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3种评定方法在常规生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3

探讨3种评定方法在常规生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中的应用价值

郭连霞,李瑾,田冰(通讯作者)

聊城市人民医院 252000

【摘要】目的:统计分析常规生化检验不确定度测量中,3种评定方法的结果和作用。方法:研究选取检验科生化室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的80例生化检验病例为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生化检验,并经3种评定不确定度,统计分析各项指标检验结果及不确定度差异。结果:3种方法的生化检验指标不确定度测量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AACB法用于常规生化检验不确定度测量的结果最为准确可靠,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生化检验;不确定度;自上而下法;AACB法;国内文献法

    测量不确定度代表着表征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也是一项与测量结果直接相关的测量质量的定量评估参数。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其在广大基层医疗单位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而这一设备与相应技术的应用也直接提升了生化检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且能够最大限度节约人力成本,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涉及仪器、配套试剂以及校准品等相应内容,属于一个系统性的检测方式,因而其检验结果也会直接受到检测系统各项因素的影响,其中就涉及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1]。相关研究证实[2],操作人员、生物变异、校准品、检测设备、试剂和基质效应等都是不确定度测量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都对不同方法的生化检验不确定度检测方法及结果进行了论述分析。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的80例生化检验病例为基础,对3种评定方法在常规生化检验测量不确定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论述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数据资料

    研究选取检验科生化室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的80例生化检验病例为观察对象,男34例,女46例,年龄范围由5-80岁不等,均值(45.23±6.33)岁,受访者均对临床研究知情认可,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本研究所用仪器设备包括:Beckman Coulter AU580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配套质控品、校准品和实验试剂,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的EQA检测样本。实施流程:结合实验室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中的相关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调整,加强相关仪器和试剂的日常保养维护与质量管理,相关执行依据为实验室SOP文件,测量过程与患者样本一致以同等条件检测。全部受访者均采集5ml空腹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留取上层血清开展生化检验,检验前需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强化室内质控措施,分别结合自上而下法(CV2Bias+CV2B)、AACB法(CV2cal+CV2B)、国内文献法(CV2Bias+CV2B+CV2W)开展3次检验,计算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1.3 观察指标

①经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glucose,Glu)、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等指标;②经尿酸酶比色法检测尿酸(uric acid,UA)等指标;③经双缩终点法检测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等指标;④经速率法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加以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率(%) 表示,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应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若<0.05则代表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生化检验指标3中方法的不确定度测量比较

    常规生化指标的检验结果、标准差、批内CV及3中方法测量的不确定度数据,如表1所示。

常规生化检验指标3中方法的不确定度测量比较[x±s]

生化指标

检验值

标准差

批内CV(%)

不确定度(%)

自上而下法  AACB法  国内文献法

Glu(mmol/L)

7.09±1.14

0.12

2.05

3.47

2.57

3.52

Cr(mmol/L)

129.00±12.66

6.03

4.68

2.46

2.23

2.65

BUN (mmol/L)

7.64±1.22

0.37

4.61

5.71

5.44

5.86

UA(mmol/L)

286.12±23.23

19.54

6.87

3.94

3.22

4.14

K(mmol/L)

4.23±0.55

0.06

1.21

1.92

1.56

1.92

Na(mmol/L)

142.09±14.66

0.96

0.68

1.68

1.12

1.68

CI(mmol/L)

109.20±23.21

1.47

1.32

1.65

1.34

1.66

TP(g/L)

59.15±2.88

0.88

1.48

3.15

2.73

3.39

GGT(U/L)

43.70±10.04

3.19

7.08

3.05

3.28

3.23

ALP(U/L)

186.19±11.21

7.68

4.09

8.76

8.10

8.84

ALT(U/L)

39.02±4.34

2.46

6.39

4.48

4.66

4.86

AST(U/L)

35.99±6.52

2.15

5.87

3.35

2.75

3.55

2.2 3种评定方法的不确定度测定结果

    不确定度检测数据分析证实,3种方法的生化检验指标不确定度测量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  3种评定方法的不确定度测定结果[x±s]

方法

例数(n)

