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科门诊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6
/ 2

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科门诊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郄丽霞    陈会茹通讯作者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科门诊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0例精神科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消除焦躁、抑郁情绪,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前言

精神疾病具有致残率高、康复难度大、治疗周期长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近年来,我国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升高,其有效管理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沟通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一种本能,它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一个需要后天培养的,需要学习与经营[2]。随着沟通时代的来临,医护人员通过学习沟通技巧,使其更具有影响力,顺利实施护理理论知识,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对精神疾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取得显著效果,现以6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60例精神科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5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参照组,男、女各15例、15例;年龄是21~53岁,平均是(40.84±5.45);病程2~15年,平均(7.89±1.45)年。研究组,男、女各17例、13例;年龄是20~52岁,平均是(40.93±5.32);病程3~16年,平均(7.83±1.67)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等资料对比分析,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包括运动护理、饮食禁忌等。

研究组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1)信息支持:由护理人员管理患者诉说,护理人员耐心倾听,采用亲切、温柔态度和语气给予患者鼓励,并开导患者,强化治疗信心,组织健康教育讲座,讲述疾病发病机制、日常管理、治疗方案等,正确认识疾病。(2)关系型沟通:实施心理指导,耐心倾听患者真实故事,包括担忧、烦恼等,细心观察患者在面对问题时的方式、态度,给予患者正面引导,分析故事中正面方向,给予患者积极向上的引导,树立正确生活观与工作观,并对于积极向上、正面之处给予患者肯定与夸奖。(3)认知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冥想练习,采用轻柔音乐作为背景,指导患者保持坐姿或者躺姿,由操作者给予语音指导,实施身体放松锻炼,部位依次是头部、颈部、肩部、背部、腹部、上下肢,促使紧张感向体外排出。指导患者控制注意力在呼吸上,注意呼出空气、吸进空气时温度与进入鼻腔感觉,当患者受到思想、情绪、环境噪音等影响出现分心,不要去影响,要去观察、体验与信任,之后回到呼吸,想象其他流过部位。操作者需不断指导患者进行练习,确保患者熟练掌握。(4)行为干预: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向患者讲述正确生活方式;饮食清淡,禁止饮食致敏食物,如甲壳类、鱼类等海鲜;外出要佩戴口罩。

1.3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合患者规范用药、饮食、行为等进行评估,分为三个等级,即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使用HAMA量表、HAMD量表对患者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进行评估,随着分数升高,患者越焦虑、越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30.0分析,包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检验方式分别是X2检验、T检验,应用%、±表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比较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组别

n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研究组

30

14(46.67%)

13(43.33%)

3(10.00%)

27(90.00%)

参照组

30

7(23.33%)

11(36.67%)

12(40.00%)

18(60.00%)

X2值

/

/

/

/

4.1232

P值

/

/

/

/

0.0434

2.2比较心理状态

研究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X±S)

组别

n

HAMA量表

HAMD量表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30

13.67±2.09

6.78±1.12

13.41±1.67

6.93±1.43

参照组

30

13.48±1.45

8.93±1.34

13.62±1.74

8.78±1.26

T值

/

0.6712

5.0676

0.5986

5.4685

P值

/

0.5476

0.0000

0.6312

0.0000

3.讨论

当前,人们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常规管理、基本医疗环境可满足疾病的治愈问题,然而,不能感受患者治疗时的心理,常常会因为患者复杂的心情和医护人员繁忙的工作等各种因素的累计而产生医疗纠纷事件发生

[3]。为了降低这一系列问题的发生率,应加强管理指引干预,从患者的心理、治疗过程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工作,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解决患者的问题,为患者提供优质管理服务。护患沟通障碍是诱发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应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对提高护理质量和降低护患纠纷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4]。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可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中,护理人员不断学习与培训,提高综合能力,同时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利用语言沟通技术,积极引导患者讲述自身状态,关怀与鼓励患者,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述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影响因素、护理方法等,提高疾病认知水平,确保患者熟练掌握疾病知识;实施社会支持、家庭干预等,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确保患者保持乐观态度面对治疗[5]

综上所述,精神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消除焦躁、抑郁情绪,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闻友梅. 精神科护理应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临床效果[J]. 健康必读,2021(14):137.

[2] 何旻彦.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健康之家,2022(5):137-139.

[3] 王玉景,张红霞,代仁凤.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价值分析[J]. 心理月刊,2022,17(16):171-173.

[4] 林少露.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临床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1(1):243.

[5] 赵芳梅,王晓庆,贺艳琴.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临床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 长寿,2021(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