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牛霉菌毒素中毒病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中西结合治疗牛霉菌毒素中毒病浅析

张树平1孔维帮2刘有能3杨林丽4尚美芝5 李顺清6

(1.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麒麟 655006

2.云南省曲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曲靖  655000

3.云南省富源县竹园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富源 655509

4.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沾益  655331

5.云南省会泽县兽药饲料监察所   云南  会泽  654200.

6.云南省会泽县上村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会泽  654217)

摘要:牛霉菌毒素中毒,是牛食用了发变质的饲(草)料而引起的疾病。此病在农村的养殖中常有部分养殖户因不全面掌握科学养殖技术,而利用发变质的饲(草)料饲喂牲畜而发病,治疗时常因诊断不准而造成损失。该病以流涎,口温稍高,口色红绛,舌苔黄腻,口津黏滑,口腔溃烂,眼结膜潮红或黄染,流泪,体温正常或稍高,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大便干燥并附有黏液或血丝,小便短少色黄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阻碍着牛产业的发展。笔者按中兽医望闻问切诊法对牛霉菌毒素中毒病的临床症状,综合辨证施治,分析认为:牛霉菌毒素中毒属湿热内毒壅结证。以保肝护肾、滋券胃肠为治则。运用”加味黄连解毒散"合”加味茵陈蒿散”治疗,治疗牛霉菌毒素中毒病例73例,治愈69例,治愈率94.5%,有效 72例,有效率98.6%。

关键词:中西结合:治疗:牛霉菌毒素中毒:浅析

牛霉菌毒素中毒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常因采食了发霉变质的草料(青贮料)、酒糟、玉米、麦麸、豆粕、过期变质预混料等引起,已成为阻碍着牛产业发展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市肉牛产业的发展,养肉牛户逐年扩大数量,在养殖过程中,一部分养肉牛户由于饲喂肉牛没有掌握全面的科学养肉牛技术,而用发霉变质的草料(青贮料)、酒糟、玉米、麦麸、豆粕、过期变质预混料等喂牛,引发牛霉菌毒素中毒病,给肉牛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打击了肉牛养殖户养殖肉牛的积极性。笔者根据临床症状,综合辨证施治,用中兽医辨证论治方法,用自“加味黄连解毒散”合“加味茵陈蒿散”治疗,共收治牛霉菌毒素中毒病例73例,治愈69例,治愈率94.5%,有效 72例,有效率98.6%,在治疗的同时,开展培训了肉牛养殖户科学养肉牛技术189人次,提高了肉牛养殖技能,为肉牛养殖户挽回了经济损失,促进了我市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现予总结浅析如下,供肉牛养殖户及基层同仁们参考。

1.辨证施治

1.1临床辨证:牛霉菌毒素中毒,急性病例表现为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眼结膜潮红,鼻镜干燥或汗不成珠,口温稍高,口色红绛,舌苔黄腻,口津黏滑,口气恶臭,体温正常或偏高1℃左右,初期拉痢、后大便干结附有黏液或带血丝,小便短少色黄,脉象洪数。慢性病例表现为被毛粗乱无光,消瘦,眼结膜潮红或黄染,眼部泪痕,大便干燥腥臭,小便短少色黄,肢蹄肿胀跛行,喜食青草,厌食精料和干草,喜饮水而不急咽,严重者食欲、反刍停止,口舌黏膜溃烂,有的孕牛流产、产死胎或弱子,脉数无力,逐渐衰竭死亡。

辨证:毒邪内侵,首伤食道胃肠,胃肠机能紊乱,水谷草料腐熟消化失常,郁而化热,湿热料毒蕴积,熏蒸内扩,灼伤五脏六腑,属湿热内毒壅结证。

1.2治则;对应辨证结果,宜以清热解毒、保肝护肾、滋养胃肠为治则。拟方用“加味黄连解毒散”(黄连、黄柏、甘草、苍术各60g,黄芩50g,栀子35g,天花粉45g)合“加味茵陈蒿散”(茵陈100g,栀子、大黄、柴胡各45g,北沙参、麦冬各50g,滑石80g)等药物组成。

1.3.用法用量:将组方各中药原料剔除杂质,干燥、预粉碎,再用超微破壁技术精细粉碎,过300目孔筛,均匀混合,称量密封待用。使用时以温开水适量冲调,候温,啤酒瓶装药灌服。用量:犊牛(80-200kg)150-200 g/d,生长牛(200~500kg)200~300g/d,成年牛(500-800kg)300~400 g/d,分早、晚2次服用。轻症用药3~5 d,中度病例              用药5~7d,重症病例用药7~10 d。

