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生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4
/ 2

新时代小学生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研究

陈明贵

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沙西中心学校  363217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引领全体人民不断砥砺前进的指明灯,是我国崇尚且弘扬的宝藏,也是推动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基石。小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充满着年轻与活力,他们的身上不仅仅肩负着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梦的重要责任,还需要承担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新时代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由此,学校与教师应该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全面对小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让小学生对其的认同感有所增强,进而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就新时代小学生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研究这一论述点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认同感

正文:当代我国社会正处于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在社会竞争与多元文化的双重冲击下,大多数小学生对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够、传承与弘扬意识相对薄弱等,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与前进的时代下,增强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对引领时代的新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与价值。教师与学校需要从多方面来实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加强,以从根本上落实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承与发展,让小学生感受与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美好。教师与学校可以借助让学生诵读经典古文、让学生对传统节日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课堂出发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加以增强,这对我国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也能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而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对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诵读经典古文,传承经典文化

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的构建能够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氛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将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构建好,这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教师与学校应该致力于校园文化氛围的精心打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伫立在学校的每个角落,让校园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比如在校园的墙壁上,由书法教师书写为人传诵的经典古诗词;在教室里,张贴鼓励学生奋发学习的名言警句;在校园展示栏上,挂上我国优秀的诗题画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校园到处充满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让学生能够时刻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传统文化读书角,在上边放置言传至今的经典书籍,以供学生阅读与欣赏,从而让学生身处浓郁的书香氛围之中,切实体会中华文化的美好氛围。教师也可以举办“让书行走”的书籍分享活动,这个活动就是让学生查看自己家中的古文藏书,并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带入到课堂中,分享自己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以及经典片段。在此过程中,这为学生分享阅读搭建了一个平台,也大大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效率与质量。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举办读书节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中来,实现家校联合。借助亲子阅读活动的举办,从而拉进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从而在阅读中感受经典书籍的魅力所在,也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进而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认同感。

二、培养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生动、美好的文化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深受教师与家长的喜爱,学生也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每个传统节日到来之际,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查阅书籍或上网的方式搜集关于该传统节日的美好故事、视频或者图片,从而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有效地激发出来。随后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关于这一节日的诗词文化、地方特色等等。最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分享,以让学生对这一传统节日的了解更为深刻。

举例来说,就拿端午节来讲,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以动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让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教学课堂中。借助这种直观、生动的呈现方式,能够增加端午节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对端午节产生深深的喜爱之情。随后,教师让学生搜集关于端午节的诗词以及地方特色,有的学生搜集到是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诗句:苏轼的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欧阳修的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等等,还有的学生搜集到的是与端午节相关的地方特色:北方地区在端午节的时候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南方地区在端午节之际会赛龙舟、用草药洗澡、插艾草。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端午节当天会做些什么。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端午节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并在日后的端午节当天,就会想到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从而让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更加深刻。

三、立足于课堂教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教学课堂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让其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等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内容美”,从而将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很好地塑造起来。在教学的途中,教师要用优美的语言带领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也要用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建立起认同感。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认知家乡传统文化活动”,借助活动的开展是要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并不是某一个地方的专属,而是我们的身边到处都充满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组织学生寻找属于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包括家乡风俗习惯、家乡的特产以及方言等等。首先教师鼓励学生对家乡展开调查,并填写调查报告,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到这一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弘扬自己的家乡文化。在实践活动结束以后,教师顺势而为,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以演讲的形式向其他学生进行弘扬,从而让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演讲能力得到增强,进而更好地弘扬家乡本土优秀文化。

四、教材中增添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教材是学生了解与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在编写教材的途中,应该不断优化以及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与内容,从而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正确的认知,从而从内心深处对中华传统文化建立认同感与自豪感。针对当前教材内容中增设的传统文化内容,其中要将语文学科的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还可以在其他学科教材中增设其相关的内容,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出更大的努力。

举例来说,在编写中,可以在美术教材中增添一些简单明了的传统绘画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还可以在音乐教材中添加名族音乐,让学生在作品赏析的同时认知民族艺术。借助教材帮助学生拓宽领略传统文化的途径,增强对其的认同感,从而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产生向往之情。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也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先辈们遗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其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这对新时代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不仅仅关乎着小学生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崔锐.打通三个课堂加强四项建设——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2):2.

[2]叶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小学生现状探论[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2,39(04):8-10.

[3]王朝乐门.蒙古族中小学生民族认同感培养策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0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