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李萍

介休市第一中学校   邮编:032000

摘要:新课改提出及推动下,对教师教学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改进与调整以往较为滞后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积极通过多元化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其中启发式教学法可促使学生从浅到深展开思考,对培养其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从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进行研究,以此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高中生物;有效应用

前言:以往教师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活动时,通常采用单向知识传输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时刻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状态下,很少有机会对知识内容展开主动探究,使得其综合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为有效解决该问题,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布置任务、提出问题等模式,让学生将注意力牢牢锁定在课堂上,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一、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为此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应重视围绕真实教学情况,恰当使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对学生展开引导,以此提高其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实现对知识内容整体把握。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融入生活中的例子实施教学,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使其切实掌握学习生物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端正学习态度,这对强化教学效率将起到促进及推动作用。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学习本章节内容时,教师应在备课期间围绕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并在其中融入与本堂课相关生活实例。或者,可将“生活中消失的北极熊”添加到课件中,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介绍引起冰川融化的各种因素,让学生对其形成初步了解,能够从不同视角表述冰川融化对北极熊生活带来的危害。如:因冰川大面积融化,可供北极熊生存的区域被持续压缩,导致其很难找到食物,也就无法取得身体所需热量,而北极熊为抵抗寒冷会消耗大量能量物质。围绕该话题让学生实施自主探讨及交流,该环节结束后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融入生物细胞中糖类、脂质物质消耗模式和各种物质对机体正常运转形成的重要影响,鼓励学生自行分析与研究北极熊消耗自身能量的过程及原理,该话题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其对知识内容展开深入剖析,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强化教学有效性[1]

二、提出启发性任务,鼓励学生落实好课前预习

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实施预习是教师重要任务,且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也是让学生课堂上跟紧教师授课节奏的有效手段。然而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为薄弱,预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展开有效指导,才可将预习效果充分发挥出来。而以往高中生物预习期间,教师会要求学生实施自主预习,并不会对预习任务提出要求,此种预习模式只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形成初步认识,无法促使其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层次探究,很难实现高效预习。基于此,教师应借助启发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出部分预习任务,让其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或小组合作探讨等模式,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采用这种方式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达到对知识深层次理解和掌握。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为例,学习本章节内容前,教师可先提出一个生活化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其围绕预习得到相应答案。如:“夏天炎热时人们都喜欢吃西瓜解渴,以往市面上都是有籽西瓜,近些年也能买到无籽西瓜,那无籽西瓜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找到问题答案”预习任务提出后,教师还应从网络上搜集有价值文章、书籍以及网站等,将其发送到班级学习群中,供学生阅读和查看。让其采用自身喜欢的模式掌握二倍体、三倍体及四倍体含义,借助这种启发性问题,可使其积极主动寻找问题答案,在此期间了解到更多知识,扩充其知识储备,将启发式教学价值充分彰显出来。且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将预习期间自身存在问题的地方记录清楚,上课时将其提出,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从而将问题消除殆尽。如此一来授课过程中,教师无需占据大量时间实施基础知识介绍,只需围绕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展开着重讲解,即可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整体加强[2]

三、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主动探究

高中生物教学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取大量知识,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解释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为此,教师应在新课标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启发式教学模式,将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元素呈现在学生眼前,鼓励其利用搜索相应资料等模式,对教材内容实施扩充,如此将使其对知识内容形成深刻记忆。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得学生了解更多高效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并强化其知识运用水平,教学内容讲解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归纳到一起,突显各知识点间关联性,逐步强化学习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二节“细胞的分化”为例,学习本章节内容时,教师可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细胞分化整个环节,随后鼓励学生描述细胞形态和结构,接下来将全班学生平均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细胞分化知识内容。整个学习期间,教师应为学生介绍细胞分化含义及特点等,接着引导各小组收集材料并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自身小组找到的内容,并与其他小组收集到的元素实施对比。倘若出现差异,应启发学生展开探讨和交流,当该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启发学生对概念性知识实施归纳及整理,促使其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深层次把握

[3]

四、设计恰当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精心设计问题是启发式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借助用心创设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探究及分析,以此培养其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分析能力等,使其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此外,借助问题还可将学生注意力牢牢锁定在课堂上,促使其思维时刻保持在活跃状态,并使其对这门课程形成浓厚探究欲望,逐步提高学习成效。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为例,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创设出以下问题:“当人体内环境出现改变时,细胞是怎样调节并适应环境的?”利用该问题鼓励学生深层次分析细胞调节机制和稳态维持。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中心实施问题探讨,通过所学知识展开探索及研究,收集材料并进行实验观察。借助问题让学生不仅强化对细胞生活环境的认识,还可使其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等得到加强,且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恰当引导及指点,可促使其发散思维,扩充知识储备。通过精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其主动融入到思考及探究活动中来,强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推动其各方面能力良好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将启发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可有效改善以往枯燥压抑学习环境,让学生思维时刻处在活跃状态,使其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环境下解脱出来,实现对知识主动探究和分析,从而深层次把握知识内容。为此,需要教师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开展启发式教学,让整堂课充满活力,并突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师亚莉.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22,(24):33-35.

[2]卢桂红.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探析[J].成才之路,2022, (01):117-119.

[3]周效松.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21,(09):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