2.病例介绍

2.1例1:2021年8月17日,麒麟区茨营镇吴官村王某肉牛养殖户的13头体重约400~500kg肉牛发病前来求诊。主诉:3d前牛场有6头牛减食、流涎,自己未引起重视,2d前所有牛只均出现相同症状,并有半数以上牛停食,经当地兽医治疗3 d,无效,来求诊。询问畜主及查验牛场养殖情况证实,牛场3个月来肉牛所食饲草以玉米秸秆、稻草和小作坊玉米酒糟为主,且有严重霉变,青料短缺。临床检查,证见13头牛体况较差,被毛逆立,精神不振,随机检查6头牛,体温39.0~39.5℃,鼻镜无汗,牵行出舍,四肢僵硬,食欲、反刍停止,瘤胃蠕动音微弱,口腔温热,嘴唇及舌体黏膜溃烂,抓舌检查时舌表层脱落,眼部有泪痕,眼结膜充血黄染,大便有黏液及血丝附着,气味腥臭,小便短少色黄,脉象洪数。诊断为霉菌毒素中毒,属湿热内毒壅结证。治疗:以清热解毒、保肝护肾、滋养胃肠为治则。药用自拟“加味黄连解毒散”合“加味茵陈蒿散”治疗,400g/d.头,分2次用温开水冲调,候温,啤酒瓶(免抓舌)灌服,连用5d。同时用 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口腔及舌体溃烂部,喷涂碘甘油气雾剂;用葡萄糖粉与电解多维粉按10:1比例混合,制成5%的水溶液,让牛饮服,连用3d。叮嘱该肉牛养殖户立即停喂所有发霉变质草料和酒糟,改喂新鲜青绿草料,少量补充优质精料。8月19日电话随访,除2头牛进食较少外,其余11头均已恢复采食,嘱其继续按方案用药。8月21日到场复诊,病牛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基本恢复,其症大减。仍用上述方案再服5d,用量300 g/d·头,继用碘甘油喷搽患处,连用5d。8月29日随访,13头牛食欲、反刍正常,体况恢复中。15d后再访,已痊愈。

2.2例2:2022年7月21日,麒麟区茨营镇团结村张某,因牛场全群发病求诊。主诉:自己牛场存栏肉牛29头,其中能繁母牛18头,架子牛11头,20d前陆续出现牛减食,精神较差,目前有15头牛食欲、反刍停止,14头食欲很少;10d来,已妊娠的18头母牛中有2头流产,2头足月产仔,其中1头死胎,1头弱子,弱子于生后5 d死亡。入场查看牛场所喂日粮,草料为发霉野山草,酒糟从酒厂购进,存放于用空心砖和水泥建成料池中,严重霉变,5d前仍在饲喂上年夏天购进的麦麸(发霉并起丝网),所喂玉米粉霉臭,,查看用于粉碎玉米粉的(包谷)玉米粒,30%左右的齿部发霉变黑。临床检查:先对流产及分娩母牛采颈静脉血,经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初筛(实验室复检,结果一致),排除布病。随机检查3头患牛,体温38.5℃,食欲、反刍停止,眼结膜充血,流泪,口腔有溃烂,鼻镜无汗,舌苔黄腻,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色黄。有食欲的牛喜食青绿草料,厌食干草和精料,喜饮水而不急咽,牛群体况消瘦。诊为霉菌毒素中毒,属湿热内毒壅结证。治疗仍以清热解毒、保肝护肾、滋养胃肠为治则。药用“加味黄连解毒散”合“加味茵陈蒿散”,300g/d·头,连续用药7d,口腔溃烂者喷涂碘甘油气雾剂,葡萄糖电解多维饮水方案同上。嘱其停止饲喂霉变草料、酒糟及精料,改喂新鲜青草料,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通风透气良好,每日按时给药,精细管理。7月28日复诊,仔细巡查,29头牛中除9头采食较少外,余症已消。改用中药“黄连解毒散”加“平加“平胃散”按 1:1 混合,300g/d.头,分2次内服,连用5d。8月3日随访,已痊愈。年底畜主电话告知,当时妊娠的14头母牛均已生产,所产牛犊生长正常,无损失。

3.防控

为促进养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养牛(场)户科学养牛技能,做好宣传、培训,防范牛霉菌毒素中毒病的发生,杜绝利用发霉变质的草料(青贮料)、酒糟、玉米、麦麸、豆粕、过期变质预混料等喂牲畜,在饲喂给草、料时做到严格检查,发现发霉变质的草、料立即去除。在堆放草、料时,要做好防雨、防水、防潮湿工作,确保草、料不发霉变质,加强草、料堆放和饲喂管理,有效防控该病发生,保障我市养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