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思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4
/ 3

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思路探讨

徐杰

朗绿慧居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应用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本文从责任合理分配、复杂工程管理和工程延续性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智能化应用的重要性。然后,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重点关注了管理机制不完善、施工深化设计方案不成熟和企业信息整合能力不足等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应用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可以推动建筑工程管理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期,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生命周期效益。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智能化

引言:在当今社会,建筑工程作为推动城市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日益庞大和复杂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愈发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智能化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和精度,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风险,确保工程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为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提供清晰的思路和实践指导,以应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新挑战,推动行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1. 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应用的重要性

在当今建筑工程日益庞大和复杂的环境下,智能化应用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以下将从责任合理分配、复杂工程管理和工程延续性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1.1 有利于实现责任合理分配

建筑工程涉及多方合作,责任分配的不合理往往导致项目的延误和质量问题。智能化应用通过数据的集中分析和处理,能够更准确地确定每个参与方的责任范围,避免模糊不清的责任边界。通过建立项目责任链条,智能系统可以根据各方的专业能力、经验和实际表现为其分配适当的责任,提高每个参与方的责任心和执行力[1]。这种精准的责任分配有助于降低项目风险,提高工程的执行效率。

1.2 有利于实现复杂工程管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变得愈发庞大和复杂,传统管理方法难以满足项目的需要。智能化应用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迅速处理大量复杂信息,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例如,在复杂的工程结构设计中,智能系统可以模拟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效果,帮助工程师优化设计方案。这样的智能辅助不仅提高了工程设计的精度,还加速了项目的实施进程。

1.3 有利于实现工程延续性管理

建筑工程的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短期的过程,更需要考虑到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智能化应用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数据监测和管理,使得工程延续性管理更为高效[2]。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建筑设备的运行状况,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维护,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护成本。这种全面的延续性管理有助于确保工程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高效运行状态。

2.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在迅猛的发展中,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将深入探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施工深化设计方案不够成熟和企业整合信息的能力待提升这三个问题。

2.1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管理机制仍然存在不足。管理机制的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责任划分不明确、信息流程不畅、监管不到位等方面。由于建筑工程涉及多方合作,当前的管理机制往往因为各方利益的复杂交织而显得模糊不清[3]。项目中存在的责任不明确导致了管理层面的混乱,项目的推进和质量控制难以有效保障。此外,信息流程不畅也成为一个制约因素,导致信息传递延误,进而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2.2 施工深化设计方案不够成熟

建筑工程在施工前需要有详尽成熟的设计方案,然而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仍然存在不足。设计方案的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对实际施工过程的全面考虑不足,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不够深入。缺乏全面的施工前规划容易导致工程施工中的问题频发,加大了项目的风险。对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不够深入,不仅影响了工程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还使得建筑工程在长期运行中面临更多的隐患。

2.3 企业整合信息的能力待提升

信息化时代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在整合信息方面仍存在欠缺。企业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信息系统不同步、数据流失较多等方面。建筑工程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流动,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计划、材料采购等,然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往往存在不同步的情况,导致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不高[4]。此外,数据流失也是一个问题,部分关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遗失,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策略

在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正面临着更为复杂和多元化的挑战,智能化应用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以下将深入探讨明确建筑智能化目标、实现智能化现场管理、实现智能化工程建设管理、创建智能管理系统、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以及对智能化建筑进行合理设计的策略。

3.1明确建筑智能化目标

实施建筑智能化的目标在于提升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并推动资源的智能管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建筑可以有效应对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环境挑战,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建筑的效能和用户体验。需要明确建筑智能化的战略方向,即确立清晰的目标。首要之务是整合智能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与建筑的各个方面相融合。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对建筑内部环境、能源利用、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实时监测和调控。也要制定智能建筑设计准则,确保智能系统与建筑结构紧密协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同时,强调与智能科技企业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不断升级,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先进性[5]。另一方面,推动智能化建筑的实施需要广泛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使建筑业从业人员、用户了解和接受新技术,提高其使用的积极性。通过全员参与,建立智能化建筑的文化氛围,推动智能化建筑迅速、全面地发展,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

