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湖长制的水环境治理机制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基于河湖长制的水环境治理机制路径研究

王桂珍

新疆 阿克苏地区渭干河流域管理局

摘要:本文基于河湖长制的概念,研究了水环境治理机制的路径。通过对河湖长制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和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机制路径,包括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共享和监测能力、推动社会参与和责任共担等方面的措施。研究认为,河湖长制可以提高水环境治理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实现水环境的良好状态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河湖长制;水环境治理;管理体系;信息共享;社会参与

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各种治理措施。其中,河湖长制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河湖长制强调对河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建立河湖长制的机制和体系,实现对水环境的全面管理和保护。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正确运用河湖长制,构建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1河湖长制的概念和特点

1.1 河湖长制的定义和理念

河湖长制是一种综合性的河湖管理模式,旨在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和有效管理体系,促进河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全面管理河湖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包括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和保护。河湖长制的目标是实现河湖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维护河湖的生态完整性、水质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河湖长制也强调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鼓励广大公民、社会组织和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河湖管理和保护,共同推动水环境治理的进程。水利工程的安全确实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例如,渭干河流域拦河枢纽,位于出山口,处于灌区的上游,对于下游的灌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区域内有68.97万人,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库车市库木吐喇千佛洞,以及老国道和吐和高速公路特大桥等重要设施,在南疆的交通和电力输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河湖长制的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河湖长制的安全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水利设施,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等。

1.2 河湖长制的特点和作用

政府在河湖长制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设立河湖长和建立河湖长制机构,领导和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推动河湖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政府的参与和领导可以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和监督。其次,河湖长制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参与。河湖长制鼓励广大公民、社会组织和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河湖管理和保护。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知识、监督执行情况并提出建议,增强公众对水环境治理的关注和参与度,实现治理的民主化和多元化。第三,河湖长制强调信息共享和监测能力的提升。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监测网络,河湖长制可以实现对水环境数据的及时收集、共享和分析。这样的信息共享可以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决策制定和治理措施的调整。最后,河湖长制倡导责任共担和风险分担。各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多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治理格局。这种责任共担的机制可以确保各方在河湖管理和保护中承担相应责任,共同分担风险,推动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水环境治理机制的构建

2.1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引水枢纽是农业灌溉的重要节点,担负着将水库的水引入灌溉区的任务。它是保证农业用水,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设施。如果引水枢纽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灌溉区的正常运作,还可能导致农作物受损,影响农民的生计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重视引水枢纽的安全运行,确保其正常工作,才能为农业生产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是构建水环境治理机制的核心要素之一。首先,需要设立河湖长和相应的管理机构。河湖长作为河湖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推动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管理机构应具备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能力,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

其次,需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不同部门在水环境治理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水质监测和排污源管理,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调配和水利工程管理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职责重叠和工作盲区。同时,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也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体系应包括科学的决策流程和决策参与机制,充分考虑科学研究和专家建议,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工作机制应具备快速响应和协同配合的能力,促进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

2.2 加强信息共享和监测能力

加强信息共享和监测能力是构建水环境治理机制的重要保障。信息共享是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共享水环境相关数据和信息的过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促进信息的流通和交流,提高各方对水环境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信息共享还可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避免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监测能力的提升是指建立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及时获取水质、水量、水生态等方面的数据。监测数据是评估水环境状况和制定治理措施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监测网络,可以实现对水环境数据的全面、准确、及时的监测,为决策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3 推动社会参与和责任共担

例如,库车市库木吐喇千佛洞位于渭干河出山口段,1960 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 年修建渭干河拦河枢纽,1970 年 10 月电站竣工,由于前池壅水运行后,32 个洞窟被冲毁,占全部的 44%,精华洞窟几乎全部破坏。为了保护洞窟,国家 3 次拨款,沿线修建防洪堤。社会参与可以通过引入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和民众的参与,增强公众对水环境治理的关注和参与度。公众可以提供专业知识、监督执行情况并提出建议,形成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增强治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责任共担是指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多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治理格局。各相关部门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积极参与水环境治理工作。同时,利益相关方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分担治理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责任共担可以确保各方在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形成合力,推动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河湖长制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3.1 某省某河流的河湖长制实践

河湖长制实践以建立河湖长制机制为核心,对河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保护。本工程主要涉及的水利工程为拦河枢纽和水库,两工程断面之间只有少量的泉水补给,故用水库的出库站为本工程断面的参证站。在该实践中,设立了河湖长,建立了由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组成的河湖长制工作机构。通过加强河湖的水质监测和生态监测,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等。在实践中,河湖长制有效促进了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协同,提高了水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3.2 河湖长制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评估

现状河湖长制工程存在诸多隐患,不能安全运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维护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针对渭干河河湖长制项目,已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项目统计表》中,必须尽快拆除重建。对河湖长制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地衡量其应用效果,通过对河流河湖长制实践的评估分析发现,河湖长制的应用使得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水质指标得到明显提升,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增加。同时,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这些结果表明,河湖长制在水环境治理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和效果。

4结语:

河湖长制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河湖管理模式,在水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共享和监测能力、推动社会参与和责任共担,可以有效构建水环境治理机制。实践案例和评估分析证明了河湖长制在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积极效果。然而,河湖长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未来的工作应聚焦于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河湖长制的深入发展,促进水环境治理的持续改善。

结语:

构建健全的水环境治理机制对于保护和改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共享和监测能力,以及推动社会参与和责任共担这三个关键要素。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确立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可以提高水环境治理的协调性和效率。加强信息共享和监测能力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推动社会参与和责任共担,可以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多元化的治理主体,推动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而,构建水环境治理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共同努力。未来的挑战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技术水平和监测手段的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等。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张婷婷. 水环境治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46(6):123-136.

[2]王麦,赵雪梅. 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 环境保护科学,2020,38(4):56-63.

[3]刘洋. 陈丽.社会参与在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与机制[J].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2021,48(2):89-102.

[4]周远程. 责任共担理念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 水资源保护,2022,30(3):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