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

余晓莲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并熟练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观点的现实针对性;梳理论证思路、归纳论证方法,体会严谨透彻的说理艺术。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整散结合的句式、丰富的辞藻,体会文章酣畅淋漓的气势。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古代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使命。

相关资料

1.写作背景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李斯列传》

2.作者介绍

李斯,楚国上蔡人,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於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于是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以秦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扫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彊,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应抓住时机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代表作有《谏逐客书》、碑文有、《泰山刻石文》、《瑯玡台刻石文》等,歌颂秦朝的功德,对后代的碑志铭文有影响。

课堂活动

一 导语

  同学们,当你们对班级或者学校的某项制度不满时,你们会怎么做呢?前人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在郑国被秦晋围困之时,烛之武临危受命,对秦伯晓以利害,最终力挽狂澜,劝退秦师,平息干戈。

在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追求享乐之时,魏征呈上《谏太宗十思疏》,直言进谏。唐太宗看了奏疏猛然警醒,表示从谏改过,将这篇文章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在秦王下了逐客令之后,李斯在离开秦国途中写了《谏逐客书》。秦王看了《谏逐客书》,“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史记·李斯列传》)

他们的意见之所以被采纳,跟他们有理有据的说理艺术密切相关,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一起欣赏李斯的说理艺术。

二 解题

《谏逐客书》

谏:用言语规劝君主改正错误。

:是古代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逐客:驱逐客卿

谏逐客书:规劝君主改正驱逐客卿的决定。

三 课堂活动

(一)积文言

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接下来检查预习情况。

以为过矣  
移风俗    

今弃击叩缶而郑卫

退弹筝而取昭虞

今弃黔首以敌国   

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词类活用

六国之从     

公室          

食诸侯        

心意耳目者

然则是所者在乎色乐珠玉

故能其德       
却宾客以诸侯   

老师补充:①钱三百万《孔雀东南飞》   赠送

②郑庄行,千里不粮《史记·汲郑列传》  携带

恨 怀抱

通“资”,钱财,资用

(二)理思路

找出《谏逐客书》的中心观点,分别梳理每一段的内容,找出每一段与中心观点有怎样的关联?

1.朗读第一段,找出作者列举了哪几位君王?他们任用了哪些客卿?他们的客卿分别有哪些贡献?第一段与中心观点有怎样的关联?

君王

客卿

客卿的贡献

穆公

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

商鞅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

张仪

散六国之众,使之西

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

范雎

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生讨论,明确:

第一段开门见山表明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一段避开郑国事件,回顾历史,用四代秦君重用客卿富国强国的史实,证明客卿有功,指出逐客是错误的。

2.朗读第二段,找出:秦王对待外来满足感官享乐的人、物和人才的标准和态度分别是怎样的?这一段与中心观点有怎样的关联?

生讨论,明确:

标准

态度

满足感官享乐的人、物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

所重

人才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所轻

第二段比较秦王重物轻人的不同态度,论证逐客有过。

秦王在取物方面唯我所用的态度和用人方面一味排斥客卿的态度构成对比,接着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策略。李斯将立意上升到统一大业的高度,指出逐客是放弃了对人才的重视,危害的是秦的统一大业,明确逐客有过。

3.朗读第三段,找出第三段阐述了什么观点?与中心观点有怎样的关联?

生讨论,明确:第三段将昔日五帝三王不却众庶而无敌与“今日秦王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作对比,指出逐客的实质是“资敌国”“业诸侯”,其本质无异于“藉寇兵而赍盗粮”,这就从根本上剖析了逐客的危害性。

正如《烛之武退秦师》说到的最能打动秦伯的是“阙秦以利晋”一样,逐客有利于敌国。

4.朗读第四段,找出第四段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生回答,明确:

“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照应第二段中所述“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

“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照应课文第一段“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照应三段,同时也照应文章开篇提出的中心论点“逐客为过”。

IMG_256

这封信只字不提自己、不提郑国、站在秦国的立场专为秦谋,紧扣“逐客有过”的中心观点,抓住进谏对象秦王希望一统天下的志向展开论述,从过去任用客卿的事实,写到现在逐客不利于统一大业、甚至有害的现实,预测将来的结果。整个奏疏论证结构严谨。

(三)品技巧

找出你认为说理说得好的句子,赏析并有感情地品读(可从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的角度思考)

IMG_256

生讨论:

一段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沛。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还有了大量的对偶句,如“强公室,杜私门”“国无富利之实,秦无强大之名”,在增强气势的同时,也具有音乐美。

 二段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的珍物,不仅手法铺张,多用排偶句式,文气贯通,节奏明快,而且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用“致”“有”“垂”“服”“乘”“建”“树”七个动词表达对珍宝的喜爱。“不饰朝廷”“不为玩好”“不充后宫”“不实外厩”“不为用”“不为采”“不进于前”“不立于侧”多重排比,“不”字连用,文气贯通,节奏明快,语气坚决。

文中还有了大量的对偶句,“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在增强气势的同时,也具有音乐美。

老师指点:朗读时,第一段要读出自豪感,第二段问句要读出反问语气,每一段的结论要读得掷地有声,读出不容置疑的语气。

总结:①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假设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说理透彻。

②论证语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整散结合,多用排比、对偶句式,气势奔放;辞藻丰富,文采斐然。

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辞,如上书《谏逐客》……

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可以说这篇文章事理滔滔不绝,有不容辩驳的说服力;文辞滚滚如浪,有排山倒海之势,从而使秦王改变主意,收回成命,这篇奏疏因此流传千古。

(四)悟情怀

李斯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谏逐客书》体现了李斯怎样的抱负与使命?

作者写四位君王任用客卿成就功业,充满崇敬、赞美之情,李斯也想成为他们那样伟大的客卿。

   秦王有一统天下的志向,而“逐客”“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此时李斯已经取代吕不韦任客卿,其职责相当于宰相,他的职责是辅佐秦王一统天下。

学了《谏逐客书》,你们学到了哪些进谏艺术?

明确:要有针对性,观点要明确,逻辑要严密,语言要有感染力。

李斯胸怀远大抱负,《谏逐客书》进谏有理有据,成功说服秦王,改变了一代君王的重大决定,加速了秦王朝统一中国的步伐,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今天,这篇文章仍闪烁着思辨和理性的光辉,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既要学习李斯有理有据的进谏艺术,也要学习他担当时代使命的远大抱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秦王远去了,李斯也远去了,我们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主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时代赋予每一代人特定的使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

    希望同学们树立为国家、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理想,并为实现这个理想不断努力、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