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定培,“外塑”转“内修”——宝安区“研训评”一体化班主任研修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3

以需定培,“外塑”转“内修”——宝安区“研训评”一体化班主任研修的实践与思考

牛爽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  518100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领者,在学生的素养发展中,在学校教育中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班主任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要求,深圳市宝安区把班主任队伍建设纳入中小学德育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在实践中创新班主任队伍梯度建设。在对于青年班主任的培养中,从青年班主任的发展需求角度出发,形成了“研训评”一体化班主任研修模式,建构了“研以导思、训以提能、评以蓄力”的长效体系。这一模式符合班主任的成长规律,激发了班主任的发展内驱力,促进了班主任的自主发展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提升。

一.创新理念,“外塑”转“内修”

“一个鸡蛋从外到内打破是食物,从内到外打破是生命。”事物发展规律表明内部力量才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能否实现真正的成长,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内部动力。

近年来,关于班主任发展的研究逐渐从“外塑”转向“内修”。“外塑”是从组织建立和制度设置角度出发,从外部推动发展,关注班主任发展的专业化层面;而“内修”是从满足班主任需求角度出发,关注的是其自身的发展意愿、情感和内部动力。班主任发展从关注“外塑”到关注“内修”是必然趋势。面对新时代学生德育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仅依靠外部力量的驱动是不够的,只有激发班主任自身的发展内驱力,形成内生动力源,班主任“自主的、主动的、持续的”成长和发展才能实现。

宝安区班主任研修的设计与实施是对“外塑”转“内修”的践行。这不仅是方式的转变,更是理念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是在教师主体内在动机的激发下,通过自身的主体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关注“外塑”的教师研修,让教师始终处于“被塑造”的状态之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个体的实际需要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研修效率也不高。教师的发展动力根植于教师的内心世界,需要激活个体发展的内部动力与活力,实现“我要发展”。我们的研修必须要走教师发展的内修之路。

二.创新路径,以需定培

为了解当前青年班主任发展状况,我们发起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测查班主任个体对自身发展的感知,对青年班主任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凝练有效典型实践,为改善研修机制提供证据支撑。调查对象为宝安区十个校区35岁以下在职青年班主任。问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信息;二是态度与满意度;三是发展现状。结果显示,青年班主任在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发展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一)青年班主任发展现状

在发展意愿调查中,31.3%的班主任选择“非常想,迫切想提高”,48.7%选择“很想,但不着急,慢慢来”。可见青年班主任本身是有较为强的发展意愿的。在研修满意度调查中,32.6%的青年教师认为“比较满意”28.1%的青年教师认为“一般”,只有17.4%的班主任选择“非常满意”。可见青年班主任对于研修整体满意度不高。

    青年班主任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成就感低。在回报与预期匹配度调查中,46.1%的青年班主任选择“职业成就感低,回报与预期不相符”,只有11%选择“有职业成就感,回报与预期基本相符”。当现实回报与期望目标之间存在较大落差,个人价值难以实现时,班主任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引发个人成就感低的“症状”。

         e8e58c76f23397914c081b08e0d94c0

图1青年班主任发展意愿              图2对以往班主任研修的满意度

(二)青年班主任发展需求

基于调查数据分析,结合班主任访谈结果,我们对青年班主任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除了基本物质需要外,班主任还有强烈的学习与发展需求、自主与成就需求等高层次需求。青年班主任在发展中以下需求较为突出:一,胜任需求,青年班主任有着强烈的胜任需求,需要掌握带班育人技巧方法,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顺利完成工作。二、成就需求。访谈中部分班主任表示,虽然一直忙忙碌碌,收获却不大,没有得到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的认同。这使得班主任自我效能感降低,发展意愿下降。三、自主创新需求。青年班主任以九零后居多,他们的工作表现出明显的独特性、创造性、自主性。访谈发现,青年班主任希望在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中,能由发挥创造性、自主开展教育活动的空间。四、自我实现需求。需求调查中,57.6%的班主任选择“学生、家长的尊重与爱戴”,41.1%的班主任选择了“教师职称和班主任职级评选”。可见,除了基本物质需求外,班主任有着较高的自我实现需求和价值需求。

81e4994836ee8ea94fbadf07a337dff  eb96dd0f100607c79885f3eaed38a73

图3 青年班主任认可的研修方式         图4 能促进班主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我们的研修是基于调查结果的,依据青年班主任的发展现状,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开发研修课程,整合资源,建立机制,构建“研训评”一体化班主任研修模型,开展研修。需求角度下的研修,将以往的“以培定学”的被动学习,转化成“以需定培”的主动探索,满足班主任发展需求,激发班主任发展内驱力,引导班主任学员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协同成长。

