只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数学,才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从听众的角色真正变为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主人。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尽量让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好引导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定会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定会得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1.新课标

2.《皮亚杰教育论选》

3.课堂教学实践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