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科类专业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以《高压供电与自备发电》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3

高职工科类专业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以《高压供电与自备发电》为例

林华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21

摘要:近年来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但是在具体实施这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对于工科类专业。本文首先介绍了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高职工科类专业课程中存在的课程思政融入难点,接着以《高压供电与自备发电》课程为例,重点阐述了课程思政与该课程融合的具体措施,最后对此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总结,提炼出可复制的共性内容,为其他工科类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工科类专业课程;高压供电;课程思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高职教育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在学生培养及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趋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发展和改革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拓宽教育教学领域,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优秀的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平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时代对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建立一整套符合新时达要求的学生培养模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其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职教育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和技术技能与管理能力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课程思政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但在思想道德、文化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课程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课程思政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工科类专业课程中存在的课程思政融入难点

与文科类、体艺类专业相比,工科类专业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具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课程性质与特点不同。工科类专业课程通常注重实践性,注重技能的培养,而课程思政融入需要思维深度和广度,涉及到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这与课程性质和特点不太一致,使融合难度增大。

2.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工科类专业的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难以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3. 教学方法不合理。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课程思政融入,或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教学创新和思想性。

4.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更注重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真正理解和感受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意义。

5. 课程设计不合理。有些课程设计中没有考虑到课程思政的融合,或者思政元素融合不够充分,难以达到课程思政融合的效果。

因此,为了克服工科类专业课程中存在的课程思政融入难点,以《高压供电与自备发电》课程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与工科类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以此为其他工科类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经验。

三、《高压供电与自备发电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高压供电与自备发电》是交通运输类、机电控制类等工科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毕业生大多会从事与电气设备制造、运行维护相关的工作。该课程以往的教学目标主要以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为主,重点使学生掌握供电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解决实际供电问题的基本能力及维护技能,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素质修养方面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从课程总体的育人目标开始改革,在传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目标。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岗位的要求,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三大目标为导向,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灌输课程思政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重点培养学生在思想上爱国爱社会、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是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坚定政治立场、抵御诱惑、艰苦奋斗的政治素养。本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高压供电课程思政的知识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高压供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高压供电技术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和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2. 能力目标:高压供电课程思政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高压供电技术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创新,同时也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高压供电课程思政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高压供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危险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大局,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四、《高压供电与自备发电》课程思政融入点及课程内容设计

确定了课程总体的育人目标之后,就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是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实际岗位的要求,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然后找准合理的切入点,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很自然地、润物细无声地将课程思政的内容传输给学生。

比如在讲解电力系统组成及功能的内容时,以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历程为切入点,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我国在电力系统及核心技术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如山峡水电站的建设、西电东输工程的建设、第三代核电厂技术的研发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在讲解发电厂发电过程、功率因素低所带来的电能损耗时,以环境问题和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为切入点,让学生以完成研究报告的形式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和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环保节能的意识。在讲解短路电流、电气保护装置、防雷与接地、变配电所运行维护等内容时,以安全为切入点,通过身边真实的案例教学,强调高压电的危险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同时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电气安全规范》、《电气安全用电管理条例》等,让学生了解高压电的合法使用和管理。在讲解一次系统及一次设备的内容时,以我国电气设备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通过相关视频、图片、真实事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等。介绍高压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高压电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讲述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如供电保障、应急处理等,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

具体章节及课程思政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高压供电与自备发电》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概述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教学方法

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国家荣誉感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我国在电力系统和核心技术方面的发展成果,例如世界最大水力发电厂山峡水电站、最大的电力工程西电东输工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各种发电厂的发电过程

培养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

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查阅各种类型的发电厂的发电过程及各自的优缺点。了解发电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

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及功率因数提高

培养学生低碳、节能的意识

通过介绍工厂供电系统及功率因素过低引起的电能损耗,让学生知道电能的产生是需要消耗其他不可再生的能源,以此来向学生灌输节能省电的理念,让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

短路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通过案例教学,以高校宿舍因大功率电器电路而发生火灾等身边真实事件为例,告诫学生时刻牢记安全意识。

电力变压器、互感器及其选择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国家荣誉感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介绍我国超高压、特高压技术从落后到领先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国家荣誉感。

一次系统及一次设备的概述

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奉献的工匠精神

案例教学,介绍我国电力设备的发展历程,结合视频展示一代代工人在此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

五、结语

高压供电课程思政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高压电的危险性,更直观地感受到高压电的重要性,更清晰地认识到高压电对于社会建设的贡献,学生在实践中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使学生能够在多种教学环节中深入学习和交流。同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网络教学、线上讨论等,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要注重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加强对于新技术、新应用的介绍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思想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在高压供电课程中不仅获得专业知识,更能提高综合素质。

以《高压供电与自备发电》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与工科类专业课程相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一次创新而有益的探索,可以为其他工科类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刘强,刘勇.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问题与路径优化[J].四川建筑,2023,43(01):223-225.

[2]薛芗,徐月明,金晶,张静,王奎萍.高职院校农业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调查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04):17-20.DOI:10.20028/j.zhnydk.2023.04.005.

[3]刘冉冉,郑恩兴,徐鸿翔,张丹,郭威,李丽.《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汽车,2023(06):81-83.

[4]邢淑婕,雷磊,陈龙,王荣荣,李建芳,朱静.基于目标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23,9(04):49-52.DOI:10.16681/j.cnki.wcqe.202304013.

[5]年亚贤,王政.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4):52-54.DOI:10.19865/j.cnki.xxdj.2023.04.015.

[6]徐嘉祺,刘雯,田云章.应用型地方高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J].大众文艺,2023(03):153-155.


作者简介:林华(1989-),男,浙江舟山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