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顾倩婷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   上海市  201805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TCMI)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抽取20201-20231月的124例患者,均使用TCMI治疗且出现输液反应,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者输液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影响因素,然后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本组124例患者输液反应率在≤50岁者中为66.13%82/124),显著低于>50岁者33.87%42/124)(P0.05)。询问过敏史:否认32例、不详20例、有72例。输液反应患者发生时间均为注射后2min~3d内,其中注射后0.5h发生104例(83.87%);首次用药后92例发生输液反应,发生率74.19%;另32例在给药≥2次后发生输液反应,占比25.81%。输液反应者采用的TCMI涉及7种,以活血化瘀类为主。患者输液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胸闷、寒颤、高热、皮肤瘙痒等,所有患者均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后输液反应好转,无死亡病例或后遗症。结论:临床应用TCMI时可发生程度不同的输液反应,且受到多种影响因素影响,而通过优化工艺、科学组方、提升质量,并对其适应症予以严格掌握,做好检测和宣传工作,则可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影响因素;干预

前言:在临床上,中药注射剂(TCMI)指的是采用现代药剂学方法和技术,结合中医药理论指导,提取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然后制成的灭菌制剂,可用于体内注射,是我国一种新型的特殊中药剂型。TCMI的主要特点为多把点、多环节发挥药效,其作用在于延缓机体衰老、养生保健、调节生理功能、增强药物疗效等。随着TCMI的广泛使用,近几年临床上有此种药物引发的输液反应不断增多,所以广大医生和患者重视其安全性。通过分析TCMI所致输液反应,并总结其相关影响因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干预,这可提升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抽取124例患者,调取时间为20201-20231范围,均使用TCMI治疗且出现输液反应,即探讨了TCMI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现做下述阐述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抽取20201-20231月的124例患者,均使用TCMI治疗且出现输液反应,对常规资料做出统计,男女分别为68:56。年龄均为18-80岁,年龄均值(59.3±11.4)岁。合并基础疾病:脑梗死8例、乙型肝炎16例、高血压20例、慢性支气管炎32例、冠心病36例、其他12例。本研究满足伦理委员要求,参与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全部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发生输液反应的时间、询问过敏史情况、具体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等,总结分析患者输液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影响因素,然后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1.3分析数据

结合相关数据和评价指标统计,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中输入结果数据,完成T值、X²检验,分别经均数(Mean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和例(n)、百分率(%)来表示结果中的计量、计数等资料,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年龄因素

本组124例患者输液反应率在≤50岁者中为66.13%82/124),显著低于>50岁者33.87%42/124)(P0.05)。

2.2询问过敏史

询问本组124例患者过敏史,其中否认32例(25.81%)、不详20例(16.13%)、有72例(58.06%)。

2.3发生时间及次数

本组124例输液反应患者发生时间均为注射后2min~3d内,其中注射后0.5h发生104例(83.87%);首次用药后92例发生输液反应,发生率74.19%;另32例在给药≥2次后发生输液反应,占比25.81%

2.4TCMI种类

输液反应者采用的TCMI涉及7种,以活血化瘀类为主。具体见表1

1TCMI所致输液反应的药物种类[例(%]

种类 

输液反应

发生率(%

丹参注射液

8

6.45%

复方苦参注射液

8

6.45%

银杏内酯注射液

12

9.68%

注射用灯盏花素

12

9.68%

丹参川芎嗪

20

16.13%

丹红注射液 

20

16.13%

参麦注射液

44

35.49%

合计

124

100.0%

2.5临床表现

本组124例患者输液反应主要累及,临床表现涉及恶心呕吐、胸闷、寒颤、高热、皮肤瘙痒等。具体见表2

2TCMI所致输液反应的累及器官系统和表现[例(%]