不确定度均值

自上而下法

80

3.69±0.73

AACB法

80

3.19±0.62

国内文献法

80

3.69±0.68

3 讨论

常规生化检验是多种疾病临床检查与诊断的主要依据,有利于临床医师对疾病类型做出鉴别,并判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参考相关指标检验结果,也能够对相应的治疗方案做出针对性选择[3]。为了进一步提升常规生化检验指标测定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临床上通常倾向于对决定限及生物参考值、报告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尽管这一方法可提升常规生化检验指标值的精确性,但是,临床决定限与生物参考值并未被纳入测量值、真值与统计值范畴内,这就可能造成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误差,进而会对疾病的临床诊治造成不良影响,并增加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的风险[4]。不确定度测量是计量科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是在误差理论基础上的发展,不确定度测量结果并不会受到重复条件下测量值大小与结果的影响,但会受到检测仪器设备、方法以及测量流程、数据处理技术和测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5]。测量不确定度作为一项检验结果准确性评估的关键性参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评估与检验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流程的规范性,并能够直观地体现出各个检测项目的结果精确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价值日渐突出,因而其评估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展[6]。从以往的实践结果来看[7],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精确度会直接受到样本运输、样本稀释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因素的影响。由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出发,可以将其影响因素分成分析前因素、分析后因素两个维度,且不同因素都会对最终指标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不确定度分为下述几个类型:一是相对不确定度,即不确定度除以被进行测量的结果;二是标准不确定度指的是标准偏差相应的不确定度[8];三是A类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分析法为依据测定处的标准不确定度,这一方法就叫做A类评定,其中涉及批间、批内、偏倚等方式;四是B类标准不确定度,不结合统计分析法,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开展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这一方法就叫做B类评定,其中涉及试剂生产企业提供的既往测量数据资料、实验室信息、技术参数和校准证书等[9];五是包含因子,指的是扩展不确定度测量过程中,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相乘的因子;六是扩展不确定度,指的是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在该区间内最大限度纳入被测量值;七是合成不确定度,如果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涉及很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则以方和根所获得的不确定度为标准[10]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工作可以分为下述几个流程,包括:首先是规定被测量,也就是确定被测量及其与被测量相关输入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是鉴别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指的是对潜在影响评估结果的因素进行最大限度的分析和罗列,样本采样、试剂保存和运输、实验室环境、设备校准、人员操作以及其他质量影响因素等都是常见的来源;最后是量化不确定度的分量,以标准差为基础,对所有潜在的不确定分度进行量化分析,借助方与根的规则开展合成操作,产生合成标准不确定度,随后,结合置信水平以及相关包含因子,计算分析扩展不确定度[11]

不确定度来源包括下述几个方面:一是被测量的定义完善程度较差;二是被测量定义的复现程度较差;三是缺乏对于测量环境影响因素的认知,或者是测量环境不合格;四是取样代表性不足,即测量过程中所选标本代表性较差,无法完全取代被测量;五是测量标准、参考物质的值具有可变性;六是操作人员因素影响了仪器设备信号的读取;七是操作人员自身不具备分辨仪器参数的能力;八是在测量流程及测量方法中融入了一些假设因素,并可能影响测量结果;九是在完全相同的状态和内外部条件下,对结果进行反复检测所产生的变异性。上文所述的各项不确定度来源,有些是独立因素,有些存在互相影响和关联性[12,13]

本次研究以Beckman Coulter AU580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基础,对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不同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论述分析,选用指标涉及葡萄糖、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血清总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结果证实,自上而下法和国内文献法在常规生化检验不确定度测量中的均值相对较高,而AACB法的不确定度均值相对较低,但3种方法的生化检验指标不确定度测量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尽管常规生化检验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但不同检验项目之间的因素差异性也较为突出,可结合具体指标特征选择相应的评定方法,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与精确度。

    综上所述,在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准确性分析过程中,应用不确定度测量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常规生化检验过程的规范性以及结果的精确度,分析其检验质量,参考扩展不确定度,可保证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波.对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3):281-282.

[2]朱红菊,蒋凌雁,杨景滟.评估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及探讨其在临床检验中的价值分析[J].保健文汇,2021,22(5):286-288.

[3]刘汉斌.临床生化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20(5):48.

[4]姚振宇.不确定度测量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1):121-122.

[5]朱骥.评估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及探讨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2):303-304.

[6]董永康.临床生化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18):68.

[7]李伟.生化检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意义评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5):20-21.

[8]高剑.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47):16.

[9]封婕,石慧,陈伟,等.基层临床检验实验室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生化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4):102-105.

[10]何喜娣.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及其应用研究[J].健康忠告,2022,16(2):106-108.

[11]靳星,马蓉.临床生化检验应用测量不确定度的效果分析[J].健康之友,2021(7):25.

[12]张晓红,刘向祎,文江平,等.利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数据评估临床生化检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5):457-462.

[13]汪旭强,方洁芸.Nordertest准则评价13项生化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