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2
/ 1

道路桥梁工程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研究

刘小丹

230722198401300027

摘要:预应力张拉施工作为桥梁工程的重要施工环节,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由于桥梁建设工程具有复合性的特点,桥梁主体结构是桥梁的主要组成部分。采用预应力张拉技术可以控制桥梁对其使用条件变化的适应性,减轻桥梁部分的重量,使桥梁的承载能力得到加强,需要进行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研究

引言

桥梁工程与现代民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构建新时代庞大的交通网络,是桥梁工程的实用价值。在桥梁的建设中,主体部分的重量将会影响到其他结构部分的具体构成,预应力拉张技术的使用能够为桥梁的使用变化状况进行适应性控制。所以建筑企业要尤为重视对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要点的管理,遵循客观的管理要求开展具体工作。

1. 道路桥梁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

1.1 受弯构件中的应用

由于碳纤维有较高的强度,所以在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是,经常会加入碳纤维篇,这样在混凝土本身中会存在压应变和拉应变,在压力的影响下,就会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压应变,从而就提高了受弯构件的承载力。

1.2 工程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为了保证道路桥梁的结构性能,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道桥采取一些加固措施,提高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并且还要应用一定的卸载措施,减少在道路桥梁加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所具备的初始应变。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在道路桥梁构件上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在受压区域产生拉应力,受拉区产生压应力,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小构件的压应变和拉应变,并且也可以有效的加固钢筋应力,能够从分发挥钢筋的加固作用。

2.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张拉技术应用中问题分析

2.1 预留管道的顺直程度不足

管道的预留是为了桥梁工程的在未来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使用中桥梁所需拉伸力的变化留出发展空间。如果管道的预留顺直不足,将会影响到其适应变化的能力。预应力结构的设置,本身就是为了拓展桥梁使用的环境范围,增长桥梁的寿命。预应力设施不能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使用,桥梁的环境适应力下降,有可能带来危险的状况。

2.2 波纹管处的堵塞

在进行水泥浇筑的程序之后,预应力的相关设置需要在其后进行。波纹管的堵塞将会对于预应力设置带来困扰。因此,在水泥的浇筑过程中需要对于这一问题进行特别的关注,以保证预应力相关装置施工的顺利性。

2.3 预应力的核算误差

在预应力设备进行建设之前,需要就预应力的核算工作进行检验。在施工中,预应力的核算误差将会给施工带来隐患,于此同时,在误差较大的状况下,预应力的设置将会完全丧失其本来的功能,造成工程的建设资金浪费,无法正式的投入使用。

3. 道路桥梁预应力施工工艺应用分析

3.1 下料处理工艺应用

在结束张拉工序前,需要灌浆于锚垫板和钢管中,以便形成粘结段,促使预应力筋得到固定。此外,在预应力筋下料过程中,对粘结段部位的钢绞线进行干净的清洗,去除PE层和油脂。施工人员需要对粘结段的长度和位置进行控制,在穿束钢筋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绞线下垂带来的影响充分考虑,还需要将张拉伸长带来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

3.2 穿索工艺应用

要严格控制道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过程中预应力筋的长度,保证不小于150米,施工人员往往会通过墩顶导向槽以及以及跨中转向位置来进行穿索施工,在穿索工作开始前,需要分别编号施工所需的钢绞线﹑锚板孔以及密封盖小的孔,只有利用单束穿索的方法来穿索12根钢绞线,结合钢绞线的位置,将相应的限制措施给应用进来,避免有钢绞线缠绕问题的出现。

3.3 压浆施工工艺应用

在道路桥梁预应力施工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序就是压浆施工,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按照一比一的模型试验之后方可以进行。一般完成了张拉施工之后的一天之内,需要开始压浆施工工序,只有将手动压浆机应用过来,方可以对压浆的均匀稳定性和压浆的压力适度给有效控制,促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效果得到保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期间,通过对预应力张拉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发挥其价值,能够延长道路使用时间,减少车辆对工程损伤。我们应该事先做好施工准备以及检测安排,确保所有方面就绪到位,提升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效果。并掌握相应施工流程和施工技术要点,实现对技术科学合理运用,提升道路交通工程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覃俊.浅谈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6):63.

[2]苑学胜.对公路桥梁工程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探讨[J].科技信息,2014,(9):191.

[3]钟伟兵.桥梁工程中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J].交通世界,2020,27,(20):132-133.

[4]杨秀军.路基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低碳世界,2017,(18):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