累及器官及系统

输液反应率(%

主要表现

循环系统

129.68%

血压降低、胸闷

消化系统

129.68%

恶心呕吐

神经系统

2419.35%

意识模糊、眩晕、寒颤、高热

皮肤及附件

7661.29%

注射处红肿、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

2.6预后转归

所有患者均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后输液反应好转,无死亡病例或后遗症。

3讨论

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124例患者的输液反应,结果表明其影像因素1)过敏性体质:本组124例患者输液反应率在≤50岁者中为66.13%,显著低于>50岁者33.87%P0.05)。结果表明TCMI所致输液反应在老年群体中发生率较高,因这类群体心肺功能和机体抵抗力较差,难以有效代谢药物,所以与其他年龄段相比发生输液反应概率更高,也更严重。此类群体采用TCMI治疗中,给药的剂量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初始剂量应较小,然后向个体最适宜的剂量进行调整。也可按其肾功能对用药剂量科学确定和调整。文中显示询问患者过敏史:否认32例、不详20例、有72例。

该结果表明,存在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发生TCMI输液反应概率更高,且与常人相比高出3~9倍。所以,实际用药中,1)先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实时提示,用药期间严密观察,缓慢滴注。

2)缺少辨证论治:尽管TCMI主要采取现代制剂方法和技术加工制成,但中医有传统的特点,如果在使用此类药物治疗患者之前缺乏中医辨证,会使病症与药物功效、药性不符,无法有效治疗疾病,严重可出现输液反应。如对于感冒疾病,中医认为主要两类,即风寒和风热;在中医学中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若采取TCMI治疗时未进行辨证论治,易引发输液反应。本文结果中,输液反应者采用的TCMI涉及7种,以活血化瘀类为主,而清开灵等注射液所致输液反应共40例,发生率相对较高,所以需严格展开辨证论治。采取TCMI治疗患者前,需掌握适应症,并认真了解药物的功效和药性,以保证治疗正确性和有效性。

3)制备工艺:我国制备中药制剂,主要采取的工艺涉及提取有效部位法、醇提水沉法、水提醇沉法等,但均未粗放且简单的工艺。TCMI成分复杂,且质量标准尚未同意,所以不同工艺所制成的药剂存药效差异较大。而不同批次间相同工艺下的制剂很难达到较高的稳定性,会使输液反应的增加。因此在输液期间还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文中显示发生时间主要注射后0.5h,共104例(83.87%);首次用药后92例发生输液反应,发生率74.19%。该结果表明,用药的0.5h内需对患者予以密切观察,发生输液反应则及时告知医生加以处理或抢救,以防引发严重后果。

4TCMI药味数量:与单味制剂相比,复方制剂具有更为复杂的成分,所以其有效成分及含量无法明确,因此类制剂中还有较多植物蛋白及鞣质,所以易导致一些过敏反应。本文显示患者输液反应为恶心呕吐、胸闷、寒颤、高热、皮肤瘙痒等,所有患者均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后输液反应好转,无死亡病例或后遗症。所以在使用复方制剂的过程中,需注意对其加强质量控制,明确药物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及含量,对杂质非定量成分进行控制,保证药液及输液治疗效果。用药期间需对患者密切观察,积极预防输液反应。

5)临床应用TCMI时,其他溶媒与TCMI也易产生一些反应,使得药液中不溶性微粒增加,所以采取西药配伍TCMI时,易造成过敏反应和发热源反应。同时因TCMI含有生物碱、皂苷等活性成分,可改变溶媒的pH值,从而引起氧化、水解等,进而产生气泡、沉淀、浑浊、变色等反应,使得TCMI无法有效使用

结束语:

概而言之,临床应用TCMI时可发生程度不同的输液反应,且受多种影响因素影响,而通过优化工艺、科学组方、提升质量,并对其适应症予以严格掌握,做好检测和宣传工作,则可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

参考文献:

[1]周建明.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应对[J].中国处方药,2019,17(9):21-22.

[2]刘兴玲,陈巧娟,曾文,etal.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