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8
/ 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预防及护理研究

蔡艳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零医院 650118

摘要:目的:探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采取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恢复情况等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DVT是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之一,应进行积极有效早期预防和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

颅脑损伤是指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是世界上年轻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因素[1-2]。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3~8分,伤后昏迷时间6h以上,或者在伤后24h内出现意识恶化并昏迷6h以上,其死亡率高达35%~4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之一[3-4]。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DVT对促进患者康复极为重要。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研究发现通过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下肢DVT发生率现报道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7:23,年龄最大的75岁,年龄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49.34±5.61)岁。GCS评分为3~8分;经CT和手术证实:脑挫裂伤8例,硬膜下出血5例,硬膜外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颅内出血4例,混合型颅脑损伤19例;例外科手术24例,保守治疗26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8:22,年龄最大的76岁,年龄最小的22岁,平均年龄(50.45±4.69)岁。GCS评分为3~8分;经CT和手术证实:脑挫裂伤7例,硬膜下出血4例,硬膜外血肿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颅内出血3例,混合型颅脑损伤21例;例外科手术22例,保守治疗28例。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采取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1)风险评估: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评估,评估患者既往史、现病史,年龄、GCS评分、体重、有无手术史,对于下肢静脉血栓高危人群做好应加强风险管控[5]。(2)健康宣教:①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②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对于可以进食患者予以高纤维、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③症状识别:告知患者及下肢静脉血栓临床表现,发生不适时积极告知医护人员。④下肢早期活动:告知患者及家属活动的重要性,促进早期积极进行活动,告知活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6-8]。(3)输液护理:①穿刺位置: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选用静脉留置进行输液,避免诱发下肢血栓形成,同时有利于促进早期下肢活动,尽量选用上肢健侧粗直血管穿刺。②输液工具:选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多次穿刺对静脉血管的损伤,同时预防高渗溶液外渗,避免静脉炎和血栓形成[9]。③药物管理:对于脱水等高渗性药物,应注重药物用量和用药时间,同时加强出入量观察。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注意加强出血风险观察。(4)卧位护理:垫高双下肢,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同时积极协助患者翻身,每2h一次。(5)下肢活动:①对于意识障碍和肢体偏瘫患者,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做肢体抬高、膝关节活动、蹬蹋动作等活动,3次/天,20~25min/次;对于意识清醒且病情允许的患者,协助其主动运动,3次/天,20~25min/次,可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10-12]。(6)物理治疗:使用分级加压弹力袜和间歇性充气加压,使用期间加强对患者皮肤状态的监控。(7)病情观察:观察患者下肢疼痛、肿胀及皮温的监控,重型颅脑损伤通常存在意识障碍和感觉障碍,故应着重加强下肢肿胀的观察。每班进行双下肢周径的测量,观察有无疼痛、压痛、肿胀、皮温高及颜色变化,做好记录和交接班,有异常立即上报。

2结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n(%)]

观察组

50

1

2

对照组

50

4

8

2.2下肢深静脉血栓恢复情况

观察组中1例患者经抗凝治疗后2周症状改善,无出血和栓塞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中4例患者经抗凝治疗后2周症状改善,2例患者出现出血和栓塞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脑部损伤,通常是由于头部受到严重的外力冲击所导致[13]。这种损伤可能导致脑组织出血、肿胀、脑挫裂伤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等原因,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4-15]

研究表明,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下肢DVT是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之一,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且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皮振艳.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对NIHSS评分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6):3.

[2]李倩,牛英.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7):4.

[3]孙晓敏孙晓红.间歇性充气加压预防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2,028(001):173-174.

[4]屈俊兴.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的临床诊疗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5):2.

[5]孟宪宇.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21年31卷8期,211页,2021.

[6]谈万兰.预防性护理在颅脑损伤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8(6):69-69.

[7]明敏.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J].饮食保健,2018.

[8]朱庆凤单娟.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和护理质量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9):187-188.

[9]李仕卓,罗维平,赵永耀,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2022(21).

[10]李倩,靖倩,尚无怡.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3):5.

[11]刘雪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的分析及护理[J].中外医疗,2020,39(8):3.

[12]王杰宇.浅析预见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J].2020.

[13]张春霞,李翔,孟晓静,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J].全科护理,2022,20(35):4902-4907.

[14]冯亚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健康之友2019年22期,44-45页,2019.

[15]谭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