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影响分析

徐慧萍

丹阳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 分析体位干预联合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产程、分娩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本院收治的初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与观察组(责任制助产护理合体位干预),对比两组产程及分娩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产程时间短(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高(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 针对初产妇实行责任制助产护理合体位干预,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凸显其价值,可推行使用。

【关键词】体位干预;责任制助产护理;产程;分娩结局;并发症

分娩是育龄女性独有的生理过程,其成功与否受到产力、产道、胎儿和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国内,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对母婴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关爱女性分娩问题[1]。自2012年起,医院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全面人文关怀。初次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在分娩时容易出现焦虑和害怕等不良情绪,增加压力,消耗机体氧气,延长产程,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责任制助产护理作为一种在产科中广泛应用的新型护理方式,不仅是一种护理工作,更强调对孕妇和家庭进行精确评估、诊断、规划和实施的重要性,让孕妇和家人均获得良好健康教育,主动参与生产护理,并在助产士的指导下进行体位干预,使孕妇整个产程放松,更好推动自然分娩[2-3]。本文分析体位干预联合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产程、分娩结局的影响情况。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本院收治的初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20-36岁,均值(25.44±3.15)岁;孕周:37-42周;均值(39.74±0.75)周;观察组:年龄21-35岁,均值(25.33±3.21)岁。孕周:37-40周;均值(39.55±0.68)周;两组一般资料未见差异性(P>0.05)。入选标准:均是初产妇;同意本次课题探究者;具备独立能力和清晰意识者。剔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及重大器官病症者;无法沟通、认知、意识障碍者;不顺从医生安排者;未在知情书上签字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助产护理,即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和体位引导,并陪伴产妇全程分娩。辅助产妇半仰卧位或仰卧位,告知产妇呼吸技巧,予以心理疏导。在产妇宫口全开后,协助其截石位,帮助其宫缩用力,直到成功分娩后2h为止。

观察组开展责任制助产护理合体位干预,具体为:(1)责任制助产护理:依照产妇及胎儿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并予以其适当体位干预,在分娩前到分娩后2h,予以产妇一对一全程分娩陪护。产妇可可自由体位,在助产士协助下触摸具体物品,如苹果,让产妇细致感受苹果的纹理、形状,助产士在旁侧言语疏导产妇心情放松,可播放柔和音乐,使其完全放松,并让其双眼紧闭,描述苹果的生长环境以及内部构造等,进行记忆真实感知。5s后睁开双眼,在产妇宫口全开后,耐心告知产妇正确进行腹部压力,并密切关注产程及胎儿情况,让产妇保持信心,保证抬头压力完全扩张。分娩成功后,助产士立刻对新生儿进行鼻、口腔分泌物清理。(2)体位干预:第一产程协助产妇进行呼吸训练,并应用导乐车、分娩凳及分娩球等辅助用具,帮助产妇予以自由体位待产。具体为:①助产士仔细解释产妇分娩中不同姿势转换,可亲自演示。对坐位孕妇可根据自行选择体位。在可站立式中,助产士帮助孕妇尽可能站直,允许其用双手扶床,身体与地板平行。在坐姿中,助产士将矮椅放在一旁,让孕妇坐下,可用双手扶椅子,尽量让上半身向后靠。对于蹲位,助产士会站在病床旁,指导产地将脚放在椅子扶手上作为力量支撑,让其向下弯曲。跪位中,帮助产妇双膝打开跪地,身体向前趴在软枕上。对胎儿先露部半入盆或者还未入盆孕妇,可让孕妇站立扶床左右摇摆,助产士在旁辅助,或扶腹走路,或指导孕妇行一些简单攀爬活动。②根据孕妇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分娩球。在助产士帮助下,指导其坐在分娩球上,身体中线为中心点,前后摆动骨盆,将分娩球放在病床上,帮助孕妇站立在病床边,用两只手环抱,上身前倾,头部偏向球体表面,躺在球体上来回摆动身体。也可将分娩球靠墙,孕妇半蹲位,背部和肩膀胛骨平靠在分娩球处,并上下摆动。当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让婴儿和产妇面对面身体接触,并指导早期吮吸,密切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宫缩情况、产后出血情况及孕妇精神状况等。

