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理念指导下财政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高质量发展理念指导下财政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戴军洋

中共龙岩市新罗区委党校,364000,

摘要:贯彻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尽管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乡村振兴,但仍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在关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了支农力度,以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质量,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基于此,本文围绕高质量发展理念,分析了财政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以及提出了财政助推乡村振兴路径。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多数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财政支农规模与结构上,分析与明确了财政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就需进一步发挥财政支撑作用,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理念,贯彻与落实各项工作,助力乡村脱贫攻坚,实现振兴。

一、高质量发展理念与乡村振兴共通之处

高质量发展理念属于经济学范畴理念,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从高速增长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与经济新常态理念,直观地体现了国家对建设集约型、质量型经济社会的意愿。通过实现经济新常态,可促进经济获得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亦体现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主题与发展特点。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实现乡村振兴并非一蹴而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全面振兴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为人们营造风清气正、文明富裕、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环境。

结合二者概念,可将二者共通之处汇总如下:

(一)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均提到了高质量发展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农业发展主题,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从“十三五”规划落实结果来看,二者产生的历史背景相同,均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是实现我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手段。

(二)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移,逐步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优化农村经济与生活环境,实现发展农村产业、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与提升农村民众生活水平目的,以及助力农业、农村获得高质量发展。

(三)方法

从研究方法来看,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共同之处。一方面,二者强调立足整体,实现持续性发展。结合国内外环境变化,总结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二者强化了理论与实践联结,聚焦具体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以及促进农业、农村与农民获得高质量发展。

(四)理念

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村属于新型发展理念,强调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此外,高质量发展体现着新发展理念,意味着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为第一发展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经之路,共享为根本目标。此外,绿色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逐步走向了高质量发展道路。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 内涵与价值内核。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美丽乡村,亦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为此,二者在理念上存在共通之处。

二、高质量发展理念指导下财政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为顺利推进乡村振兴,可在乡村自治基础上,融入法治与德治,构建三治一体化乡村治理体系。在完善治理体系过程中,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可进一步详尽地解读财政支农政策,并加大政策贯彻与落实力度,将财政资金的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接着需适时加大支农资金投入量,为发展农村就业、教育或卫生医疗提供资金,以及加大贫困地区扶持与发展力度,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在提升基层政府实力基础上,保障其获得充分的发展资金。而在财政、法治化方面需要保障治理体系公开性、透明性,确保各参与主体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并构建切实可行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二)突出“三农”部门中财政与资金主导作用

财政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高度统筹与管理财政资金。若财政资金处于分散状态,难免出现交叉重复问题。而在财政政策引领下,可将财政资金集聚到一起,充分发挥规模化效应。在此过程中,可以年为单位,编制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若某一主体同时负责项目或者碎片化项目,需要做好资金安排,确保每笔资金用到点、用到位,发挥其最大效能,防止资金被滥用。在制定资金调配方案时,需要融合考虑项目风险,优化风险决策。重大支农项目资金由中央政府负责,担负落实大型公共职能政策的重任。而省级政府负责跨部门或者跨地市的政策与项目,重在整合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或者预算部门应担负起审计与管理本地区项目资金。在有效明确政府权责基础上,确保每笔财政资金能得到科学合理地调配。而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负责编制财政资金具体应用方案,并将方案提交到上一级政府,方案审核通过后,可由基层政府贯彻与落实方案。此过程可引入任务清单模式,方便中央政府融合考虑地方实际发展清苦抗,并在内容清单中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需要担负哪些权责以及需要进行哪些支农事务。此外,中央可结合任务清单采用差异化管理,对地方政府实施管理,并动态进行绩效评估。此种管理模式在合理授权基础上可明确权责,也可便于基层行政单位将支农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三)优化涉农资金管理绩效

1、合理规范涉农资金

一是合理整合财政资金源头,明确各级项目管理权责,确保支农资金得到规范化、统一化管理,防止出现多头共管问题。在出现问题后,可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二是合理应用财政数字化技术,积极构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一体化数字平台,强化与政府服务信息平台、金融机构线上服务平台间的信息互通互联,科学运用现代化技术,提高财政部门工作成效,优化财政支农服务质量。

2、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为提高财政资金支农成效,可紧密联结部门职责与“三农”发展目标,以结果为导向,构建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从微观层面来看,即强化事先评估、事中监控与事后评价各个环节的互通互联,全方位管控项目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实现情况。此外,需要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从准入绩效目标、绩效监管绩效结果使用、绩效自评等多方面入手,围绕绩效管理数据库与信息数据构建交互平台,以进一步完善支农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确保能与支农资金管理形成合力,全面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成效。

3、强化资金监管

财政部门需强化资金监管,通过自查自纠、定期组织内部巡察、财务检查等多样化方式,确保支农资金监管工作落实到位。此外,应动态监管平台公司、下级财政部门资金使用情况。或者与下级财政部门组成涉农资金互查小组,借助第三方审计督查方式,加大资金监察力度,提高资金监管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及提升乡村民众生活质量等提供了政策支持。而财政资金是贯彻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支持。为此,在优化政策支农政策基础上,应加大财政资金管理力度,确保将财政资金用到位,防止资金损耗,促进乡村获得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若楠.乡村振兴的供给侧引擎:探索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路径[J].南方农机,2024,55(01):110-114+131.

[2]孙振星.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N].华兴时报,2023-12-25(008).

[3]杜辉,董冉,江山等.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J/OL].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7[2023-12-28]

[4]数字化改革背景下的财政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22,(09):44-48.

[5]赵阳.高质量发展理念指导下财政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1,(12):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