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驹河储气库随钻防漏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驴驹河储气库随钻防漏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艳芳 赵晨刚 车飞

(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天津大港

摘要:驴驹河储气库注采井三开井段沙河街组地层岩性以灰色泥岩、灰质砂岩为主,胶结疏松,部分井沙一上地层断层发育,地层承压能力弱,且储层存在异常低压。钻进过程易发漏失复杂,且完钻后需进行多次井筒承压-模拟固井,提升井筒承压能力。效果差,工序复杂,严重影响建井周期。因此,开展钻井过程随钻防漏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钾盐聚合物钻井液封堵性,实时封堵地层渗漏通道,保障安全钻进。同时堵漏材料参与形成泥饼,随钻提高井筒承压能力,井筒承压满足一级固井要求。

关键词:储气库  注采井  随钻防漏堵漏  安全钻进  井筒承压

驴驹河储气库是国内首座标准“井站一体化”储气库,先后被列为国家能源重点项目、天津市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和天津市重点储备项目。储气库建成后,将为满足京津冀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气需求提供有力保障。其注采井均为三开定向井,三开井段沙河街组地层岩性以灰色泥岩、灰质砂岩为主,胶结疏松,部分井沙一上地层断层发育,地层承压能力弱,且储层存在异常低压,压力系数≤0.25。河库9井、河库5L井钻进过程发生失返性漏失,井筒多次承压作业不合格,井筒承压不能满足一级固井井筒承压要求,严重影响了储气库建设时效。经室内研究,形成复合纤维随钻防漏堵漏技术,“长短结合,精准防漏”现场施工工艺,河库2井、河库8井,安全钻达设计井深,井口试压,套管鞋承压一次合格,井筒承压满足一级固井要求,节约完井周期58天。

一、室内研究

1、随钻防漏堵漏处理剂研究

依据驴驹河储气库三开井段地层情况,分析存在砂岩发育井段高渗透性漏失,泥岩砂岩不整合接触井段缝隙漏失,储层异常低压导致地层漏失压力低诱发漏失等三种漏失风险。结合实钻岩屑情况,综合判定,该区块三开井段发育漏失通道≤1.0mm。再结合现场钻井液循环工艺流程、固控设备、井下动力钻具,定向仪器情况,设计研发两个粒径级别的随钻防漏堵漏处理剂,其一,可通过振动筛,滞留钻井液,实现长效、实时封堵≤0.3mm漏失通道的钻井液用堵漏剂 复合纤维Ⅰ型;其二,可随钻井液通过井下动力钻具、定向仪器,实时封堵≤1.0mm漏失通道的钻井液用堵漏剂 复合纤维Ⅲ型。

(1)优选200目植物纤维,喷涂流行调节剂,润湿剂,复合200目矿物刚性粒子,再复合少量高失水凝胶,混拌均匀,形成与钻井液配伍的,且具有钻井液滤失-泥饼富集-固化作用钻井液用堵漏剂 复合纤维Ⅰ型。

(2)优选18目植物纤维、60目植物纤维,喷涂流行调节剂,润湿剂,复合18目矿物纤维、200目矿物刚性粒子,形成与钻井液配伍,实现高强度封堵的钻井液用堵漏剂 复合纤维Ⅲ型。

2、随钻防漏堵漏处理剂与钾盐聚合物钻井液配伍性评价

(1)现场取河库2井三开前配置钾盐聚合物钻井液,评价随钻防漏堵漏固壁处理剂Ⅰ型、随钻防漏堵漏固壁处理剂Ⅲ型,加入钾盐聚合物钻井液90℃×16h滚动老化前后流变性能、中压滤失性能影响。

复合纤维Ⅰ型按3%浓度加入钾盐聚合物钻井液,加入前后与滚动老化前后,密度保持不变均为1.17g/cm3,塑性粘度比钻井液增加1.5 mPa·s~2 mPa·s略有升高,动切力及中压滤失量与钻井液保持一致,与钻井液配伍性良好。

