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突出心理问题及防治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1
/ 2

中学生突出心理问题及防治对策

周宇琦

大连市第五中学116021

摘要:心理健康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其学业、人际关系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心理健康与个人的幸福感、成就感息息相关,是衡量个体是否能够良好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我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期望以及自我认知等因素,都可能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深入了解其现状及成因,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日益凸显。在学业压力方面,考试成绩、升学率、就业率等压力,使得中学生们不得不熬夜学习,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在人际关系方面,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许多中学生面临着人际交往困难的问题。在自我认同方面,中学生们面临着自我认知不足、自我定位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成因

1.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中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老师、学校等各方面都对学生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学生为了不辜负这些期望,往往会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源于担心成绩不好而无法升入好的学校,也可能因为害怕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而产生焦虑心理。过度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

2.人际关系问题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独立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同时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然而,由于家庭教育、个人性格等多方面因素,许多学生面临着人际关系问题。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教育的不足,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或者因为个人性格过于内向、害羞,导致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出现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

3.自我认同困惑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追求也越来越强烈。然而,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许多学生对自我认同产生了困惑。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例如学习成绩不理想、缺乏自信、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自我认同。为了让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许多中学生开始关注自我价值的问题。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外貌、能力等方面的不满意而自卑,甚至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

二、心里问题防治思路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家庭、学校和学生等多个方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家庭、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构建出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解决体系,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这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课堂,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同时,社会也应该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社会各界应该携手共进,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三、心理问题防治对策

1.家校协作

(1)优化生活环境: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应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生活环境,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应当充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榜样。在学校环境中,老师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

(2)优化学习环境:在现代社会,学校应积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在减轻学生学习焦虑的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2.家校协同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二者应当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同时,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自我认同困惑的根源在于价值观的不明确。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学校和家庭应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和能力,应该珍惜并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过度关注自己的不足。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提高自我认知和规划能力。

5.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

面对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至关重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应对策略的教育,如情绪调节、压力管理等。同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也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性和责任感。

6.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至关重要。学校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同时,应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跟踪,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家庭也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四、迭代优化: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解决体系

通过实践和反思,我们不断优化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解决体系,为学生创设更为积极、健康的学习经历。家校协同模式的优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实践和反思中,我们可以不断调整家校协同的模式,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家长的期望。同时,通过提升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形成家校合力,有效预防和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和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家长。只有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家校协同模式的优化,为学生创设更为积极、健康的学习经历。

总结: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在当今社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和自我认同困惑等突出问题,常常让中学生们感到无助和焦虑。因此,我们应该构建出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解决体系,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并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辅导活动。家庭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身心健康的成长我们要一起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凌小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J].安徽:科教文汇杂志社,2019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Z].北京,2021

[3]安杰拉·达克沃思.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4]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5]张明、刘晓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沈德力、傅安球: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7]左凤鸣.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导学,2020

[8]周茹,邹雨含:家校共育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

[9]朱吉祥:浅析家校合作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讨[J].好家长,2019

[10]颜刚威:从家校合作模式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林区教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