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路径实施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康复路径实施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刘静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上海  2009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路径实施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023年接受40例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等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康复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2组患者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比较(P<0.05)。结论:康复路径实施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路径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髋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这种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需要患者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1]。康复路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康复计划,它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康复训练方案。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康复路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本研究旨在观察康复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以期为我国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提供科学依据[3]。通过对一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康复路径实施,并对其效果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期找出影响康复路径效果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2023年接受40例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等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男6例,女14例;年龄47~90岁,平均(64.47±4.08)岁;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8~92岁,平均(64.62±5.3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基础护理:定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患者情况,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自身认知情况进行了解。②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以缓解疼痛,并告知患者疼痛的原因及缓解方式。③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肌肉收缩运动、关节活动等。④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4]。⑤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观察组采用康复路径进行护理。①制定康复路径表:根据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路径表。该表应包括康复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和关键点,如疼痛管理、功能恢复、日常活动等。②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认知情况、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这一步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③术前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包括手术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术后康复等,还要向患者强调术后早期康复的重要性,以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和积极性。④术后康复指导: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何时开始进行关节活动、何时开始负重行走、何时恢复日常活动等,还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⑤疼痛管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适当的疼痛管理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⑥心理支持:术后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康复过程。⑦家属培训: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康复路径的内容和要求,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⑧随访评估:在康复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表1 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组别

优良率

观察组(n=20)

14(72.00)

2(12.00)

4(16.00)

0(0.00)

21(84.00)

对照组(n=20)

10(44.00)

4(24.00)

6(32.00)

0(0.00)

17(68.00)

4.398

P

<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下肢静脉血栓

术后感染

髋关节脱位

总发生率

观察组(n=20)

0(0.00)

1(4.00)

0(0.00)

1(4.00)

对照组(n=20)

2(8.00)

1(4.00)

2(8.00)

5(20.00)

5.568

P

<0.05

2.3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

表3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

组别

患者满意度

健康教育情况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达标

基本达标

不达标

总达标率

观察组(n=20)

19

1

0

100.00

18

1

1

96.00

对照组(n=20)

12

4

4

80.00

13

4

3

84.00

12.054

P

<0.05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作为现代医学中常见的骨科手术之一,其术后的护理恢复工作尤为重要。康复路径的实施,实际上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护理策略,它结合了医学、护理学、康复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制定详细、科学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术后能够得到系统、全面的护理服务。

在实际应用中,康复路径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首先,在疼痛管理方面,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调整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措施,有效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了其舒适度。其次,在功能锻炼方面,康复路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关节功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此外,在心理支持方面,康复路径也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通过提供心理咨询和情绪疏导等服务,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了其康复信心。

综上所述,康复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还提高了医护团队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康复路径这一先进的护理模式,为更多的手术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徐丽娜.标准化康复路径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2):3.

[2]苗冬雪.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康复护理及对下床时间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5):4.

[3]邱仲昱.加速康复外科联合标准化康复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

[4]崔梦婉,李卫敏.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康复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 2022(015):046.

[5]包良笑,李婧,张洋,等.阶梯式模拟居家康复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 2022, 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