复合纤维Ⅲ型按3%浓度加入钾盐聚合物钻井液,加入前后与滚动老化前后,密度保持不变均为1.17g/cm3,塑性粘度比钻井液增加4 mPa·s~5 mPa·s略有升高,动切力与钻井液保持一致,中压滤失量比钻井液增加0.6mL,主要为大颗粒堵漏材料参与形成泥饼,滤失量上升。

(2)复合纤维Ⅲ型加入,对钻井液中压滤失量产较大影响,因此对比分析泥饼质量,如下图所示:

图1 基浆             图2 基浆+3%复合纤维Ⅰ     图3 基浆+3%复合纤维Ⅲ

测量泥饼厚度均在0.2-0.3mm,手指轻捻测试,薄而致密。基浆和基浆+3%复合纤维Ⅰ泥饼外观表面光洁,质地均匀;基浆+3%复合纤维Ⅲ外观表面有颗粒状堵漏材料附着,质地致密。

结合性能测试,泥饼评价,考虑复合纤维Ⅲ加入钻井液后,循环一周,直接筛除,综合判定不会对钻井液性能产生较大影响,配伍性满足应用条件。

(1)随钻防漏堵漏处理剂封堵性评价

应用配伍性评价中滚动老化后钻井液,进行砂床封闭滤失量进行钻井液封堵性评价。其中基浆、基浆+3%复合纤维Ⅰ使用40-60目石英砂床;基浆+3%复合纤维Ⅲ型使用20-40目石英砂床。评价数据如下表:

表一、随钻防漏堵漏处理剂砂床封闭滤失量评价数据

项目

砂床模型

实验压力,MPa

封闭滤失量,mL

基浆

40-60目石英砂床

3.5

全失(80mL)

基浆+3%复合纤维Ⅰ

40-60目石英砂床

3.5

11.2

基浆+3%复合纤维Ⅲ

20-40目石英砂床

3.5

4.8

结果表明:钾盐聚合物钻井液分别加入3%加量纳米复合纤维Ⅰ型、纳米复合纤维Ⅲ型,钻井液封堵无胶结填充物石英砂床,赋予石英砂床承压能力。

二、现场应用

1、随钻防漏堵漏施工方案

驴驹河储气库三开井段自沙一上(顶部)至沙一中板0油组,厚度500 m~600 m。地层岩性灰质砂岩、灰色泥岩为主,胶结疏松,部分井沙一上地层断层发育,地层承压能力弱,且储层存在异常低压,压力系数≤0.25。

随钻防漏承担随钻防漏堵漏及随钻提高井筒承压双重任务,因此,随钻防漏施工范围涵盖三开全部井段,以能通过200目筛复合纤维Ⅰ为主,且随着钻进浓度逐步提高,至异常低压储层前,提高至浓度2.5%以上;断层、异常低压储层,以2-4袋/单根的速度加入复合纤维Ⅲ。具体技术路线如下:

① 沙一上井段:持续提高纳米复合纤维Ⅰ型剂浓度,配套钻井液封堵剂重点防御断层漏失;

② 沙一中顶部:纳米复合纤维Ⅰ型剂浓度达到2.5%~3%;

③ 沙一中井段:纳米复合纤维Ⅰ型每隔100m损耗补加,配套钻井液封堵剂重点防御储层异常低压井段漏失;

2、随钻防漏堵漏现场施工

三开配置钾盐聚合物钻井液,钻完水泥塞后,开始随钻防漏施工:

(1)三开开始,提高钻井液封堵能力,实施全井长效防漏,随钻堵漏剂参与形成泥饼,提高井筒承压能力。进至2490m,开始第一次施工:以40袋/h速度,向钻井液加入钻井液用堵漏剂 纳米复合纤维Ⅰ型2.0吨,浓度0.83%。

(2)钻进至2600m,补充钻进消耗,提高钻井液中堵漏剂浓度,持续提高钻井液封堵性。开始第二次施工:以40袋/h速度,向钻井液加入钻井液用堵漏剂 复合纤维Ⅰ型1.0吨,浓度1.40%。

