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滋养人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3
/ 2

《在音乐中滋养人文》

蔡淑霞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学校 ,浙江 宁波315200

【内容摘要】

不管是音乐创作、音乐认知、音乐传统还是音乐教学等诸方面,音乐与人文的关系都不浅。孔子的音乐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礼记•乐记》阐发了孔子的思想:“乐者,通伦理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这段话,把音乐在人格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讲得非常透彻。

【关键词】 

音乐美     滋养     人文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仅要有淳朴的天性,还要有文雅的气质。那么,文雅的气质从哪里来呢?音乐的修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成为品德高尚的“君子”,就成了孔子的人生理想,因为只有“君子”才能够真正懂得音乐,理解其真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

一、人文与音乐的关系

贝多芬音乐中所充溢的活力、博爱以及那种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无不令听者萌生出一种强烈的震撼之感;捷克民族乐派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和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融入了大量的民族艺术精华;又如俄国‘强力集团’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的《牛车》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下劳动人民生活的现状,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感。

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学生不仅领略独特的音乐美,更体会作品深层所表达的音乐思想及人文精神。

二、人文在音乐中的表现

1、音程

《辛德勒的名单》旋律主要由6度、七度的大跳音程构成,使旋律的进行没有过多流畅的线条,更多的是充满‘心电图‘式的直上直下如声声哀叹,同时音程的进行方向多以下行的方向进行,如泣如诉地奏出主题,透着犹太民族刻骨铭心的痛。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采用典型的塔吉克民族调式:。小二度音程和增二度音程同时出现,前后相连,使旋律更为流畅,充满异域风情。对音程特点的了解解释了学生心中的疑惑:新疆音乐特点由特殊的音程关系形成。

2、力度

《伏尔加船夫曲》强弱变化尤其明显,描绘了纤夫为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至最后消逝在远方。完整欣赏时全班围成圈,跟随音乐做拉纤的动作,跟随力度的变化做出幅度更大或更小的动作,力度达到sfz时,所有同学不约而同地用力踩地发出整齐的脚步声,当最后一个极弱的长音响起,学生的造型如同油画中的雕塑,深沉、安静、聂人心弦!

3、旋律

    英国管奏出《辛德勒的名单》略带忧伤情绪的引子后,小提琴第一次在中低音区,紧接着小提琴第二次出现在高八度的音区,更加纤弱,旋律没有改变,但是由于音区的改变使音乐色彩发生了变化,音乐哀而不伤,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第三次主题前出现了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引子,引子的厚度在这里得到加强,使哀伤、痛苦又蔓延开来。小提琴一跃而上,一改前2次d小调的调性,转为a小调,以同样的旋律出现,音乐却更有张力地奏出,更加揪人心肺,学生更能体会到旋律的上下徘徊而渗透出来人们心里的犹豫、纠结。

    尤其是结尾处:做4次翻高处理,小提琴从小字1组d不停往上飞跃直到小字三组VM{~4`QDFV0PBZR)GP}`}WO ,力度渐弱,音乐的结尾使音乐的情感得以升华,不再沉湎于悲痛、凄凉的过往,而选择了坚强的走下去的勇气,使人愈发感到今日时光的可贵。音乐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音乐成为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

4、配器

每件演奏乐器的选择是作曲家深思熟虑的结果。《沃尔塔瓦河》大提琴在低音区的演奏衬托了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的背景;大军鼓则增强磅礴、宽广的气势;三角铁营造了波光粼粼、清澈透明的氛围感。这三者与小提琴相结合,充分展现了捷克美好的母亲河形象。

5、织体

《水仙女的舞蹈》:小提琴高音区曼声轻歌,描绘了静谧的夜幕、平静的水面;长笛和单簧管上下起伏波动的“S”形音型,恍若月光下水仙女在水面上翩翩起舞;竖琴轻抚着琶音如水波荡漾、波光粼粼;和声音色非常清淡、朦胧。音乐传递的内容比纯粹的文学性描述更形象。

三、人文素养在音乐中的获得

    音乐欣赏作为审美活动,分三个层次:官能欣赏、感情欣赏和理智欣赏。

1、官能欣赏——聆听感受法

    官能欣赏中主要感知音乐要素。“聆听”是音乐欣赏的基本法则。聆听中学生带着既定目的,有明确意义和目标性。雷默(Bennett Reimer)态度明确地表示:音乐教育首先必须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以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性特征为基础,在教育中以审美的方式注重对音乐的审美品质的感知与理解,并对其作出审美的回应,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以《槐花几时开》为例,学生感受的音乐要素包含:主奏乐器、力度、音区、音色、速度、节奏。并通过聆听得知主奏乐器依次为单簧管、圆号、弦乐、长笛,主奏乐器的改变也带来音乐要素表现特点的变化,并使音乐色彩和情绪发生了转变。

2、情感欣赏——分析体验法

    雷默认为:纯听觉不过是起点或入口,实际上音乐的审美体验非常丰富:感官的快感、情感、生活感受、表现欲、人生价值观、对自我主体的意识等等。

    情感欣赏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为什么双簧管演奏主题?因为双簧管被称为管弦乐队中的最甜美的乐器。再思考: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还要讨论:用什么力度、速度、配器来衬托呢?

3、理智欣赏——感悟交流法

《课标》提出:音乐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通过撰写音乐感悟小短文的方式可以帮助同学们把对音乐的理性的感受更好地展现出来。因为在慢慢品味音乐的同时,记录自己的理解好过音乐结束之后再来回味作品,因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有些体会稍纵即逝。

四、结语

当音乐去除掉所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如:旋律、节奏、节拍、乐器、音色、织体之后,剩下的就是其本质,即人文。音乐为什么能够流传?具备某种功能、经历住岁月和历史的大浪淘沙之后仍然能够流传下来的音乐,必定具有符合人们一直以来的精神需要、审美需求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是一脉相承的人文思想。所以,当我们分析完音乐所有的外形美之后,必然回归音乐的本质——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