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皮肤微环境对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分析皮肤微环境对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王鑫晶

辽宁省肿瘤医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目的:分析皮肤微环境对压力性损伤的影响方法:研究202210-202310月抽取120例肿瘤手术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IAPI)分组,发生组20例、未发生组100例,对比两组受压部位微环境,探讨护理对策。结果:与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术中低血压比例以及核心体温变化≥0.5℃比例偏高与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皮肤温湿度变化偏大(P0.05结论:受压部位皮肤微环境的改变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有很大关系,对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预防处理。

【关键词】皮肤微环境压力性损伤;护理对策

肿瘤科收治患者因病情严重、身体虚弱、营养状态差等原因,较健康人有更高的压力性损伤风险。研究发现皮肤微环境差会直接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如皮肤潮湿、环境温湿度高、血循环受阻、皮肤干燥脆弱等,而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将直接加重患者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1]。故需要积极掌握皮肤微环境对压力性损伤的影响情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预防处理。基于此,本文从肿瘤科抽取了部分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202210-202310月抽取120例肿瘤手术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IAPI)分组,发生组12例、未发生组108

纳入标准:1)肿瘤科收治患者,有手术指征;(2)俯卧位手术体位;(3)术前确认皮肤完整无压力性损伤;(4)手术用时达3h及以上(自体位摆放起统计至手术结束);(5)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皮肤合并急性或慢性病变;(2)急诊手术治疗者。

1.2方法

采集完整病历信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手术中各时间点的皮肤温度变化情况以及IAPI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资料

2受压部位微环境变化对IAPI的影响分析。

1.4统计学方式

应用SPSS.22软件进行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资料

如表1所示,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等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与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术中低血压比例以及核心体温变化≥0.5℃比例偏高P0.05)。

2对比两组患者资料[n(%)]±S

分组

例数

/

年龄(岁)

手术时间(h

术中低血压

核心体温变化≥0.5

未发生组

100

39/6139.00/61.00

18-7842.35±5.26

4.02±0.89

2424.00

2121.00

发生组

20

7/1335.00/65.00

19-7942.47±5.43

4.05±0.76

1260.00

1260.00

x2/t

0.113

0.093

0.141

10.286

12.715

p

0.737

0.926

0.888

0.001

0.000

2.2受压部位微环境变化对IAPI的影响

如表2所示,与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皮肤温湿度变化偏大P0.05)。

2受压部位微环境变化对IAPI的影响±S,℃

分组

例数

皮肤温度变化(℃)

皮肤湿度变化(%

颧骨

髂前上棘

颧骨

髂前上棘

未发生组

100

2.69±0.56

2.79±0.69

1.30±0.98

0.70±0.33

发生组

20

3.50±0.78

3.92±0.85

3.35±1.62

1.84±0.89

t

5.503

6.424

7.551

9.947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涉及两项决定性因素,其一为压力,包括压力强弱、受压时间;其二为组织耐受力,包括皮肤微环境、皮肤自身情况。在皮肤耐受力下降、皮肤干燥角质层变薄、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局部潮湿的状态下,易形成压力性损伤。皮肤微环境主要是皮肤表面环境与皮肤周围环境,基于皮肤微环境的压力性损伤预防工作通常会从促进血循环、避免温湿度过高过低、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避免体液与病原菌刺激等角度出发[2]

本文调查显示与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术中低血压比例以及核心体温变化≥0.5℃比例偏高与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皮肤温湿度变化偏大(P0.05。分析该调查结果发现皮肤微环境的异常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提示肿瘤科需要重视患者局部皮肤微环境的评估与控制,在护理时需要积极采取预防处理措施进行干预,以减少发生率、减轻严重程度。

基于皮肤微环境的压力性损伤预防处理措施:(1)在术前应该调节室内温湿度,以22-25℃、30-60%为宜;(2)事先评估可能受压部位的皮肤微环境,发现状态较差者可借助防护霜涂抹的方式来减轻皮肤潮湿度;(3)术中定时观察受压部位皮肤表面与末梢循环,当体表潮湿时,可对皮肤冲洗清洁剂,褶皱位置一边轻拍一边冲洗,随后以棉柔巾轻拍处理,注意避免擦拭动作产生摩擦;(4

)针对各手压部位需要持续利用温湿度计观察温湿度变化,采取适当干预措施维持合理的温湿度,同时注意预防电刀等热辐射类器械造成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5)针对好发压力性损伤部位,可预先利用泡沫敷料进行保护,同时加强温湿度控制;(6)术后发放压力性损伤防治宣教资料,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对压力性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技巧,并提醒家属注意为患者补充营养;(7)术后持续跟踪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处理情况,做好指导、解释说明、情绪安抚等工作[3]

以上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原因分析:温度增高会刺激机体代谢、氧气利用,致使局部皮肤表现出营养下降、血氧缺失;过高的温度还会对皮肤角质层产生影响,削弱其强度,局部受压部位在渗出物与汗液的刺激下,不具备足够的屏障功能,皮肤通透性遭受严重破坏,也会演变为压力性损伤;基于皮肤微环境的预防护理措施旨在规避极端温湿度的影响,对局术受压部位产生了积极的保护作用,故有望进一步降低发生率或减轻压力性损伤程度。

综上所述,肿瘤科收治患者有着病情严重、身体虚弱、营养状态差等特点,而这些都属于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压力性损伤将给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经济方面形成沉重的打击,因此肿瘤科需要高度重视对压力性损伤的防治。调查发现受压部位皮肤微环境的改变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有很大关系,对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预防处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能够有效稳定局部皮肤微环境,有望降低压力性损伤风险。

【参考文献】

[1]胡敏,王娟,张代英,. 基于皮肤微环境干预措施对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23,45(6):865-868.

[2]李曼林,刘亚娟,马慧芬等.记忆海绵体位垫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受压皮肤表面微环境及压力性损伤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2):169-170.

[3]高萍,贾勤,戴雅琴,. 微环境控制理论在预防皮肤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乡村医药,2021,28(14):77-78.