三.创新模式,“研训评”一体化

以往的班主任培训存在着碎片化的弊端,研究与训练割裂开来,实践转化率不高,内容缺乏系统性。宝安区的班主任研修,以满足青年班主任需求为出发点,以学习共同体为组织样态,通过研修课程的开发、研修模型的建构和一体化研修的开展,使研究、训练、评价三者密切结合,形成目标一致、环节衔接、活动一体的新发展路径,提升班主任带班育人能力,促进班主任自主、持续的发展。

 

 

 

 

 

 

图5 研训评一体化班主任研修建构思路

(一)组建“协同共生”式教研共同体

组建班主任研修共同体,即教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首先,共同体有着共同的发展愿景和共享式领导的组织形式,以分享和合作为主要特征,是“协同共生式”的生态场域。研修共同体由多个研修小组组成,每个研修小组均采用“1+1+10”的组织结构,即1位专家导师领衔,1位班主任带头人组织,10位班主任学员共同学习。共同体为大家提供交流学习的场域,班主任学员围绕学习需求和实际问题,扩大专业交往,共享经验、协同合作、共同发展。

此外,共同体是一个柔性组织,不仅是“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团队,更是一个为大家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的“班主任之家”。在这里,班主任学员不仅是专业伙伴,更是一个个完整的“人”。除了专业交流,共同体还开展聚餐,团建等活动,学员和导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建立情感联结,排解压力,安抚情绪,获得心理支持,增进归属感、认同感和职业信念感。

(二)开发“项目统领”式研修课程

根据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的考查内容,开发“项目统领式”的系统课程。研修课程包含教育理论知识、班级建设、学生辅导、班会设计与开展四大项目。以项目为统领,在共同体内组织开展“研训合一、理实结合”的研修活动。

项目

课程内容

学习方式

评价方式

教育理

论知识

1)教育心理学

2)教育理论

3)教育热点

4)教育政策法规

线上/线下专题讲座;

自主阅读;

课题指导;

专项考核:

教育理论知识测试

成果展示:

阅读分享会

班级规划与建设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3)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4)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观摩访学;

专家指导;

班主任沙龙;

行动案例研究;

专项考核:

班级文化建设评比

成果展示:

特色班级建设汇报

学生辅导与教育

1)学生心理辅导

2)班级团体辅导

3)家庭教育指导

4)后进生转化与教育

专题讲座;

情境模拟;

班主任沙龙;

班主任团辅;

个体案例研究;

专项考核:

学生心理个案报告

成果展示:

学生个案辅导

班会设计

与开展

1)系统班会设计

2)创新班会设计开展

3)微班会的设计开展

4)基于项目化学习班会设计与开展

课堂观摩;

课例研讨;

班主任沙龙;

班会“三课”(评优课、展示课、说课);

专项考核:

课例报告/同课异构

成果展示:

精品班会展示课

创新班会课例

表:项目统领的班主任研修课程内容(部分)

(三) 开展“研训评”一体化研修

1.研:问题导向,集群教研

“研”指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集群式研修。主体活动为:问题诊断和集群教研。具体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问题呈现。先开展“头脑风暴”,依据课程的项目主题,抓住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关键事件和有价值的困惑,完成问题采集与汇总。然后,对问题进行排序。将大家呈现出来的问题依据重要性与可行性排序,找到具备普遍行、适合研究的问题。第二步,问题诊断。通过“三诊”(互诊+共诊+引诊)分析问题。“三诊”中,同伴诊断,即同伴评价与观点分享;团队共诊,即团队共研与思想碰撞;专家引诊,即专家导师给出深度解读和专业支持。第三步,集群教研。共同体学员在“三诊”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集群式教研,如研讨、班主任沙龙、群体阅读等,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共同形成解决方案。

在“研”的模块,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和班主任解决问题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班主任将课程项目对应的的困惑呈现出来,共同体成员对问题“把脉”、“会诊”,展开问题导向的交流与探索,在思维碰撞中打开思路、启迪智慧,形成解决计划和方案。“研”为班主任解决真实问题、顺利带班育人提供了保障,能满足青年班主任的岗位胜任需求。

2.训:任务驱动、自主实践

“训”指的任务驱动下的实践活动。主体活动为:自主实践和复盘反思。在“研”的板块中,班主任学员已经整理了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并且经过集群研讨形成了解决方案。在“训”的模块中,班主任学员需要实施在“研”的活动中形成的方案,解决具体问题。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任务选择。选择最感兴趣的,或者最亟待解决的任务作为自己的实践方向,同一任务的班主任组建小分队。第二步,自主实践。班主任学员充分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自主实践,完成任务。自己完成任务的同时,通过同伴探讨、跟班学习、课堂观摩等形式了解其它学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开展行动研究。第三步,复盘反思。小分队内成员结合任务实践,说出自己的体会,同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和复盘,通过成员间的对话和协作,反思提升,推动进步。

