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建构乡村规划体系的思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9
/ 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建构乡村规划体系的思考分析

王利民

阿拉善盟自然资源综合服务中心    内蒙古阿拉善盟   750300

摘要: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要注重乡村空间治理机制,以保护自然资源和传承人文历史为先决条件,对农村的生态农业、城镇空间资源统筹配置,推动农村体制改革的可持续发展。若想真正重构农村的空间结构,要按照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进行,实现生产空间的集约发展,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空间的关系,实现乡村空间的治理转型,并构建实用性的村庄规划,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借助城市经济发展的力量,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及发展,全面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水平。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规划;体系;方法

引言

我国农村的全面脱贫,标志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在这个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土空间资源,谋划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是摆在各级地方政府面前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对此,本文以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为研究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国土空间规划及其重要性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通俗意义上来讲,国土空间是指国民赖以生存的一切场所和环境,包含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1]。在国家飞速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要体现其主导功能,合理分配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推动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城市高水平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是指对特定区域内的国土空间予以开发和保护,加强空间与时间上的安排,其是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空间规划有机融合,并形成全新的空间规划。这项工作在我国整体规划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国土规划工作按照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划分为五个层级实现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三类”,也是我们了解的“五级三类”。其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水平,提高我国地域、空间、水域的利用率,促进我国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的农村空间规划与治理工作而言,其主要包括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与修复。相关部门要结合乡镇的实际特点,对空间作出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提高对土地的开发率与利用率,体现空间的特定功能,充分发挥国土空间对社会经济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规划方法

2.1精准性规划

城镇和乡村结构、空间、功能均有差异,因此规划方法也应保证差异性。相比乡镇规划,乡村规划更加精细,其规划内容重点是民生,即以“提高农民生活、生产质量”为准则。乡村具备特有的文化以及历史,规划应捋顺乡村与规划要素的作用关系,根据乡村历史脉络、文化特性展开规划工作。精准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挖掘乡村特有的性质,打造符合乡村特色的新环境。摒弃过去“自上而下”的规划理念,应从民生角度出发,鼓励乡村民众参与到规划当中,积极采纳村民意见和建议,发挥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以此为乡村规划的出发点,让乡村规划更有活力、更具内生力。在组织形式上,应摒弃过去的文本图集方案,贯彻“简单易懂”的原则,以村民读本、村规民约为主,以更加直接简单的方法宣传规划理念与保护意识,以乡村规划建设转变村民的认知与思维方式。

2.2实用性规划

《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中提出了“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用性规划的核心就是确保规划内容对乡村振兴有推动作用,有效指导乡村建设、产业升级、人才建设、发展方向,以现有的问题为导向,加强村庄现有问题的整治工作,着手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到村庄经济条件有限,乡村规划不宜大拆大建,而是着手解决痛点、难点。乡村规划应结合乡村目前发展状况,分析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着眼目前可预见需求。村庄规划还应提前做好类别划分,结合村庄所需以及现有问题,划分问题种类,从需求差异上制定针对性的规划方案。

2.3底线性规划

底线性规划是借助底线思维约束村庄规划内容,应确保城乡规划不触碰底线。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下,村庄规划不得破坏当地地域环境、自然生态。以生态规划理念推动绿色村庄发展,以建设生态文明村庄为规划核心,强化生态底线管控,加强村庄自然生态保护。由于乡村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可以更好地与生态环境、生产环境融合,规划中应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打造乡村生态环境结构体系及乡村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良好关系,通过乡村振兴来驱动生态振兴。与此同时,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出了“三区三线”,包括生态区与生态红线、耕地区与农田保护线、“双评价”区与城镇开发边界线。乡村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生活条件应设立在“红线”上,空间上统筹乡村各个领域发展,做好乡村规划建设的严格管控。

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加强乡村规划体系建设的路径

3.1优化技术总结,深化规划与管理衔接机制

国土空间体系技术成果清晰明了,关键在于“一图一表一规则”。用途管理标准仅适用于搬迁撤并类村庄,系统规划指导往往针对集聚提升类村庄,空间品质提升主要对象是特色保护类村庄,技术标准针对性强、指导性好。不仅如此,编制与规划深度融合,有助于规划管理具体实施,形成编制落地有效。国土空间体系应注重管控区域、指标、要求、边界一体化管理,实现坐标统一、图数对应,突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体系系统化建设,实施平台化反馈机制,推动规划拟定科学合理。

3.2基于实用性村庄规划

若想实现有效地农村空间治理工作,必须体现治理方针的针对性。观察我国目前的农村发展情况,南北方的发展差异较大,发展重心也有所不同。农村空间治理要实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体系,迎合目前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将物质组织权属纳入统一体系,实现农村的多规合一规划和细化。治理实用性是保证乡村空间治理与乡村发展方向紧密贴合的关键点,为了确保农村在发展过程中有足够的空间基础、经济支柱,相关部门要思考农村空间治理工作“为谁规划、谁来规划、怎么规划、如何规划”。要将工作重心落实到农户发展的综合需要上,跳出传统的城市经营运作模式,保证农村发展有较强的针对性,充分利用农民仅有的空间资源。除此之外,实现乡村空间规划要强调其公益属性。要站在农民的视角下合理规划乡村空间需要,保证所制定的规划方案符合农民对乡村发展的心理预期,又要符合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若想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水平,要从乡村空间治理着手,全面振兴乡村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以乡村空间为载体,搭建合理的乡村布局结构,打造宜居的居住环境充分发挥乡村建设对于社会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相关部门要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的内在需求,重新整合乡村空间结构,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乡村规划工作,实现乡村空间的治理转型,基于实用性开展乡村空间规划,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方针,真正让乡村空间及农村资源变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立,李雯骐,张尚武.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建构乡村规划体系的思考——兼议村庄规划的管控约束与发展导向[J].城市规划学刊,2021(06):89-90.

[2]刘作燕,任洁,张林,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完善乡村规划编制体系实践与思考——以东川区阿旺镇村庄规划为例[J].云南建筑,2022(05):400-401.

[3]王娜娜.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体系规划研究[J].2021(05):966-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