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心理护理

黎青

宜春市人民医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血液透析患者极易出现消极心理,因此本文探析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血透室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样本,对比不同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优质的心理护理措施,效果确切。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血液透析(HD)属于现阶段肾衰竭终末期患者主要救治措施,是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带有透析器的体外循环装置,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以及水分,具有较好临床救治效果1,但HD为长期救治过程,需要患者具有较强心理素质,否则消极情绪与恐惧感会影响其心理变化,极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影响救治效果,故HD救治过程中需配合科学护理管理2。心理个性化护理属护理常用模式,经多项干预手段展开,安抚患者,使之心态调节,依从性提高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10例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55)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31(占比56.36%)/24(占比43.64%),平均年龄为(47.53±3.82)岁,平均病程(2.39±1.24)年,研究组(n=55)添加心理护理,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29(占比52.73%)/26(占比47.27%),平均年龄为(47.69±3.75)岁,平均病程(2.46±1.12)年。排除有凝血机制障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有认知和沟通障碍、患有感染性疾病者,对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出现过敏反应者,研究之中所涉及的计量、计数相关数据均纳入到统计学软件之中进行处理,且各项资料指标间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对照组: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并提供环境护理、体位护理,在血液透析前需为患者详细讲解治疗流程、目的意义,并指导家属多鼓励、支持患者,选择粗且弹性好不易横向滑动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免反复同点穿刺,同一血管两次穿刺点距离>10cm,以减少局部损伤。保证此血管通路供透析专用,全程采用无菌操作,每周对其导管血进行细菌培养,使用抗生素封管的方法来预防菌血症的发生,同时加强对管道的观察,避免阻塞、扭曲等,叮嘱患者不能自行拆开敷料,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指征变化情况(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意识状态),以便于及时发现突发情况4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优质的心理护理措施。

(1)认知干预:向患者介绍病因、症状、血透流程、并发症及护理措施等,定期举行讲座,鼓励展开病友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社会支持和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5。对于接受能力差的患者可配合视频、宣传图册等进行指导,用通俗语言讲解,营造轻松氛围,针对其疑问和顾虑进行专业解答,并可通过微信、QQ等平台为患者提供知识宣教,重点强调血透合并感染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以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干预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2)心理护理:当患者进入血液透析室时,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的态度接待,详细介绍透析室的环境、透析的相关须知以及负责的医生,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感,及时运用负性心理评估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依据评估结果分析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且结合患者的年龄以及性格特点,为患者制定专属的护理方案。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细致观察并了解患者的性格、兴趣、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情况等,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评估其身体上不舒适的原因、位置、程度及心理上的负面的应激,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引导其诉说烦恼,解答其困惑,在透析过程中播放患者喜欢且能够帮助他们放松的音乐,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逐渐放松身心,以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与失眠症状。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评分(HAMA、HAMD)。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7.0 软件进行研究结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100%)]表示,行x²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态评分对比[n(100%)]

分组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HAMA评分

HAMD评分

对照组

55

20(36.36%)

24(43.64%)

11(20.00%)

44(80.00%)

16.75±2.21

12.43±2.96

研究组

55

31(56.36%)

22(40.00%)

2(3.64%)

53(96.36%)

7.23±1.54

7.16±2.83

P

-

-

-

-

<0.05

<0.05

<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种常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能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酸碱的平衡,虽然血液透析治疗能够促使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但由于病程较长,无论从病痛、不良反应,还是从经济方面和心理方面都对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心理护理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丰富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护理人员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制定专属护理计划,通过一系列措施,从认知行为、心理情绪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安抚与引导,并最终起到调节患者情绪,提高其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利于后续医护工作展开,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综上,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优质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但显著降低负性心理,同时大幅度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晓东.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6):172-173.

[2]陈景莲,蔡蕾,马小菊,等.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的延续护理对血液肿瘤患者照顾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3):2612-2616.

[3]张威威.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2):227-228.

[4]林巧玲.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9(01):338.

[5]敬强龙,吕静,马薇薇,等.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疾病感知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J].饮食保健,2019,6(3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