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结构施工研究有关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4
/ 2

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结构施工研究有关问题探讨

吴龙龙

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围绕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展开研究,探讨了其发展历史,系统地分析了上盖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与方法等关键问题,突出了技术创新对该领域的影响与挑战,为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的规划与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施工技术、城市交通

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是指在地铁车辆段的地面上方兴建各类建筑,包括商业综合体、办公楼、高架立交桥等多种功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变得尤为关键。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通过在地铁场地上方建设多功能建筑,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了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利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末,当时城市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最初的动机主要是在地铁场地上方合理利用空间,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商业和住房需求。这一理念最早在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大城市得到实践,一些先进城市如东京、伦敦、巴黎等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了相关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近年来,国内一些大中城市也相继启动了类似项目。研究方向涉及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管理模式、环保考虑等多个方面。然而,尽管已有一些研究,仍有待深入挖掘,特别是在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提高建筑可持续性、优化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上,有许多有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将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实践与研究。

2. 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结构类型与选择

在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的设计中,结构类型的选择对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未来的可维护性都至关重要。在实际设计中,结构类型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地理环境、地基条件等多个因素。不同类型的结构也可灵活组合,形成混合结构,以兼顾各种要求。因此,结构设计的选择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决策过程。以最常用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为例:1)钢结构以其高强度、轻质、可塑性等特点在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钢结构相对轻型,适用于需要减轻地基荷载的区域,对地基的要求较低,钢结构强度和刚度使其适用于需要大跨度设计的建筑,提供更大的空间灵活性,常见于商业综合体和展览中心等建筑类型。同时,其可塑性和弹性使其在地震影响下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分散能量,提高建筑的抗震性。钢结构的设计更容易进行模块化和标准化,使得施工更为高效。

2)混凝土结构以其耐久性和稳定性而著称,适用于一些对结构强度要求较高的场景。混凝土结构相对于钢结构来说,具有更好的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一些长期使用的建筑。混凝土的质量和热容量较大,使其在节能隔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适用于需要考虑能源效益的建筑。相比于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相对便宜,施工成本相对较低。

3.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施工技术与方法

3.1.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施工的首要步骤,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性:1)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下土层的物理性质、承载能力以及水文地质情况。在勘察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勘察结果,对地表进行挖土,确保地基达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和平整度。对于不均匀或不足承载力的土层,进行填土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针对可能存在的松软土层或沉积物,采用加固措施,如灌注桩、搅拌桩等,增强土体的稳定性。通过以上处理,确保地基能够承受建筑结构的荷载,并满足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2)基础浇筑:根据设计图纸,搭建混凝土浇筑所需的模板,确保浇筑的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在模板内部设置预定的钢筋骨架,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和承载能力。在模板内倒入混凝土,通过振捣、抹光等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保持湿润,促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得到充分发挥。

3.2. 结构搭建:框架搭建是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结构搭建阶段的核心步骤,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1)仔细阅读结构设计图纸,了解建筑框架的类型、尺寸和连接方式,为后续搭建提供明确指导。2)根据设计要求,生产建筑框架的各个元件,如梁、柱、楼板等。这涉及到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的制作,要确保每个构件的质量和尺寸符合设计标准。3)采用吊装或拼装等方式,将框架元件逐层搭建起来。在吊装中,使用吊车或起重设备将构件吊升至预定位置,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拼装中,将构件逐步拼接组装,确保连接牢固。4)在框架搭建的过程中,进行结构的校正与调整,确保每个构件的位置、角度和水平度都符合设计要求,提高建筑整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3楼层施工:楼层施工是结构搭建的延续,需要逐层进行楼板、梁和柱的浇筑,确保建筑结构的垂直度和水平度:1)根据设计要求,搭建每一层楼板和相关结构的模板,确保模板的平整和牢固。2)在模板内设置好每层楼板和梁所需的钢筋骨架,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和承载能力。3)在模板和钢筋骨架的基础上,逐层进行混凝土浇筑。通过合理的振捣和抹光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4)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保持湿润,促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室内隔墙作为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室内装修的至关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内部隔墙布局,实现空间的最优分配,创造出适用且灵活的功能分区。同时,内部隔墙在提供私密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整体的开放性,以满足现代建筑注重共享和交流的理念。设计师在选择材料和施工工艺时,需充分考虑隔墙的隔音、隔热、防火等功能,确保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4. 技术创新与挑战

4.1.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通过建立数字化的三维建模,BIM技术可在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各个阶段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在施工阶段,BIM协助工程团队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设计优化,识别和解决潜在的冲突和问题,提高设计质量。使用BIM技术建立详细的施工计划,并在模型中实时更新,提高项目的整体协调性。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效果更好地向各方沟通设计意图,减少误解和改动。

4.2.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制造技术,为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的施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施工中应用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建筑构件制造,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构件的质量和一致性。根据实际需求定制建筑构件,3D打印技术能适应复杂的设计要求,提高建筑的灵活性,并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力投入,加快施工速度,降低生产成本。

4.3.模块化施工:模块化施工是一种将建筑构件在工厂中进行预制,并在现场进行组装的施工方式。在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中应用模块化施工,减少了现场的施工工程量,降低了对现场的侵扰。同时,模块化施工可并行进行,加快了整个施工进程,缩短了工程周期。模块化施工是在工厂受控的环境中进行预制的,因此能更好地保证构件的质量和一致性,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施工技术为工程提供了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采用先进创新技术,提升建筑结构的精度和质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施工成本。面对不断增长的城市化需求和复杂的建筑环境,施工技术创新为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注入了活力,为实现更智能、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建设目标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韩伟. 地铁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一体化设计分析 [J]. 广东建材, 2023, 39 (08): 80-82.

[2]陈颖,陈招智,梁智殷. 某地铁车辆段上盖项目结构转换方案论证 [J]. 建筑结构, 2023, 53 (11): 30-34. DOI:10.19701/j.jzjg.ls202106

[3]郑全鹏,张琨,司小东. 上盖建筑对既有地铁车辆段柱网结构变形影响分析 [J]. 市政技术, 2023, 41 (02): 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