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安全预防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安全预防控制措施

卢灵   周雪梅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安全预防控制措施以及效果。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手术的100例患者研究,设为甲组,分析总结以往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和实施安全预防控制措施,并选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手术的100例患者设为乙组,不进行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安全预防控制。比较两组的满意度、护理不安全因素情况。结果:实施不同干预后,甲组总满意度大于乙组(P<0.05);甲组管理因素发生率、感染因素、护理操作因素、护理操作因素、医疗环境因素等发生率都小于乙组(P<0.05)。结论:于手术室护理中主要存在管理、感染、护理操作、医疗环境等不安全因素,针对不安全因素实施有效的安全预防控制措施可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并可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场所,在医院内充当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这是一个救治与风险并存的科室,因此手术室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其护理质量直接关系着抢救与治疗的成败,但受一系列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手术室极易出现切口感染、护送摔伤等不良事件,不仅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还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对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手术的100例患者(甲组)以及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手术的100例患者(乙组)进行研究。在甲组中,女46例、男54例。19-73岁,均值48.25±2.50岁。在乙组中,女44例、男56例。20-75岁,均值48.36±3.28岁。患者基线资料P>0.05。

2.方法。(1)总计不安全因素。1)管理因素。护理缺乏管理制度,致使护理工作无章可循,使护理工作具有随意性,而影响到护理质量。2)感染因素。如果护理不妥善、消毒不到位,就会导致患者发生感染,且手术室的人员流动量性大,如果为做好感染预防措施就会增加感染的风险。3)护理操作因素。目前,手术室护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先进,如果护理人员未良好掌握护理新知识,就会影响到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而影响手术效果。4)护理人员因素。由于医院的人力资源比较紧张,在护理团队中实习人员的占比高,其临床经验不足、同医师配合不熟练、业务水平比较低、专业知识不足、操作技能水平较差,护理中手忙脚乱,而影响手术的进程,并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一些护理人员对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掌握不足,未按制度流程进行护理,使患者不信任,影响护理顺利的开展。5)医疗环境因素。因为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持续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作单调,导致护理人员高度紧张,而打击了工作积极性,导致手术室护理操作中出现差错,而引发风险事件。护理人员需配合医师操作、完成患者询问工作,其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易身心疲惫,而同患者沟通时缺乏耐心,增加护理纠纷发生的风险。医疗器械配备不足、维护不佳、消毒灭菌不彻底等会影响手术效果。(2)安全预防控制措施。1)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由资历高护理人员带教资历低护理人员,并给予指导,提高护理队伍整体操作水平,护理部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水平。要求护理人员持续吸收、学习新护理知识和护理方法,提高护理人员能力。鼓励护理人员自学,开拓视野,学习先进护理技术。定期或者不定期给予护理人员考核,检查其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操作水平,考核后上岗。2)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邀请专家给予患者人员讲解,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3)人力资源合理调配。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配置,增加护理人员,且人力资源部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资历高同资历低的搭配排班,给予资历低人员有效指导,并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减轻护理工作负担。4)强化环境管理。严格要求消毒灭菌以及医疗设备维护,手术仪器定期检修,有问题的仪器要及时上报、维修,术前确保医疗仪器性能良好。定期整理手术室卫生,确保手术室整洁、干净。5)完善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且开会讨论,制定整改措施。

3.观察指标。实施不同干预后,统计两组的管理因素、感染因素、护理操作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医疗环境因素等发生情况。以自制问卷评估两组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低于60分是不满意、60-85分是比较满意、超过85分是很满意。

4.统计学分析。SPSS24.0软件,(%)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x±s)计量资料,t检验,P<0.05则存在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1.比较甲乙两组的满意度。实施不同干预后,甲组总满意度大于乙组(χ2=8.7912,P=0.0030)。

2.比较甲乙两组的护理不安全因素情况。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甲组管理因素发生率小于乙组(χ2=5.6738,P=0.0172);甲组感染因素发生率小于乙组(χ2=6.7368,P=0.0094);甲组护理操作因素发生率小于乙组(χ2=5.1282,P=0.0235);甲组护理操作因素发生率小于乙组(χ2=4.0816,P=0.0434);甲组医疗环境因素发生率小于乙组(χ2=5.7010,P=0.0170)。

三、讨论

1.随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健康逐渐重视,是人们对于治疗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治疗疾病,对护理也提出更高要求。在护理管理中,护理安全是核心重点,具体是指护理人员、护理环节等无差错、无事故以及无纠纷,属于护理管理质量的一种体现。对于手术室来说,属于医院重要的一个治疗场所,是患者手术的场所,因手术室涉及侵袭性检查和有创性操作,不同患者会出现不同的应激反应,所以对护理有很高的要求。就目前情况来看,手术室工作环境比较复杂、涉及多种专业、工作量大,有较大的护理风险存在,对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来说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手术室护理安全同患者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所以要想保障手术患者安全、健康,就要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供给手术患者全面的、周到的、细致的护理服务,确保手术室环境安全,确保手术顺利的开展。因此,本课题主要是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针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安全预防控制措施,来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手术顺利的进行。

2.干预对策。根据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采取以下几方面防范措施:第一,健全手术室管理机制。在手术室管理中,需要对相关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规范自身的行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在手术前后,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根据规章制度进行护理,坚持无菌操作原则,详细记录相关数据,保证手术室的环境,防止出现护理差错及安全事故。第二,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岗前培训,落实继续教育,使护理人员能够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工作习惯。不仅如此,还需要针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强化训练,采用奖惩机制,经验丰富的护士需要指导新进的护士,确保手术医疗器械的合理应用,对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第三,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进行积极沟通,注意语言表达方式,掌握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使患者能够具有安全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第四,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排班工作。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大,所以需要做好排班工作,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减少他们的精神压力,使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降低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概率。

总而言之,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手术室内存在发生的不安全因素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增强手术室内管理和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严格考察规范,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提升手术室内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海英.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2020.

[2]李文红.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方法措施探讨.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