3.2实现智能化现场管理

实施智能化现场管理对于提升建筑工程效率至关重要。能够实现对设备、工人和材料的实时监测和追踪,从而有效降低潜在问题带来的风险,提高整体工程质量。通过布置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多方面数据收集,包括设备运行状况、工人活动、材料使用等。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互联,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实时处理,快速识别潜在问题,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例如,通过智能传感器监测设备运行,及时发现异常并预测潜在故障,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工程延误。实时监测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将促使迅速的问题解决,提高工地安全性和整体效率。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现场管理,成为建筑工程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关键一环。

3.3实现智能化工程建设管理

实施智能化工程建设管理是为了全面提升项目各阶段的效率和成功率。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提供更准确的进度和成本预测。在设计阶段,智能化应用可以模拟多种设计方案,帮助工程师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最大程度地满足项目目标和需求。在施工阶段,智能化技术通过优化施工流程,提高工程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时间成本。整个过程中,大数据分析有助于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前采取措施,降低项目的不确定性。智能化工程建设管理还包括实时监测工地数据,通过传感器获取施工现场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计划并提高安全性。全过程智能管理通过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为工程项目提供更智能、高效的管理方式,从而降低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

3.4创建智能管理系统

实施创建智能管理系统是实现建筑工程智能化的核心步骤。这一系统的建立旨在整合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数据,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为项目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管理手段。通过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各方面数据的集中管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及性,从而优化决策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云计算技术是关键之一。云计算使得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实时数据更新,为项目管理提供更灵活的方式。例如,在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时查看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适应变化的情况[6]。系统整合了大量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智能管理系统还加强了不同管理层面的协同和协作。各部门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共享信息,实现跨部门的协同工作,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劳动。系统还可设定权限,确保敏感信息得到保护。

3.5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

实施智能化管理体系是基于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不断提升和创新需求。为确保其有效运行,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基础上尤为关键。需要建立智能化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智能化工程管理的需求。这包括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知识培训,以保证管理团队具备应对新技术挑战的能力。在智能化管理体系的实施中,关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制度,采用加密、权限管理等手段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同时,制定相关隐私保护政策,明确收集、使用、共享等方面的规范,以保障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另外,智能化管理体系的实施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的审查和评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此外,建立用户反馈渠道,让使用者能够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系统不断优化和完善。

3.6对智能化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

实施智能化建筑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融合科技与建筑,提高建筑的能效和智能化水平。在实施过程中,建筑设计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各种智能技术,包括智能照明、空调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智能化建筑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整合这些技术,使建筑在使用阶段更为智能、便捷、节能。在实际设计中,建筑设计师可以采用智能系统整合方案,将各个智能技术有机地融入建筑的整体设计。以智能办公楼为例,可以通过考虑智能照明的自动调节、空调系统的智能温控、能源管理系统的优化布局等方式,实现对建筑内部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在此过程中,建筑设计师需要与智能技术专业人员密切合作,确保各项技术能够协同工作,实现最佳效果。另外,智能化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确保智能系统的使用对居住者和工作人员而言是方便且直观的。设计师还需综合考虑智能系统的可维护性,以确保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结束语:

我们需要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从业人员等,共同致力于推动智能化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的广泛落地。在未来,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建筑工程管理将进入更为智能化、数字化的新阶段。我们期待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创新和不断学习,共同推动建筑工程管理迎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社会提供更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建筑工程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雯. 浅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 [J]. 居舍, 2022, (14): 120-122.

[2]徐蒙. 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 (14): 46.

[3]陈文俊. 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探讨 [J]. 地产, 2019, (23): 112.

[4]程雪松. 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 (22): 55.

[5]杨亚平. 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探讨 [J]. 居舍, 2019, (20): 156.

[6]曹晋军. 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分析 [J]. 山西建筑, 2019, 45 (07): 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