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读写转换的建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2

小学古诗文读写转换的建构

周蕊蕊

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马头小学 221134

摘要:古诗文教学和创意读写是可以相融结合的。教师巧妙设计恰当的读写活动,让学生想象诗画、感悟诗理、了解诗史、抒发诗情等,从而提升学生想象、探究、创新、写作等语文素养,实现把“诗”变成“文”的教学重叠。

关键词:古诗文;读写转换;创意读写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历经千百年至今仍广为流传,自身魅力无比,其内涵丰富,字字珠玑,寓意深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系统的知识结构,有效的技能要点,公正的课程考核等,均指向阅读、写作、语言技能、语文素养等能力的发展。因此古诗文阅读不仅要求学生能理解、背诵、赏析古诗文,还要提升学生的想象、探究、创新、读写能力等。反观目前古诗文教学仍存在着读、背、译……读写分离的状态。如何在古诗教学中融入创造性的写作,让古诗文课堂教学更加灵动,充满魅力,焕发活力,这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的课题。

一、吟咏诵读,以读促写

曹明海在《语文陶冶性教学论》一书中提到,“中国的诗歌富有音乐美,四声的抑扬顿挫、联绵词的回环响亮、叠声词的声情并茂、对偶句的节奏和谐、压韵的朗朗上口,这都构成了诗歌的声调美、节奏美和押韵美。”古诗词的独特韵味,从吟咏诵读开始。

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情自悟。诵读古诗的方式很多:群读、对读、领读、自读;默读、诵读、吟唱等。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诗人情感,在读中领悟诗歌蕴味,在读中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熟读成诵,熟能生巧,熟能妙笔生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这是苏轼的悲凉孤寂,借明月和美洒表达自己思念孤独之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唐后主李煜的悲哀惆怅,此词是作者绝笔,生命的绝唱,曲折回环的愁思贯穿始终。“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李白的豪迈坚毅,即使前行道路坎坷崎岖,也要笃定前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壮士豪情,火热的革命情怀,昂扬的无畏精神!

一首首精典佳作,一曲曲千古绝唱,无不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教师引导学生有效的诵读、吟咏、咀嚼、品味,不仅增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还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写作自是思如泉涌,信手拈来。

二、想象画面,创新补白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真可谓是字字珠玑,短短的几行字浓缩着绚丽的色彩、美丽的画面、细腻的情感……如,《忆江南》其一,这首诗从“江花、江水……”想象出姹紫嫣红、风景旖旎的江南春天。春光浪漫,江水如蓝,红花似火,同学们还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这样迷人的江南,真是让人留恋啊!“能不忆江南?”这句反句句真切地表达了什么?(作者对江南的赞叹和思念)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并描写出美丽的江南美景。又如,《江上渔者》这首诗是诗人的亲身经历,当时诗人在酒楼里喝酒,目睹酒楼里南来北往的人都在赞叹鲈鱼的肉嫩味鲜,可有谁曾注意到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叶小船在风急浪高中时隐时现,渔民们为了生活冒着生命危险,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同情。想像渔民如何搏击风浪,如何驾驭小船,为何又不顾生命危险捕鱼……这样展开联想,诗中的画面感、真实感历历在目。

三、洞彻事理,抛砖引玉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哲理古诗词深沉隽永,洞彻事理,蕴含哲理,诗中更是运用了暗喻、象征、比拟等模糊含蓄的写法来说明道理。教师如何寻找一条捷径,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体会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三条主线——诗中理,理中情,情中趣,这样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佳作,语浅意深,以物寓理。

教学片断:

师:这首诗描写了庐山千姿百态,景中却蕴含着一个道理。你能找到吗?想一想,你有什么启发?

师:是啊,诗人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是局部,要认清事物的本质真相,必须客观全面地观察分析。

师:苏轼豁达洒脱,性情率真,笔锋豪放,这首诗深入浅出,即景就理,因此流传千古。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哲学家,做一个生活达人,选择你喜欢的成语或诗句,写出你的感悟:

1.铁杵磨成针;

2.有志者者事竟成;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文白互译,想象填补文白,创意读写等,提升小古文的教学实效,不仅传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还学会明辨是非善恶,了解生活真相。如《两小儿辩日》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学无止境;善于观察,不能片面看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好问……教师把握运用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文本特点,课堂巧妙穿插情景剧教学,学生对小古文的内容、寓意充分理解后,抛砖引玉,鼓励学生选择话题创意写作,畅谈对学习、人生、自然的真性情真感受。

四、走近诗人,回溯历史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源泉,它不仅蕴藏着古人的智慧、胸怀、情感、品质,更是记录着历史的印记,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如《示儿》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时创作的,当时他已八十五岁高龄,弥留之际他想到的是国土尚不完整,还遭受着金兵铁蹄的贱踏,人民流离失所……教师在教学时应以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充分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强化学生的爱国之志,并鼓励学生记录下这段屈辱难忘的历史,缅怀这位爱国诗人。

跨越时空,走近诗人,走进历史。教师结合多媒体技术,推波助澜,引领学生想象、补白、润饰,还原回溯历史,把凝练深幽的古诗词演泽成感人至深的历史小故事,不仅让学生深入领会文本的内涵,还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行文水平。

教师要根据古诗词文本特质,从学生认知规律入手,紧扣文本的韵律美、画面感、哲理性、历史线、情感美、拓展性等,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将创意读写融入古诗词教学策略中,将古诗教学和创意读写巧妙结合,把“诗”变成“文”,实现小学古诗文的读写转换,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梅艳.让创意读写打开古诗教学的另一扇窗[J].教学月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