(3)钻进至2720m,补充钻进消耗,同时钻进至沙一中(顶部),提高钻井液中堵漏剂浓度,持续提高钻井液封堵性至最佳,预防异常低压地层漏失。开始第三次施工:以40袋/h速度,向钻井液加入钻井液用堵漏剂 纳米复合纤维Ⅰ型3.0吨,浓度0.26%。

(4)钻进至2810m,补充钻进消耗,沙一中钻进,维持钻井液中堵漏剂浓度,维持钻井液封堵性至最佳,预防异常低压地层漏失。开始第四次施工:以40袋/h速度,向钻井液加入钻井液用堵漏剂 纳米复合纤维Ⅰ型2.0吨,浓度3.20%;以2-4袋/单根速度配套加入钻井液用堵漏剂 复合纤维Ⅲ型,提高钻井液对漏失通道封堵范围。

(5)三开钻进至2880m,补充钻进消耗,沙一中储层钻进,维持钻井液中堵漏剂浓度,维持钻井液封堵性至最佳,预防异常低压地层漏失。开始第五次施工:以40袋/h速度,向钻井液加入钻井液用堵漏剂 纳米复合纤维Ⅰ型2.3吨,浓度3.50%;此外,以2-4袋/单根速度配套加入钻井液用堵漏剂 复合纤维Ⅲ型,保持钻井液对漏失通道封堵范围。

(6)施工过程,振动筛无跑浆情况,且未见明显筛出。表明钻井液堵漏剂 纳米复合纤维Ⅰ型,可通过200目振动筛,且滞留钻井液,实现长效防漏。钻进过程未发生漏失复杂,顺利钻达井深3011m,完钻。

3、随钻防漏堵漏现场施工效果评价

(1)室内评价

钻进至2490m、2983m,振动筛后分别取样600mL、1200mL,评价钻井液40-60砂床封堵性、20-40目砂床封堵性。钻井液加入钻井液用堵漏剂 纳米复合纤维Ⅰ型,封堵性显著提高,同时砂床承压能力明显提高,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二、钻井液用堵漏剂 纳米复合纤维Ⅰ砂床封闭滤失量评价数据

项目

井深

检测项目

漏失量

全井防漏

2490m

40~60目砂床,3.5MPa封闭滤失量

80mL(全失)

2983m

40~60目砂床,3.5MPa封闭滤失量

2.2mL

2983m

20~40目砂床,3.5MPa封闭滤失量

14.4mL

(2)井口地层承压:关闭全封打压至6.8Mpa,稳压30min未降。套管鞋承压:关闭半封打压至6Mpa,稳压10min降至5.8Mpa,稳压30min降至5.5Mpa,合格,井筒承压一次合格。

三、结论与建议

1、室内研究复合纤维Ⅰ、复合纤维Ⅲ与钾盐聚合物钻井液配伍,室内评价及现场应用,钻井液性能保持稳定,无粘度突变,同时,参与形成泥饼,泥饼质量薄而致密。

2、钻井液中加入浓度3%复合纤维Ⅰ、持续加入复合纤维Ⅲ,可封堵40~60目、20~40目无胶结物石英砂床,形成致密封堵带,并赋予砂床3.5MPa以上承压能力,随钻防漏堵漏的同时,提高井筒承压能力。

3、随钻防漏堵漏采用可通过振动筛细粒径堵漏剂和可通过动力钻具、定向仪器的粗粒径堵漏剂,兼顾砂岩、细砂岩长井段与粗砂岩、砾岩重点井段的随钻防漏堵漏,节约材料用量,防漏堵漏效果有保障。

4、随钻防漏堵漏技术可以实现随钻方漏堵漏,保障安全钻进和随钻提高井筒承压能力的双重作用,完钻井筒一次试压合格,满足固井井筒承压要求,节省固井前地层承压-模拟固井等工序,节约钻井周期。

第一作者简介:李艳芳,女,汉族,1979年3月出生,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