1.3 观察指标

1.3.1对比产程时间,含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记录具体分娩时间。

1.3.2对比分娩结局,指标含自然分娩和剖宫产。

1.3.3对比并发症情况,指标含产后出血与感染等,记录具体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4.0处理,计量数据(

±s)行t检验,计数资料n(%)实施X2检验,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对比产程时间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产程时间短,数据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产程时间比较(±s,min)

分组

例数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总产程

对照组

50

517.24±120.35

54.23±10.25

582.36±132.45

观察组

50

335.21±119.23

42.35±12.53

388.25±126.53

t

-

7.598

5.189

7.493

P

-

0.000

0.000

0.000

2.2对比分娩结局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高(P<0.05),见表2。

表2分娩结局比较(n,%)

分组

例数

自然分娩

剖宫产

对照组

50

27(54.0)

23(46.0)

观察组

50

47(96.0)

3(4.0)

t

-

20.790

P

-

0.000

2.3比较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见表3。

表3比较并发症情况(n,%)

分组

例数

产后出血

感染

总发生率

对照组

50

7(14.0)

3(6.0)

10(20.0)

观察组

50

2(4.0)

0

2(4.0)

t

-

-

-

6.061

P

-

-

-

0.014

3 讨论

    目前,产妇分娩主要以自然分娩为主,但由于初产妇经验较少,其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一系列不利身心反应,延长产程时间。目前国内大部分孕妇采用平躺体位,在助产士监护下,产科医生负责宫缩和胎儿的状况。然而,数据显示[4],平躺体位分娩增加孕妇子宫对腹腔动脉的压力,导致胎盘循环不良,同时骨盆也受到挤压,增加胎儿生产障碍及孕妇的痛苦,从而延长第一产程的时间。相比之下,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经过体位自由转变,通过重力帮助让胎儿挤压宫颈,促进子宫收缩和宫口扩张,确保分娩成功。

   宫缩痛会增加孕妇焦虑和不安,不良心情会产生茶碱,抑制子宫内平滑肌收缩,影响分娩进程。研究显示[5],产程中分娩干预护理对孕妇的精神状况有一定影响,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是提高分娩结局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引入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让助产士承责任化,实现一对一全程接生陪护,可以避免传统助产士交班中出现问题,也可为初产妇提供更多心理辅导和分娩相关知识,增强孕妇对自然分娩的认知,更好地与助产人员合作进行分娩[6]。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后,初产妇的产程时间显著缩短(P<0.05)。这意味着采用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更加顺利和高效。相比之下,常规助产护理的产程时间较长,可能会给产妇带来更多的疼痛和不适。另外,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还显著提高了自然分娩率(P<0.05)。自然分娩对于产妇和新生儿来说,都有更多的益处。采用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的产妇更容易经历顺利的自然分娩过程,减少剖宫产等干预措施的使用,从而降低分娩风险。此外,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还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在分娩过程中,常规助产护理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宫缩异常、胎位不正等并发症。而通过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产妇和胎儿的状况得到更好的监测和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上述,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对初产妇的产程和分娩结局有积极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指导,采用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可以促进初产妇的顺利分娩,减少分娩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然而,尽管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和完善这一发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景红运,刘淑霞.初产妇实施责任制助产护理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10):177-178.

[2]滕磊,厉丹丹,庄钰.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8):158-160.

[3]周秋实.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研究[J].名医,2022,1(12):147-149.

[4]李志洁.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减少产妇不良情绪及促进妊娠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6):743-746.

[5]杨忠霞.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7):183-185-189.

[6]刘华静.责任制助产护理联合体位干预对产程进展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5):95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