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效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效用观察

朱卫英

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  400036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护理)和研究组(接受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30例/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SF-36)、自我管理能力(ESCA)及服药依从性(MAQ)、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SF-36、ESCA、MAQ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具有积极成效。

[关键词]  老年慢性病;社区服务;中医护理;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

我国正在经历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阶段,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老年慢性病患者数量的激增。这类疾病往往具有长期病程的特点,患者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不仅身体上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心理上也因空巢和退休等社会现象带来的孤独和失落感而备受打击,这些负面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他们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的质量。鉴于这样的背景,探寻并实施有效的干预策略,以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得尤为紧迫和关键。中医学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以及治疗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它在社区居家养老的卫生服务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1]。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将中医特色的志愿服务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时,其所带来的实际价值和积极影响。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30例/组。纳入标准:(1)患者需达到65岁或以上的年龄,并已被确诊至少一种慢性或基础疾病;(2)患者需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完整的健康记录,且有能力进行正常的语言沟通以及填写问卷;(3)患者必须在所居住的社区拥有至少六个月以上的居住时间;(4)患者必须是在完全知情并自愿的前提下,同意加入本项研究。排除标准:(1)即将外出旅行的患者;(2)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或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3)合作程度较低或研究过程中选择退出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

年龄(岁)

患慢性病种类

文化程度

男/女

1种/2种/≥3种

小学/初中或中专/高中及以上

对照组(n=30)

20/10

68.89±10.23

15/10/5

17/8/5

研究组(n=30)

18/12

69.14±9.95

14/9/7

13/12/5

统计值

χ2=0.287

t=0.096

χ2=0.420

1.333

P

0.592

0.924

0.810

0.513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社区护理服务,这些服务是由社区卫生工作者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提供的疾病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如下:(1)组建一支具有中医特色的志愿护理服务团队。该团队由5名持有执业医师证书和3名持有执业护士证书的教师担任领导,并精选3名中医师、3名执业护士、3名社区护士以及10名护理专业学生志愿者组成。团队划分为义诊组、上门访视组和培训和健康教育组。每个小组都由一名中医师、两名执业护士、一名社区护士和十名学生志愿者构成。在开展护理工作之前,所有组员进行集体培训,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够胜任自己的职责。每次护理工作结束后,领队老师收集每位患者的健康状况信息,并在微信群里共享,以便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及时了解和交流患者的健康状况,为后续服务提供参考。(2)每周六下午,社区中心会举办一场专为患者提供的中医健康义诊咨询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包括血压、血糖、体温监测以及痴呆和骨质疏松筛查在内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他们的病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以及疾病治疗情况。结合社区健康档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健康建议和指导。(3)在仔细研究了义诊组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的健康档案资料后,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细致的评估。基于这一评估,制定合理的家庭访视计划。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至少每周进行一次访视,而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则每两周进行一次访视。在电话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定期前往患者家中,提供中医特色护理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中医按摩,根据患者所患的慢性病,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按摩,每次按摩持续30至60分钟。此外,还会提供中医拔罐服务、中医刮痧服务。这些中医特色护理服务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和保健。(4)每周日下午,培训及健康教育组的全体成员会在社区为患者提供护理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中医保健按摩、中医拔罐(气罐法)、中医刮痧、安全与防护知识、患者用药安全知识以及慢性病的防治知识等,旨在提升患者和家属的照护能力。此外,还参考和整合了患者的社区健康资料,根据他们的病情和健康认知,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通过讲座、面对面咨询、制作关键词卡片等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测量血糖、血压和体温的方法,运动方式及强度的监测方法,营养平衡与饮食搭配,以及身心放松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健康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自我管理能力(ESCA)评分及服药依从性(MAQ)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t检验。

结果

2.1  SF-36评分

研究组护理后SF-36、ESC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SF-36、ESCA评分比较(分,±S

组别

SF-36

ESCA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0)

78.11±6.63

86.64±7.71*

62.25±7.74

78.86±7.79

研究组(n=30)

77.98±7.12

92.24±8.03*

63.11±6.69

86.67±8.17

t

0.073

2.755

0.460

3.789

P

0.942

0.008

0.647

<0.001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

2.2  MAQ及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MAQ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MAQ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S

组别

MAQ

满意度

对照组(n=30)

5.78±0.96

78.96±8.89

研究组(n=30)

7.54±1.12

90.17±7.75

t

6.535

5.206

P

0.001

0.001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SF-36、ESCA、MAQ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提示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对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原因如下[1-2]:定期举办的义诊咨询服务,不仅加强了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联系,而且能够及时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建议。上门访视服务通过整理患者的健康信息,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深入的家庭访问,这种服务模式既具有针对性也注重个性化。深入家庭访问还能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病情和影响因素,以便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定制化的护理服务。通过家庭访问,可以详细展示中医特色护理方法的操作步骤,并以面对面的交流和手把手的指导,帮助家属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培训及健康教育小组则专注于提高患者对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护知识和健康养生知识的了解。考虑到患者可能存在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的问题,教育形式主要采用面对面的指导和卡片辅助记忆,内容注重针对性和灵活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患者对知识的掌握,还开展了护理能力培训,增强了家属的照护能力,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自我疾病管理,主动配合饮食、运动护理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从而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2-3]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对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具有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 郭敬,陈丽丽,陆镇涛,等.中医护理技术研究现状与思考[J].北京中医药,2023,42(2):128-132.

[2] 孙志强,王智敏,龙苏兰,等.中医特色志愿护理服务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0,035(023):85-87.

[3] 龙苏兰,喻道舫,邹德凤,等.中医特色社区志愿服务对本科护生人文素质的影响[J].护理学报,2023,30(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