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与PICC在ICU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2

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与PICC在ICU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同亚妮 宁可娟 李楠 江娜 方瑞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521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目的:讨论在ICU患者静脉输液时采用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和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023年我院ICU患者90例,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将其分组,研究组(81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输液),对照组(9例,采用PICC输液)。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失败次数、穿刺所用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以及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置管失败次数、穿刺所用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患者静脉输液中,选择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的效果更好,可以延长置管时间,对预防置管后的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ICU患者;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PICC;置管时间;

ICU患者病情危急,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进行给药治疗,其输注药液剂量较多,每天输液次数频繁。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静脉置管术在ICU患者中应用广泛。中心静脉置管和PICC置管都是静脉置管中常用的方法,中心静脉置管的穿刺位置主要是在锁骨下的静脉,而PICC置管点是在外周静脉上,如肘部静脉[1]。本文对90例ICU患者的静脉输液进行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和PICC在临床上的作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023年我院ICU患者90例,将其按照置管方式分为2组,研究组(81例,男48例,女33例,年龄48~74岁,平均66.59±5.37岁,采用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输液),对照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45~77岁,平均65.39±5.41岁,采用PICC输液)。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比较存在可比性(P>0.05)。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PICC进行置管,使用PICC导管通过外周静脉,选择上臂的贵要静脉进入静脉血管中,依次通过液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将导管直接送到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处。

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具体步骤:①准备工作:确认置管所需材料,选择头低位,头颈偏向两侧约45°;②采用超声扫描颈内静脉,观察颈内静脉和总动脉位置,于体表上标记静脉位置;③使用碘伏棉球消毒,铺设无菌洞巾,使用无菌探头套包裹超声探头,操作人员戴好一次性无菌手套,为患者注射1%利多卡因麻醉;④使用超声引导穿刺,穿刺针和皮肤形成30°~45°夹角,追踪导丝,确定导管位置;⑤使用一次性贴膜在体表固定导管。

1.3 疗效标准

    (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失败次数、穿刺所用时间、导管留置时间;(2)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静脉炎、外渗、导管移位。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16.0软件中,计量资料分析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分析用χ2检验,并以(%)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相关指标

研究组患者置管失败次数、穿刺所用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1对比两组患者置管相关指标

组别

例数

置管失败次数

穿刺所用时间(min)

导管留置时间(d)

研究组

81

1.13±0.05

11.34±2.58

12.39±2.34

对照组

9

2.01±0.14

18.36±3.11

25.61±4.19

t

-

39.333

7.589

14.675

P

-

0.001

0.001

0.001

2.2分析两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2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静脉炎

外渗

导管移位

总发生率

研究组

81

9

15

13

37(45.68%)

对照组

9

0

0

1

1(11.11%)

χ2

-

-

-

-

3.968

P

-

-

-

-

0.046

  1. 讨论

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置管失败次数、穿刺所用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少,且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结果表明,和PICC相比,中线导管(中等长度导管)在ICU患者静脉输液时的作用更明显,其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置管的操作时间更短。但中等长度导管置管后的留置时间远低于PICC,且出现静脉炎、外渗、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次数较多[2]。PICC的导管是使用的硅胶材料,柔软、弹性好,对于血管壁的刺激作用较小,可以长期留置在患者体内,留置时间最长可达1年有余[3]。因此,PICC多应用在肿瘤病人的术后化疗过程中,这是因为PICC可长时间进行留置导管,降低从外周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对静脉造成刺激,从而引发静脉炎。此外,使用PICC可减低患者的静脉穿刺频率,减少患者的痛苦,且置管后不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和日常生活

[4]

综上,在ICU患者静脉输液中,中线导管的应用效果较PICC更好,但并发症发生率比PICC高,因此需要加强对中心导管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于延玲,姚宏燕,戴美玲等.中线导管在神经外科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7):142-145.

[2]田亚慧,王广州,姜凯等.腔内心电图P波与R波比值定位技术联合超声引导在新生儿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21,43(17):2051-2053.

[3]林文顶,陈巧玲,赵慧玲等.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与PICC在ICU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2):80-82.

[4]唐英姿,陈丽仙,张忠芳等.改良PICC置管法联合床旁B超定位在超低出生体重儿上肢导管置管中的应用研究[J].微创医学,2023,18(02):262-26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