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8
/ 2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吴林  潘艳(通讯作者)

峨山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653200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病理过程复杂,容易导致消化功能减退和胃黏膜萎缩。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中医药理论的深入探索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总结,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用贴敷、针灸等多种手段,其中以中药内服为主要治疗方式。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药物主要包括健脾胃、理气化湿、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等方剂。此外,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还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虽然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疗效不稳定、疗程较长等。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和方法,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功能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萎缩变化。该疾病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长期的胃部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不当以及心理压力等。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为常见[1]。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消化功能减退、胃黏膜萎缩、营养吸收障碍等一系列临床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注重辨证施治,强调整体调理,既能缓解症状,又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增强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2-3]

一、中医药理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建立在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之上。中医药理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有着独特的认识,其治疗方法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首先,中医药理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是脾胃虚弱、气滞湿困、痰浊内蕴、阴阳失调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消化吸收功能的调节与脾胃密切相关。气滞湿困则指气机不畅,湿邪内生,滞阻脾胃功能,影响消化吸收。痰浊内蕴指痰湿内生,阻碍胃肠蠕动和气血运行,加重脾胃虚弱。阴阳失调则是中医理论中对生命活动的基本状态之一,失调则导致疾病发生[4]。其次,中医药在治疗胃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籍中已有对胃病的论述和治疗方法[5-6]。中医药治疗胃病的经验丰富,主要包括调和脾胃、理气化湿、清热解毒、温阳健脾等方面。药物治疗常采用中药汤剂、丸剂、散剂等剂型,配合针灸、艾灸、推拿等辅助疗法,以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运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与调节。

二、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方剂和药物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胃肠功能的康复[7]。以下是这些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1)中药方剂和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采用补脾胃、理气化湿、清热解毒、温阳健脾等方剂。常用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具有补益脾胃、健脾化湿功效的药物,以及陈皮、山楂、厚朴等具有理气化湿、消食导滞作用的药物。

2)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常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中脘、足三里、内关等,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肠道症状[8]

(3)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条或艾叶对特定穴位进行灸热刺激,以调节气血运行,温通经络,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神阙、足三里、关元等,可以有效改善脾胃功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

4)推拿疗法:推拿是一种手法疗法,通过按摩、推拿、拨动等手法刺激患者的腧穴和经络,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腹部推拿、背部推拿等,有助于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改善消化吸收[9]

三、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在现代研究进展中,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临床研究和药物分析,人们逐渐揭示了中医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成分。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中医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临床实践中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保和丸、胃苓散、香砂六君子汤等,这些方剂具有调和胃气、健脾和胃、清热解毒等功效,能够改善胃肠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症状。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胃肠道的功能恢复和病变部位的修复

[10-11]

对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的分析和探讨:(1)药物成分分析:许多中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已被鉴定和分离。例如,黄芩中的黄芩苷、党参中的人参皂苷、甘草中的甘草甜素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促进胃黏膜修复等作用,对胃部的保护和修复起着重要作用。(2)作用机制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一方面,中药能够调节胃肠道的免疫功能,提高胃部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中药还能够促进胃黏膜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加速胃部组织的愈合和恢复[12]。此外,针灸治疗也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影响胃肠道的活动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四、未来与展望

未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将继续深入。首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全面、系统地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揭示其在胃炎治疗中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此外,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实践将更加规范和标准化[13]。未来,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多中心研究,验证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更严谨的治疗指南和标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思梦,康立英,戎会丽,等.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1.

[2]邓志燕,蔡阳阳.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养生保健指南2020年43期,297页,2020.

[3]项天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学,2023,12(11):5.

[4]李爽,张福利.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东方药膳2021年23期,295-296页,2022.

[5]尤轶,魏睦新.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21.

[6]唐璇.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4):3.

[7]范圣凯.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011):000.

[8]刘晓燕,汪龙德,刘俊宏,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0[2024-02-02].

[9]王四兵,汪龙德.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0[2024-02-02].

[10]王伟伟.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0[2024-02-02].

[11]蒋玉萍,刘伟锋,吴姗姗,等.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6):58-61.

[12]陈艺楠,纪海静,白雪松,等.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25(1):4.

[13]吉跃进,沈洪,朱磊.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