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作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6
/ 2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作用价值

邢茂伟

 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神经内科  辽宁营口 115007

摘要:目的 以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评估作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7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将其按1:1原则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35),常规治疗;观察组(n=35),另在前一组的治疗方案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全面性比对两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94.29%、77.14%,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明显(P<0.05);NIHSS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血管再通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提高血管再通率,推荐。

关键词:尿激酶;脑血栓形成;溶栓治疗;临床疗效

前言: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比较常见的类型,也是脑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因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狭窄,从而使脑供血不足,脑组织长期缺血、缺氧,继而引发坏死[1]。发作时,患者常常伴有典型的症状,如偏瘫、癫痫、失语、感觉障碍等。本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可能与大家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尤其在近年来,我国患病人数越来越多,更趋向于中青年人群。因此,及时进行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改善预后。尿激酶溶栓在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中,疗效显著,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不仅可以疏通闭塞的脑血管,还可以恢复局部组织供血,改善坏死现象,有效促进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基于此,本文以脑血栓形成患者为例,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7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就诊时间:2021.2-2023.2。按1:1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50~79岁,均值(64.53±4.8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5h,平均(3.53±0.67)h。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9~78岁,均值(63.53±4.8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6h,平均(3.53±0.83)h。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用过CT或MRI诊断,确诊为脑血栓形成者[2],且有溶栓指征;(2)患者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能够与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并具备成人所能理解的能力;(3)收治入院时间≤6h。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2)凝血功能障碍;(3)认知、行为障碍;(4)资料不全,中途退出者;(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即营养神经、扩张血管、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江苏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5901)、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结合病情,调整剂量。

观察组:在上述的治疗方案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100万U尿激酶(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1792)+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30min。

两组持续治疗14d。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a.显效:NIHSS评分下降范围≥90%;b.有效:NIHSS评分下降范围20%~89%;c.无效:NIHSS评分下降范围≤19%。总有效率=a+b

(2)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量表总分在0~42分,分值越高,神经缺损越明显。

(3)血管再通率:通过造影复查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计算再通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经(±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采取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33/35);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77.14%(27/3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00,P=0.040)。

2.2神经功能

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9.04±1.58)分,对照组NIHSS评分(8.89±1.63)分;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3.16±1.01)分,对照组NIHSS评分(4.89±1.13)分,治疗前两组无差异(t=0.391,P=0.697);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3,P=0.000)。

2.3血管再通率

观察组血管再通患者34例,再通率97.14%(34/35);对照组血管再通患者26例,再通率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67,P=0.006)。

3 讨论

脑血栓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脑血管疾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发病率,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会得到控制,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改善预后。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脑血栓在脑部血管疾病中,发病率约占80%,脑血栓形成较为漫长,从初始到病发期,最快需要数十小时,最慢需要数天时间,而且大部分患者是没有发病征兆的,一般在第二天会出现语言表达不清楚、偏瘫等症状,经过分析,可能与休息时患者血液流淌慢有关

[3]。脑血栓形成跟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病情较轻的患者,还会有清楚的意识,但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有意识障碍或颅内高压等症状,可见,疾病对患者的危害较大,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其生命安全,故而需要积极进行科学治疗,以此来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预后效果。

既往在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中,常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治疗,虽有一定的稳定效果,但是无法对脑组织病变坏死症状进行改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临床将关注的重点转向尿激酶。尿激酶是从健康人类尿液中所提取出的一种酶蛋白物质,能够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血管再通率均比对照组好(P<0.05),说明了尿激酶能够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原因可能为:尿激酶在溶栓过程中,可以激活体内正常代谢中所需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会在血栓部位形成结合性水解纤维蛋白溶解酶,其具有较高的活性、通透性以及渗透性,能够发挥较强的溶解作用。另外,尿激酶还可以通过激活水解纤维蛋白酶,进一步防止血小板结构断裂,聚集更多的红细胞,溶解血栓,最终将溶解后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有助于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在治疗疾病中,越早治疗,疗效越显著,越能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脑组织会加重受损程度,因此,早治疗,会提高闭塞血管的开通率,而且还可以恢复尚未坏死的脑细胞功能,将神经功能障碍消除。尿激酶静脉注射后,能够快速见效,而且15min即可达到峰值,能够持续6h,有效发挥见效快、疗效好的优势,在短时间内控制疾病的发展,促进全身血液流动,降低红细胞凝聚,减少致残率。与此同时,该药物价格亲民,深受患者青睐,故而,在临床应用中,频率越来越高。

综上所述,在脑血栓形成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保障治疗效果,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天竹.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7):101-103.

[2]刘国义. 高分辨率磁共振和CT在颅脑动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3,21(3):31-32.

[3] 张裕.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7):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