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新生儿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重症肺炎新生儿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马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新生儿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肺炎;新生儿;集束化护理;临床效果

重症肺炎在新生儿期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进步,尽管新生儿的存活率有了显著提高,但重症肺炎仍然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长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策略成为当前新生儿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集束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成人和儿童重症监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显示出其在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的优势[2]。集束化护理是指将一系列经过临床验证、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护理措施集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护理方案。这种护理模式强调多学科合作、连续性护理和循证医学实践,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个体化的护理服务[3-4]。然而,在新生儿重症肺炎领域,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和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关于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护理大多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难以满足患儿复杂的护理需求[5]。因此,本研究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将集束化护理引入新生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实践中,以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儿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15.67±4.12)天,平均体重为(2820±340)g;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为(15.34±4.21)天,平均体重为(2800±350)g。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确诊为重症肺炎的新生儿,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在出生后28天内的新生儿;(3)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严重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的患儿;(2)患儿入院时病情已极为危重,预计难以完成本研究全程观察者;(3)患儿家属拒绝参与本研究或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病历资料不完整,影响研究结果判断者。1.2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由相关护理人员负责执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操作,如定期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患儿清洁和舒适、执行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等。实验组患儿接受集束化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呼吸道管理:护理团队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减少呼吸道刺激。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儿,护理团队会密切监测呼吸机参数,及时调整,以确保患儿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定期为患儿进行胸部物理治疗,包括拍背、翻身等,以促进肺部通气和分泌物排出。(2)营养支持:护理团队遵医嘱根据患儿的体重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通过鼻饲管或静脉途径给予患儿必要的营养物质,确保患儿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定期监测患儿的体重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3)体温管理:护理团队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采取适当的保暖或降温措施,以维持患儿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体温不稳定的患儿,使用保温箱或辐射台等设备,提供持续的体温支持。

(4)并发症预防:护理团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守手卫生规范,以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定期为患儿进行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预防皮肤破损和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此外,实验组患儿还接受包括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等在内的综合性护理措施,以确保患儿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全面的照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呼吸困难、发绀、肺部啰音等)、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对应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使用(x±s)、n(%)表示,并用t检验和卡方进行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儿在接受集束化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绀、肺部啰音等均有显著改善。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相关指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 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情况(x±s,%)

组别

例数

呼吸困难改善率

发绀改善率

肺部啰音改善率

平均住院天数(d)

实验组

50

90.00(45/50)

88.00(44/50)

92.00(46/50)

10.54±2.32

对照组

50

70.00(35/50)

68.00(34/50)

74.00(37/50)

14.87±3.13

t/X2

6.250

5.827

5.740

7.858

p

0.012

0.000

0.017

0.000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儿在集束化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 2 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脓毒症

气胸

总发生率

实验组

50

2

1

0

3(6.00)

对照组

50

6

4

2

12(24.00)

X2

6.352

p

0.012

3  讨论

重症肺炎新生儿病情危重,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采用集束化护理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新生儿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集束化护理是一种针对某一类或某一种疾病制定的综合护理方案,包括一系列有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6]。通过集束化护理的实施,可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在重症肺炎新生儿的护理中,集束化护理注重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体温管理等方面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新生儿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进一步探讨和完善集束化护理方案,为重症肺炎新生儿的救治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肖亚. 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在ICU重症肺炎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全科护理,2021,19(28):3987-3989.

[2] 陈小艳. 精细化护理用于新生儿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8):114-116.

[3] 徐瑾. 新生儿ICU呼吸机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2):100-101,106.

[4] 姚娜,侯静.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东方药膳,2020(8):186.

[5] 胡登琴. 集束化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J]. 母婴世界,2021(8):6,9.

[6] 陶艾莎. 综合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医药前沿,2020,10(2):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