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

宋乃河 

龙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龙江1611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机的推广,玉米的种植方式以及相应的种植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对提高玉米的产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的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多的治理方法,使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得到了很好地缓解,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对玉米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病虫害防治要点。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要点

引言: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某些地区的气候条件比较特殊,单纯依赖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盲目地扩大种植面积,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玉米在生长周期内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从而降低了其产量和品质。在实践中,种植者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新的栽培技术,为玉米的生长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提高玉米的种植水平,从而使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切实地保障。

一、玉米栽培区的选择

1.种植区的选定

选择适宜的种植区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前提,而肥力是提高玉米品质的关键。在我国,玉米主要分布在山地、低洼地带及大部分平原地带,具有较好的生长发育条件。

2.整地

当农民选定了玉米栽培区后,要进行整地,适时地进行翻土和松土,提高土壤的柔软度和平整度,把地表上或者是浅埋的腐烂植物、枯枝、落叶等作为地力的源泉,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天然的肥力。此外,农户在进行翻土、松土后,要及时进行灌溉,以保证土壤中的含水量,避免因土壤含水量过高而导致植物的缺水。

二、玉米栽培技术

1.合理选用种植方式

(1)高产栽培

高产栽培对玉米增产效果明显,能有效地提高幼苗存活率。采用高产栽培应立足于玉米的实际生长环境,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采用高产栽培,可以提高作物存活率,实现高产。对生产环境的需求主要是土壤及水的质量。

(2)密集栽培

密集栽培是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中广泛采用的一种密植模式,但由于不同品种间的密植密度差异较大,且无明确的行距限制。针对这一问题,农户需要在不同的田块进行不同密度的大田试验,并在收割后对各小区进行统计,为来年的玉米品种间的种植间隔提供经验资料。

(3)机械化栽培

机械化栽培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节省劳力和资金。在机器正常工作状态下,机械栽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因人为操作而造成的播种错误。机械化栽培对农户的机械操作技术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按有关作业规范进行作业,才能达到机械化栽培的目的。

2.品种筛选阶段

在玉米播种过程中,籽粒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玉米的采收效果。所以,在对玉米品种的选择上,应首先考虑当地的湿度、气温、降雨量、土壤组成等多种因子。由于全国各地区的种植条件存在差异,从而造成了玉米品种间的差异。在选择好该区域内的品种后,要对玉米种子进行精选,及时剔除干瘪、腐烂、破损的种子,避免混入到饱满的籽粒中,从而影响整个玉米的产量。另外,农民在播种之前,要将种子进行彻底地烘干,晚上要做好相关的防潮工作,确保种子的干燥度,不会影响到种子的品质。

3.幼苗阶段

在玉米播种后一定时期内,农民应适量施用磷肥,以培育幼苗。农户应加强对玉米幼苗的精细管理,确保幼苗健康成长。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无缺苗、缺苗的情况,一经发现应立即进行补种。在施用肥料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肥料的用量,不要过量地施用化肥,否则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影响植物的生长。

4.玉米穗阶段

玉米苗期对化肥的需求量很大,这个时候,玉米穗的作用就是给玉米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农民在播种前应注意浇水时间,及时给玉米浇水,并确保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

此外,玉米穗期杂草丛生,将部分营养物质从土壤中抽走,减少了对水分、营养的供给,造成作物生长发育中营养物质匮乏的问题。为防止杂草与土壤养分竞争,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农户应对田间杂草进行除草。在抽穗前,可以施用一定数量的氮肥,以减轻土壤肥力不足,为玉米提供养分。

5.花粒阶段

玉米在经历了穗部发育之后,就是开花结粒的关键时期。在花粒过程中,农民要经常浇水,定量施肥,既要确保土壤的水分充足,又要确保玉米能吸收到充足的微量元素和一定程度的氮肥、磷肥、钾肥等,既能保证养分供给,又能确保玉米的品质。施用磷肥能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提高其呼吸能力;施氮能加速植株的新陈代谢,并对植株进行高效调控。

另外,在花粒初期,要根据玉米的实际生长情况,适时地给予第二次灌溉和追氮。二次灌溉时要及时补水,以确保玉米对水的吸收和供给,但不能用大水漫灌,因为水太多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在追施的时候,要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以及玉米品种的特点,适时地进行施肥,避免由于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过低,导致营养条断裂而不能持续生长。

三、玉米病虫害防治方式

为了保证玉米的健康成长,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要使玉米获得高产、优质,除应注意栽培技术的各个环节外,还应加强对作物病虫害的管理。其防治方法可分为3大类,即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1.化学防治

建议农民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多功能包衣,以保持其良好的状态。苗期可适当使用杀虫剂进行病虫害控制。若玉米在生育期发生了螺旋纹、斑纹等病虫害时,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水进行混合,对玉米进行喷雾;在玉米生育期,如果发现了小蠹虫,可以使用醋酸铝可湿性粉剂,对玉米进行喷洒。

2.物理防治

在玉米的种植和生产中,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防治和管理,极易引起病虫害,从而对玉米的正常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物理防治是指通过对玉米生产中温度、湿度等特定环境因素进行有效地防治。所以,农民在种植玉米之前,必须要结合以往的种植经验,弄清楚当地玉米生产中经常会出现的病虫害类型及规律,以便在实际生产中能够借鉴这一点,改进过去造成病虫害的不正确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科学地控制。

3.生物防治

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控制害虫的方式。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主要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

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合理的绿色防治。一方面,可以通过天敌进行控制,比如,如果有了玉米螟,就可以用蜜蜂来控制,如果有了沙蚕,就可以用青蛙和鸟来控制。另外,也可采用生防药剂,如利用球孢白僵菌进行害虫的防治。

从目前对害虫控制的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来看,应更多地关注生物防治。为此,有关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其正面作用及具体措施的宣传,以扩大其在农户中的应用范围。比如,农业部门可以运用新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农业网站宣传等方式,将生物防治的有关信息发布并上传到手机上,让广大农民能够方便地在手机上浏览和理解。

四、结语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需要对玉米的种植方式进行改进,通过对玉米的种植和栽培技术进行改进和运用,将玉米的栽培处理工作做好,同时结合病虫害的防控措施,提高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从而使玉米的质量和收入得到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银娟.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措施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7,34(2):65-65.

[2]王双全,谢谦.七种杀菌剂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效果[J].南方农业,2018,12(2):13-14.

[3]刘西洋.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措施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12):164-164.

[4]吴学建.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措施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2):65-65.

[5]卢建锵.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0,38(2):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