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及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4
/ 2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及方法

罗鑫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开发程度也持续增长,致使受到的地质灾害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发生地质灾害时,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还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对社会发展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需要探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及方法,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价。因此,本文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概念和意义,探究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并对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理论;方法

引言

当前,随着地质方面的干预力度的不断增加,工业开发、建筑施工、区域资源挖掘等都会对地质条件造成较大的影响,致使地质灾害也越来越严重。另外,由于地质灾害的种类较多,造成的破坏范围比较广,有些区域甚至是出现了连续性、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因此,应根据客观情况深入分析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加强地质灾害前后变化的评估,切实掌握好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优化地质灾害的防治机制。

1、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1.1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概念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灾害科学和风险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是评估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目的是研究和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潜在影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主要涉及致灾因子、地质环境背景、危害程度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能够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估。其中,致灾因子则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因素,如降雨、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气象等因素;危害程度则指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方面[1]

1.2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评价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第一,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评价地质灾害风险,可以针对性加强防灾减灾措施,优化相关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评价某一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可以确定该区域的风险等级和易灾程度,从而为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第三,推动学科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数值模拟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也将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第四,增强公众意识。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可以增强公众的灾害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社会公众对于防灾减灾工作的参与度和重视度。

2、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

2.1极限平衡分析法

极限平衡法最大的特征就是不需要考虑坡度、土体以及应力、应变等各种影响因素,就可以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精确判断。在滑坡地质灾害评价中,采用极限平衡方法对滑坡进行地质调查,不仅能够对滑坡体的位置及形态进行确定,有效分析滑坡体的主控范围及相关参数,还能对斜坡稳定条件下的最小稳定性及安全系数进行对比分析。以工程地质勘探结果为依据,运用极限平衡法对初步判定潜在滑动面的空间位置及可能的滑移形式,并将其与最小稳定性系数进行了比较,进而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有效判断。

2.2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

自然历史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区域地质背景研究、滑坡演化的主导因素和触发因素、预测滑坡的演化阶段和发展趋势等研究。其是基于边坡发育场地的地质环境,对边坡各种变形和扰动迹象、基本规律和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边坡演化过程进行追溯,同时评估和预测滑坡稳定性的区域趋势和特征。但是,对于已经发生的滑坡,要先确定会不会复活,才能确定自然边坡的稳定性。通过对场地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滑坡形成的地质历史、滑坡的地貌和地质结构、发育阶段和变形破坏痕迹的主要和次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估[2]

2.3工程地质类比法

工程类比法是根据拟建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岩体特征和动力观测数据,结合现有类似条件的工程,综合分析、比较数据,从而确定项目区岩体的稳定性,并获得相应的数据进行稳定性分析。在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现有滑坡和新研究滑坡在地层岩性、结构、地形、自然环境、水文地质、历史变形和发展阶段方面的相似性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还要对滑坡的大小、类型和特殊要求进行充分考虑。

2.4图解法

一般情况下,在分析岩质滑坡的稳定性时会应用图解法。其是在研究岩体结构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工程受力模式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借助赤平投影、实体比例投影法或块体坐标投影法进行图解分析。能够对滑坡的主、次结构面进行快速、直观的区分控制,对不连续面与控制边界条件的组合关系进行分析,确定不稳定块体的形状、规模和滑动方向,进而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确定,并提供用于机械计算的信息。

3、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发展趋势

3.1完善评价理论基础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理论基础,要统一风险评价标准,以此减少评价的错误认知,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可靠性,便于快速做出相关决策,提高风险的处理水平。另外,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理论基础还要紧密结合社会科学,与不同的领域、学科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各个学科的有效融合,减少传统评价的局限性。比如,地质灾害发生以后,所有的领域都要开展联动工作,从而有效解决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问题,提升地质灾害解决效果

[3]

3.2优化评价模型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模型是比较特殊的部分,评价模型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地质灾害的判断能力以及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可靠性。评价模型要有效引入承灾体的抗灾能力因子。比如偏远区域发生地质灾害后,利用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模型的方法,对地质灾害造成的范围和影响高度进行明确,快速分析地质情况,分析道路交通特点,寻找到可靠的道路交通路线,选择匹配的道路交通设备,及时疏通路线。同时利用空投等方式运送医疗物资,快速满足救灾人群的具体需求。另外,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模型设计、优化,还要加强综合模型的应用,要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模型分析,加强区域人群的疏散,控制好现有的开发建设工程,加强封闭救灾,减少外部因素造成的影响。

3.3丰富先进技术

对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技术应用,首先,要加强GIS技术、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的融合应用,要按照系统化、透明化的方法分析地质灾害,找出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和作用机制,对地质灾害的原因高度明确,对地质灾害的处理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同时合理把握地质灾害的后续演变情况。其次,要从智能技术角度优化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技术,将地质灾害的各类情况、信息发布到平台上,便于更多的人去了解和掌握,引导广大群众自发地提供帮助。最后,要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的技术平台建设,加强技术操作的功能,提高技术的便利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可以识别潜在风险源和影响因素,评估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危害,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还可以为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避免过度开发和对环境的破坏。因此,要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完善评价模型和方法体系,提高评价精度和效率,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 殷跃平.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方法与应用实践[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2,33(04):5-6.

[2] 马寅生,张业成,张春山,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2020,10(01):117-118.

[3] 谢殿荣.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2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