在“训”的过程中,共同体成员以问题解决、完成任务为主线,以项目带动任务,以任务带动实践,以实践提高带班育人能力水平。“训”对应的需求是班主任的成就需求和自主创新需求。一方面,班主任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技能,掌握方法,获得成功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继续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尽可能给赋予班主任更大的教育自主权,鼓励班主任创新手段与方法,用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完成规定任务,使班主任学员由“被培训”转变为“主动探究”。

3.评:发展导向,多元激励

“评”指的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对班主任进行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专项考核,对表现积极或成果突出的班主任及时予以物质奖励和表彰。同时,搭建丰富平台,为青年班主任展现自身才华、共享研究成果创设机遇。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各类班主任比赛、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德育课题申报等多种方式激发班主任的发展内动力。激励理论表明,满足人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评”着眼于发展性,凸显对班主任的激励、导向和调节作用,指向对班主任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和价值感提升为终极目的。

 

 

 

 

 

 

 

 

 

 

     图6:“研训评”一体化班主任研修模型

四.成效与反思

(一)“研训评”一体化班主任研修的成效

从实效层面来看,宝安区的“研训评”一体化青年班主任研修成效显著,呈现“多、足、佳、高”的形式。第一,研修的辐射人数多。“研训评”一体化研修中,参训学校达30余所,参训人数达320余人。在两年半间,研修共同体的青年班主任学员在宝安区优秀班主任风采展示、宝安区德育研讨会等活动中,开展班会展示课和案例分享30余次;在《中小学德育》、《中小学班主任》、《德育报》、《班主任》等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参与市级、区级德育课题12项。参与研修的青年班主任,在研修中提升了带班育人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取得进步。第二,班主任发展动力足。在研修中,青年班主任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发展自觉和发展内驱力被激发。在2021年的宝安区第九届中小学班主任“双赛”(宝安区第九届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和宝安区第三届“我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活动)中,有来自6个学区的上百位优秀班主任同台竞技。与往届相比,本次大赛在历届成果的基础上再做突破,呈现出参赛人数最多、比赛时间最长、学段跨度最大、观摩人数最多的亮点,真正实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第三,班主任比赛成绩佳。研修班的班主任代表在各项班主任赛事中频频取得佳绩。2021年,宝安区新秀班主任代表斩获广东省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宝安区实现了在该项赛事的全学段覆盖。2022年,在深圳市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中,宝安区研修共同体的3位班主任代表获评一、二等奖。同年的深圳市第九届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中,12位参赛的青年班主任中6位代表荣获一等奖,6人荣获二等奖,名列全市前茅。第四,校本机制变革热情高。以区域整体研修推动校本班主任培养机制的变革。宝安区更多学校加大了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投入,相继探索德育队伍管理机制的变革方法。比如,改善评价机制,利用“班主任节”、优秀班主任评选等活动,对优秀班主任个体实施表彰;完善奖励机制,开展班主任职级评审,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提升班主任的职业荣誉感。

(二)“研训评”一体化班主任研修的反思

1.“外塑”转“内修”,聚焦班主任发展关键

从满足教师需求的角度出发,在研修中,构建基于需求的自我信念、认知、情感、意志力和素养,探寻班主任发展的路径。不再强调外力的作用,而是追求内力的激发。在研修中,班主任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机械的效法专家,而是行动的实践者、方法的创新者、理论的建构者。将关注点从外在力量的塑造转换为内在力量的激发,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内驱力的作用,促进其长远发展。

2.“灌木”转“丛林”,建立共同体生态场域

以往的班主任培训中,班主任的学习往往有着突出的个体性特征,每位教师的学习过程都是各自为战的“灌木式”状态,忽略了班主任的合作联结需求。宝安区的班主任研修以“班主任学习共同体”为基本组织形态,形成一个合作开放、心理相容的生态场域,为班主任提供一个人人分享知识、人人贡献智慧、人人获得支持、人人实现成长的平台,让孤立无援的“灌木”变成共生共进的“丛林”。

3.“碎片化”转“一体化”,创新班主任研修模式

在“研训评”一体化研修中,班主任通过“研”,发现问题,制定策略;通过“训”解决问题,自主实践。“研”和“训”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式成长循环,将以往的以培定学的被动学习转化成以学定培的主动探索,引导班主任学员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协同成长。同时,科学运用评价手段与结果,及时提供反馈,通过“评”发挥班主任主观能动性,引导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进程,以评促研,以评促训,将研、训、评三者有机融合。

“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从2020年宝安区“研训评”一体化研修开展以来,我们一路尝试,一路学,一路行走,一路歌。越来越多的一线青年班主任在专业比赛中获得荣誉,在工作实践中取得进步,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品味成长的喜悦。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也感受到班主任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研修模式上还有探索和改善的空间,制度建设和评价机制上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继续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机制,“研训评”一体化研修才能发挥实效与长效作用,切实促进青年班主任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