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房兆鑫

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 513000

摘要:目的:在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四肢创伤骨折到院治疗后,对出现了骨不连症状的患者开展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从而研究该治疗方法发挥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实际开展中,选取的样本来源均为医院收治患者,患者由于四肢创伤骨折出现了骨不连症状之后,于2021年9月-2023年4月到院进行诊断和治疗。样本确定后,样本分组模板为对照、观察两个不同小组,将68例患者平均分入小组模板后,选择不同治疗方式,最终比较小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由于四肢创伤骨折入院后,针对出现了骨不连症状的患者,确定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治疗方案有助于提升治疗效率。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恢复时间

临床中针对骨不连患者,需要在患者体内以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借助加压钢板或者锁髓内钉等材料来缓解患者症状[1]。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对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这68例骨不连患者开展了随机的分组处理,设置的小组模板分为对照、观察两种,随机下每组最终分入患者数量均相等,为34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最终得到数据: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2至76岁,平均为(45.52±14.15)岁,病程区间为8至19个月,平均为(13.45±3.62)个月。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1至77岁,平均为(46.52±13.15)岁,病程区间为7至20个月,平均为(14.10±3.78)个月。

    纳入标准:①本研究拟纳入年龄介于20至80岁之间的患者;②患者由于四肢创伤骨折入院治疗并出现骨不连症状;③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了解并配合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患者骨不连发生原因为病理性原因;②患者由于再次外伤骨折导致骨不连;③患者存在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性疾病。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治疗模式为传统动力加压钢板治疗。在对钢板进行选择时,需要结合患者情况来对适宜的钢板进行确认,并将其放置在患处张力侧。固定阶段,选择皮质骨螺钉并实施螺旋式加压固定。处理完成后,为患者开展常规引流以及缝合处理。

1. 2. 2 观察组

患者治疗模式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在术前进行必要的检查,确定患者的体位和麻醉方式。通过与前述方法相同的位置以及方式完成手术入路的建立,同时对患处骨膜进行剥离。随后对患者的患处进行修复处理,保证在骨不连位置形成梯形的截面或者横断面,此过程中,需要对患处存在的硬化骨质进行凿除处理,为胡须开展髓腔扩髓提供便利条件。在对患者大转子所处位置进行明确后,进针将髂骨块安置在骨不连位置,达到良好复位效果后,选择带锁髓内钉来对骨块进行固定,并在患处的上下方向分别安置锁钉,确保固定效果达到要求。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患者接受治疗6个月后,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统计患者治疗结束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用n(%)以及(±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采用χ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针对治疗效果开展对比期间,观察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具有明显优势,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4

20(58.82)

12(35.29)

2(5.88)

32(94.12)

对照组

34

11(32.35)

14(41.18)

9(26.48)

25(73.52)

χ

-

-

-

-

5.314

P

-

-

-

-

<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患者术后并发症记录结果详见表2,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更少,小组之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n

愈合不良

关节僵硬

术后感染

血栓

发生率

观察组

34

1(2.94)

1(2.94)

1(2.94)

0(0.00)

3(8.82)

对照组

34

3(8.82)

4(11.76)

2(5.88)

1(2.94)

10(29.41)

χ

-

-

-

-

-

4.660

P

-

-

-

-

-

<0.05

3.讨论

在患者四肢创伤骨折后,存在少数患者可能无法实现愈合,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骨折愈合的时间远远超过正常愈合时间,或者是骨折无法正常愈合。其中骨折无法正常愈合的情况就被称为骨不连。骨不连发生后,患者不仅会出现自我修复停止和明显的疼痛,同时活动能力也会受到较大影响[2]。目前对于骨不连的治疗中,传统的治疗模式习惯于应用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来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改善,但是由于手术时间比较长,患者失血量无法有效控制,因此术后恢复相对比较慢。

与传统治疗模式相比,带锁髓内钉是一种以T6A14V合金为主要材料的新型医疗器械,其不但可以对患者的骨折位置进行良好的固定,同时也具备弹性固定、生理应力等特性,因此将这一器械应用在骨不连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实现刺激患者骨折患处的目标,这对于患者的骨折愈合具有明显帮助[3-4]

在本次研究分别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发现,结果均为采用了带锁髓内钉治疗的观察组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入院之后,如果在治疗期间发现患者出现了骨不连症状,可以及时通过带锁髓内钉的临床治疗模式,有效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1] 石维盛. 分析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9):31-33.

[2] 高飞.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8):12.

[3] 王波. 分析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采取带锁髓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J]. 当代医学,2020,26(4):172-173.

[4] 王庆义,朱红香.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疗法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研究[J]. 保健文汇,2023,2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