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体位护理中静息状态下床头抬高最佳角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2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体位护理中静息状态下床头抬高最佳角度分析

张娟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国药东风总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 十堰442001

【摘要】目的浅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体位护理中静息状态下床头抬高的最佳角度。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HICH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静息状态逐渐抬高床头至15°、20°、25°、30°,分析不同体位管理情况下患者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床头抬高25°时ICP、CPP低于15°、20°,床头抬高25°时ICP、CPP低于30°,对比差异显著(P<0.05);床头抬高度数对SBP、DBP指标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在HICH患者静息状态下抬高床头可降低患者ICP、CPP水平,抬高角度以30°为最佳,可有效避免对脑组织造成二次伤害。

【关键字】高血压性脑出血;体位护理;静息状态;床头抬高;最佳角度。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指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病变,血管壁受损或破裂,从而导致脑组织内出血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颅内血肿清除术是目前治疗HICH的有效手段,有助于降低患者ICP水平。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ICP持续升高的情况,使得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加剧,引发脑组织的二次伤害,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1]。体位是影响ICP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加强HICH术后体位管理是提升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就针对HICH患者体位护理中静息状态下床头抬高的最佳角度展开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来自2020年9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HICH患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58.64±6.71岁,发病时间2-10 h,平均发病时间8.54±2.21 h,脑出血量20-47ml,平均出血量38.76±6.22岁。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详情,并自愿参与研究。(2)已通过临床检查确诊为HICH,且符合颅内血肿清除术相关指征。排除标准:(1)因其他原因而导致的脑出血者。(2)处于休克状态者。本次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统一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抗感、止血、生命体征监护等专业护理措施,使用数字化床旁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患者各项颅脑指标。为患者营造安静的休养环境,尽量避免噪音影响,以确保患者睡眠质量,帮助患者定期翻身,并妥善固定头部,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幅度过大。当患者处于静息状态时,将床头固定至15°、20°、25°、30°,每个阶段保持10min,期间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根据患者表现适当延长或缩短床头抬高时间。后续评估患者病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调整患者体位为半坐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床头抬高15°、20°、25°、30°时ICP、CPP、SBP及DBP指标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t验证,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床头抬高25°时ICP、CPP低于15°、20°,床头抬高25°时ICP、CPP低于30°,4种床头抬高角度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床头抬高对患者SBP、DBP指标并无太大影响(P>0.05),如表1:

1体位护理中不同床头抬高角度指标分析mmHg

度数

例数

ICP

CPP

SBP

DBP

15°

120

19.52±3.64

62.96±6.34

145.56±16.22

85.28±10.12

20°

120

18.12±3.04

60.28±5.71

144.63±15.84

84.39±10.25

25°

120

17.22±2.56

59.09±5.33

144.49±16.21

85.25±9.76

30°

120

15.29±2.35

57.09±5.12

142.78±15.39

83.46±9.63

f

-

43.610

22.850

0.640

0.900

P

-

0.001

0.001

0.592

0.440

3讨论

HICH是高血压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致死率、致残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巨大。虽然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并降低ICP水平,但部分患者术后ICP、CPP水平依然存在增高情况,这增加了患者感染、出血等风险,且极易使脑组织出现二次损伤,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移位、脑膨出等,如何改善HICH患者术后脑部血流情况成为临床热议话题[2]

研究表明,体位是影响ICP、CPP水平最为常见且重要的因素,通过改变体位可实现重力变化,从而促进患者脑部静脉血回流,最终降低ICP。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当患者床头抬高至15°20°、25°时ICP、CPP水平显著降低,30°患者ICP、CPP趋于正常水平,可见此时患者发生二次脑损伤的概率相对较小。分析其原因,HICH患者机体各组织器官机能减弱,无法对心肌排血量进行有效控制,而抬高床头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降低头部静脉压,使得颅内血容量减少,最终降低ICP

[3]。此外,借助重力的影响,可以帮助脑脊液更加顺畅地回流到脊髓,这也是降低ICP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HICH患者术后依然存在ICP、CPP水平持续升高的情况,抬高床头在降低ICP、CPP水平方面有良好效果,但需控制床头调整高度,床头抬高角度以30°为最佳。

参考文献

[1]江燕,袁萍,张燕茹,等. 脑出血患者静息状态下不同头位抬高角度对颅内压和脑血流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2):1700-1704.

[2]王妮娜,欧金磊,孙秋香. 基于脑血流监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体位管理[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2):298-303.

[3]孙真真,闫琛,孙思佳.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体位护理中静息状态下床头抬高最佳角度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3):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